王松龄运用猪苓汤治疗少阴失眠经验

来源 :中国民间疗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yd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介绍王松龄教授运用猪苓汤治疗少阴失眠经验.王松龄教授认为少阴失眠的病机为肾水不足,心火不能潜藏于肾水之中,君失其位,上聚胸中,煎灼水液,加剧肾水亏损,故根据“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原则,以利水育阴为治法,运用仲景猪苓汤治疗,使水火既济,心肾相交,各安其位.
其他文献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紫河车主要活性化合物,预测紫河车治疗卵巢功能早衰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BATMAN-TCM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记载检索紫河车的潜在活性成分和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获取卵巢功能早衰的相关靶点.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靶点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 6.8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16个高分活性成分和1695个预测
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李东垣《脾胃论》有多处论述眩晕.该文通过归纳、分析李东垣对眩晕的病机认识及用药规律,总结出其辨证以脾胃亏虚为本,兼论湿盛、风扰、心火亢盛、气机逆乱,遣方用药以补气为主,善用升药、风药的特点.李东垣辨证及用药思路独特,对临床治疗眩晕有指导意义.
儿童鼻部疾病基本病机是肺气不宣、鼻窍不通.临床治疗该病,可以宣肺通窍为基本治则.辛香苍耳散由辛夷、细辛、苍耳子、藿香、白芷组成,具有宣肺通窍之功.临床以辛香苍耳散基本方治疗儿童失嗅症、鼻渊、鼻鼽、鼾症可取得满意疗效.该文介绍辛香苍耳散治疗儿童鼻部疾病验案4则.
唐云华教授主张从肝论治眩晕,认为眩晕发作主要由肝失疏泄、气机逆乱、肝阳虚馁、脑失温养所致,并分为肝郁化火、痰热上扰证,肝阳上亢、风阳上扰证,肝阳虚馁、脑失温养证3个证型,治疗时给予治肝四法,即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清肝泻火、息风化痰,平抑肝阳、潜阳定眩,温肝散寒、温养脑窍,同时调摄精神,顺应春生之道,注意起居有常,临床疗效显著.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长期的精神紧张状态对其心身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失眠等亚健康问题也层出不穷.围绝经期女性身体功能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失眠症更是此时期的高发疾病之一.该文从中医辨证论治、针刺、艾灸、穴位按摩、耳穴贴压、药物治疗、认知疗法及心理疗法等方面对近些年来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今后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合理治疗提供思路.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全世界亟待攻破的难题之一.中医药具有多靶点、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下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疾病的防治.通过现代医学阐释中医药的具体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调控方式,对于明确中药的作用机制及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近几年中医方药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目的:汇总分析针灸治疗眩晕病证的古代文献,总结针灸治疗眩晕病证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选穴提供一定的文献支撑.方法:以“眩晕”“头晕”“目眩”“风眩”“头眩”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针灸推拿灸》内容,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条文按照书名、单穴、配穴、刺灸法等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条目610条,涉及古籍31本;使用单穴治疗眩晕病证的前10个穴位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风池、神庭、囟会、束骨、上星、后顶、阳谷、天柱、前顶、足临泣,前10个配穴穴位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支正、飞扬、昆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脊柱非手术减压治疗系统(SD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SDS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 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JO 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SDS可有效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疾病,但因神经损伤程度不同或失治误治等其他原因迁延日久可能会导致顽固性面瘫.王富春教授认为周围性面瘫多因正气不足甚至夹痰夹瘀,最终形成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顽疾,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时注重配穴与操作手法,认为急性期手法应轻柔,恢复期多使用重手法即牵拉复位针法以刺激肌肉恢复功能.该文通过分析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介绍王富春教授运用牵正复位针法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为该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该文根据肝咳的临床特点,认为治疗该病应注重脾与肝、肺的生理、病理关系,强调健脾与清肝泻肺的结合,可通过“健脾以抑木生金”的治未病思想指导临床,达到扭转截断、减缓疾病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