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zishu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中科院研究员研究所研究院张梅玲老师曾说:“教师要尽量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能从生活中引入的,尽量从生活中引入。”
  初中数学,常给人以古板、枯燥、抽象等印象,其实我们的数学课堂,创设了一定的生活情境后,也可以灵动活泼、生机盎然。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能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把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还原到生活情景中,把抽象的数学教材“还原”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原型,这样学生就会有“亲临其境”的感觉,就能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一、利用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
  在教学中,教师就地取材,利用学生经历过的事实、活动教授数学知识,学生往往会注意力集中,投入到思考与讨论中。
  如教学苏科版七年级(上)第3章《合并同类项》一课时,我摒弃了以往直接的讲解方式,而是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在上课时我先拿出准备好的几小袋硬币(有1元的,5角的和1角的),要同学们分小组数一下各有多少钱。
  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出现了这样三种情况: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是把硬币一个一个从口袋中拿出来,边拿边加数:5角,1.5元,2元……(三分钟后方报出共83元);有3个小组的同学则是把1角的硬币10个10个的拿出来,把5角的2个2个的拿出来……(差不多都在两分钟后报出共83元);还有2个小组的同学则是先硬币倒在桌上,然后把桌上的硬币分成三堆:一堆全是1元,一堆全是5角的,一堆全是1角的。然后分别数出每一堆的数量……(最快的在一分二十秒后报出答案共83元)。显而易见,最快的小组采用了先分类再计算的方法,至此,教师才点出“在数学中,对整式也有一种类似的分类,那就是同类项。”……课后,有同学说:“原来合并同类项和数钱的道理是一样的啊。”不错,数学知识就是如此。本课由于教师创设了具有生活化、趣味性,又适宜学生领悟的情境,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激发出强烈的探求欲望,自然愿学、乐学,自觉、主动探索数学中的真知,进而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数学中的许多问题、知识、内容并不一定是学生亲身经历、接触过的,但可能是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数学课堂教学同样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苏科版七下第11章《生活中的不等式》不等关系一课时,我首先列举了如下例子:(1)张家港市市区有限速,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千米/小时;(2)乘公交车时,身高不超过1.20米的儿童免费;(3)今年我市严格限定各班人数,要求小学每班不超过50人,初中每班不超过55人;(4)体育老师测量结果显示,我们班学生一分钟跳绳个数都不低于105个。提问:上面所举的例子中的数量关系,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学生在提问中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同时再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学生情绪高涨,兴趣十足。在各种描述中,学生自然而然就学会了用不等式表示各种不同的不等关系。
  三、借助实物演示生活情景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话给了教育工作者这样一个启示——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索、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和态度。而探索最直观的条件,就是给学生提供实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物教具,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如苏科版数学第7章《认识三角形》一课,我提前一天让学生准备了4根纸带(4cm,5cm,12cm,13cm的各一根),在上课的一开始就抛出问题:“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连而成的图形,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只要给出三条线段就一定能构成三角形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动手拼接、尝试。最后三角形三边关系是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概括而来的,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掌握了知识,更提高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模拟生活情景
  培养学生的空间智能是中学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仅靠课堂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教学挂图,教师很难通过讲解在学生头脑中建立空间模型。而多媒体技术则优化了数学知识的呈现,通过计算机平台提供的多元呈现方式,可以展示直观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多媒体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可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简单化。
  如苏科版七年级上第五章《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一课,学生对不同方向的视图感到抽象、难懂。应用多媒体,应用投影的方式,将一些过程进行动态化直观演示,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空间想象情境,能够让学生直观、具体地看到视图的形成过程,实现了二维图片到三维图形的转换。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加深了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丰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智能,同时也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当然,生活化情景的创设手段还有很多,而且各种途径、手段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显生活。教师只要做个有心人,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瑶.基于“生活化”实现“数学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04.
  [2]邵红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J].全球教育展望,201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在此背景下,人们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此举有效推动了初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函数部分是学生较难理解的点,若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其中,通过概念、图像的生动展示,就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进而整体提高教学水平。本文针对信息化大背景下的函数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和分析,为以后的教学应用提供指导,使信息技术为教学
期刊
摘 要: 依据素数的分布规律,创立了N不大于2000的π(N)的计算公式,并给出计算实例.  关键词: 素数分布 素数规律 π(N)计算 π(x)  1.理论根据  引理.命k是正整数,6k±1通过>3的所有素数.  证明:任一整数a都可表达为a=6k b的形式,k是整数,-1≤b≤4.当b=0,2,4,由2|b和2|6,有2|a.同理,当b=3,3|a.所以,当a表>3的素数,b=±1,k取正整
期刊
摘 要: 教学改革中,小组化学习方法颠覆了传统的学习观念和方式,改变了以往的高中数学枯燥教学,从而使数学课堂充满思考,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 小组化学习 高中数学课堂 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老师感到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整个课堂自己唱独角戏,大汗淋漓地大讲特讲时,而学生却面无表情目光呆滞或是无精打采而恹恹欲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更多地认识到,课堂不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
期刊
甲磺酸帕苏沙星作为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临床应用广泛的喹诺酮类药物,成为当今世界上竞相开发生产和应用的重点药物.该文作者在参考国内外抗菌制剂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
摘 要: 学习情境中的“情境”是既有“情”又有“境”,“情”“境”互融。“情”是情感体验、动机培养,“境”是学习环境、知识文化背景和各种活动。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营造和运作,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愉快地学习成为当今教育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情境创设 学生主动性 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由教学的“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让学生由
期刊
摘 要: 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心态,可以从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做敢于创新的人,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主探索、合作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更新观念 善于合作 敢于创新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听到有的数学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数学教学越来越难教。”究其原因,我认为:学生没有积极的心态是其重
期刊
摘 要: 在农村高中数学教学中,“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本文分析影响农村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自学能力 被动学习 自信心 积极性 情感教育  面对众多农村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1
期刊
蝙蝠葛酚性碱(Phenolic alkaloids from Menispermum dauricum,PAMd)是从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根茎中提取的多种脂溶性生物碱的混合物,该研究采用大鼠大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