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声誉管理已死?

来源 :国际公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onysos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得不说,“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当下已经火到令人发指的程度。仿佛只要沾上它,一切产业都将因此被重构,被颠覆。曾几何时,“用互联网思维改造XX”成为自媒体写手最吸睛、最牵引流量的文章标题,以至于一系列奇葩文纷纷出笼。当小米手机CEO雷军和格力老板董明珠在CCTV操纵下爆出“十亿豪赌”时,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的对抗被抬到一个巅峰。在主流的舆情中,似乎所有人都看好屹立前沿的互联网思维,认为其具有与生俱来的摧毁力与颠覆性。
  事实果真如此吗?抛开产业之争,回归我们最熟悉的公关行业。互联网思维下,原有的公关传统是不是失灵了?专业之道是不是变成了抱残守缺?
  我们不妨选择一个细分角度切入,比如CEO声誉管理。
  毋庸置疑,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旧有的CEO声誉管理规范已经被冲击得面目全非。从传统的专业规范来看,CEO因为与品牌及企业的天然链接,在公共发言时需要提前进行设计。而为了避免祸从口出,必定会秉承“谨言慎行”的原则。以中国教父级CEO任正非为例,早年仅仅通过难得一见的文章或演讲,来对外输出声音。即便是对那些处于企业初创期、迫切需要吸引注意力的CEO而言,也顶多是在制造“语不惊人死不休”上下工夫。这方面最好的例证是吉利CEO李书福,他曾经凭借“汽车等于四个轮子加两排沙发”而语惊四座。但即便这一惊人之言,或许你可以解读为偏颇,但至少他没有失去底线:情绪控制。在那样一个时代,一个CEO如果胆敢逾越红线,爆出粗口,就会群起哗然,深陷舆论漩涡。他不仅会被视为“公关蠢猪”,更会殃及企业和品牌声誉。
  但现在,一切都似乎改变了。
  很多企业的CEO,尤以互联网企业CEO为甚,几乎成了该企业最敬业的前线公关,他们抢占微博等平台,并进行高密度的发言。不仅抛开言多必失的枷锁,而且毫无顾忌所谓的逻辑、核心信息、态度及语气,更别提要注意错别字、语言粗糙等细节,甚至不惜以“出口成脏”的方式来博出位。
  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些CEO看似荒唐的举措,在今天的传播语境下,不仅没有遭到一边倒的讨伐与鄙视,反而会迎来“率性,真性情”的赞美。
  前段时间,陌陌科技CEO唐岩与其用户之间的“互爆粗口”,堪称最佳范本。一位陌陌用户在微博上吐槽陌陌科技屡次广告骚扰,并告诫唐岩,让其“好好管管你们的SB运营”。而唐岩则以秒速回敬,一边貌似从容淡定的道歉,一边语气激烈地恶语相向。
  这一有可能造成企业危机的事件,接下来的演变让人瞠目结舌。那位率先开骂的用户早早删除了微博,而作为企业CEO的回骂微博则堂而皇之地保留着。在网民评价中,相当一部分人为CEO唐岩的回应叫好。在一份“互联网时代CEO可以在微博上骂人吗”的应景投票中,站在唐岩一边的网民数量并不落下风。
  事实上,类似唐岩的CEO“出口成脏”事件并非孤例,甚至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如果从表象上看,在互联网思维的大旗下,CEO声誉管理似乎已经走到尽头——大凡管理,总是透着那么一丝虚假与做作。互联网时代,CEO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做好自己,保持“原生态”。但就此判断CEO声誉管理已死,还是太过于草率。毕竟,这种CEO的“真性情”,或许能迎来一时的关注度和眼球,但真的能为企业或品牌带来声誉吗?网民的叫好是一种理性的表达还是围观效应下的狂欢?喧嚣中有没有可能掩盖了真实用户的失望与放弃?
  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但无论如何,在当下,CEO声誉管理的变革已是势在必行。但以简单粗暴为美,以原生态、本色为准则,不免有些矫枉过正。
其他文献
30例代偿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分为3组,组1,10例,服用医院常规食谱,并进行支持治疗;组2,10例,服用高能量植物蛋白食谱和支持治疗;组3,10例,服用高能量植物蛋白食谱,支持治疗,加用阿昔洛韦和中药。二个月后,组2、组3患者的整体蛋白质代谢紊乱纠正,表现在蛋白质流量减少,合成率增加,分解率下降,合成率大于分解率。
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旧建筑改造实例,对当下旧建筑改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和困惑的剖析,阐述个人观点,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Through the stud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old b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