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开生面的军事幻想小说

来源 :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o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军事书刊和相关报道的市场。城市报摊上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军事报刊,以及书店里同样品种众多的军事书籍,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其他国家,看不到这种情况。《军情观察室》一直是凤凰卫视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没有见过对这种现象作社会学分析的论文,这是否说明中国平民特别好战?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美军,不过美国老百姓不关心军事,更不关心其他国家的军事。
  军事题材的小说,特别是以假想的战争为背景的军事小说,在中国不多见,在日本却非常发达,日本作家创作了各种历史背景的军事小说,既有描写历史上战争的作品(以及虚拟的与真实历史完全不同的小说),也有反映当代和未来的军事幻想小说,例如日美决战、日中决战、两岸大战、韩朝人战、日俄大战之类,在日本书店的书架上比比皆是,可见有相当的市场。然而在报摊上面向大众的军事书刊很少见。日本人更喜欢看军事小说而不是对现实的各国军力和武器装备的分析。
  台湾的报摊上也少见军事报刊。书店有军事小说,翻译的居多,近年来台湾本土作家的作品也逐渐出现,描述虚构的未来的两岸战争的作品越来越多,这当然也反映了台湾民众的某种焦虑。
  有了上述铺垫,看官就可以理解,本文所介绍的书稿《决战钓鱼岛》,就显得别开生面。它类似日本的军事幻想小说,却是出自一位台湾退役的军官、著名军事评论家宋兆文之手,内容是争夺钓鱼台而爆发的台日大战。类似的题材,如果由大陆“愤青”来写,第一,作战双方肯定是中日军队,第二,在军事方面难有专家的水平,而宋兆文的作品就在这两个方面都反其道而行之。
  笔者所见的这本《决战钓鱼岛之狂焰漫天地》,是作者打印的书稿,全书约12万字,分为14章,分别是:一千年也用不完的石油、积怨日深、祸肇鲔鱼季、大风起兮战云涌、盘马弯弓第一箭、怒目扬眉箭出鞘、角鼓雷鸣燎原火、出敌意表刃凝雪、紫电千里驭风雷、变生肘腋猝劫临、邀击夕阳下、沧龙之战、狙击嘉手纳、噬魂莫及。如果只看章节的标题,很可能会认为它是武侠小说,作者年轻时大概读了不少这类作品。
  全书大要是:日本在钓鱼岛周边海域发现几千亿吨的储油量,以民间公司的方式准备开发并且由军方幕后支持的雇佣兵加以守卫,日本雇佣兵毁灭台湾石油钻井船。日海巡船劫掠台湾渔民,与护渔的台湾海巡署交火。出身特种兵的台湾民间义勇军和台军特种兵不约而同夜袭钓鱼岛,全歼日本石油公司的雇佣兵团。2008年8月3日,日台同时宣战,中美则按兵不动。日本战机有数量及质量优势,但是台湾发明的“电磁防护罩”打赢电子战,日本机群突袭无效。台湾以货柜船作伪装,发射百余天弓二型导弹,击毁返航的58架F15J和F2A最新型战机。近三百枚巡航导弹瘫痪了日军前线指挥部,毁灭了海巡舰队、那霸海空军基地及防空系统。日军特种兵潜入台北,暗杀台湾当局主要领导人。台湾特工炸毁日本关西核电厂,义潜入东京,奇袭并重创日本防卫厅这一军事总部。台军既而用新式自控鱼雷击溃日本舰队。台军特种兵奇袭冲绳的嘉手纳机场,重创80架先进敌机,台军再接再厉用“雄三”导弹彻底打垮日主力舰队。钓鱼岛决战,以台湾大胜、日本战败告终。与此同时,中国大陆开始发动收复台湾的统一之战。
  作者是海军陆战队军官出身,退役后又继续研究军事问题,故对台日双方的军事装备的研发和配备、军事训练特别是台湾安全部门在军事领域的运作,对台湾与日本的社会民情均相当熟悉,对于特种兵在大战中的作用以及先进的电子战、网络战,都有非常详尽的描写。相信大陆的出版社有兴趣出版此书,大陆的军事发烧友应能在阅读此书时获得高度的快感。我不知道大陆的军方是否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灵感,毕竟,两岸战争以及中日两国就钓鱼岛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要远大于台日开战。
  如果只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作者有相当扎实的文字修养(这与台湾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分不开),但是作为一部小说,在故事情节的设计、人物的性格描绘方面还比较稚嫩,尚待提高。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自学能力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
期刊
我很奇怪的一件事是,当结海在法国时,法国人为什么都问他一些很严肃的问题?比如,他到我的亲戚家去时,我听到大家问他有关独生子女政策、全球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前景、中国科学研究的进展,搞得他像一个世界领袖到我亲戚家进行一次外交访问一样。  再看看我,我在中国时,中国人可没有问我那些问题。估计是由于我这个人长得没有像张结海那样有世界领袖的风采。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并不真正喜欢这个话题,张结海处处因为他的社会学和
期刊
金陵最炎热的八月,我到云南参加了一个有关茶文化的会议,在这个四季如春的城市邂逅了我最感陌生的茶类——普洱茶。开会的地方是昆明的一个小县城宜良屈然这里距离茶马古道的起点西双版纳和思茅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但在历史上它曾是滇藏茶马古道的一条必由之路,一路通向遥远的藏原。于是,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上,都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在那些遥远的年代里,马帮驮着新焙的绿茶,从这里经过,跋涉山川,峡谷,历尽艰辛,一路铃声
期刊
水调歌头,高楼赋二首    其一  健步高楼顶,携手倚晴空。谪仙故里风韵,争入画图中。极目匡圌锦,眼底亭台拥翠,仙馆碧葱茏。十里昌明水,叠瀑下芳丛。  隔江浒,邀太白,啸苍穹。何须独酌花下,起舞我陪公。自酿葡萄美酒,慢酌晨霞暮霭,一醉与君同。哈气千山赤,落笔九州红。  注:余之卧室楼下即为太白公园,江对岸为李白纪念馆。    其二  一世低檐下,老置最高楼。友朋惊诧“疯了”!我自乐心头。常步层层梯
期刊
摘 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习成绩会出现一些差异,如果这时老师还一如既往的按照统一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忽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往往不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往往导致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情况的出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因材施教。本文将主要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在课
期刊
年轻学人钱志富君的新书《七月派诗人论》第二章专论诗人胡风,四十多页有近二十页谈胡风的旧诗。初读,颇感意外。多想一想,觉得有道理。最明显的是钱君所言“胡风的旧体诗在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中占了半壁江山”。其实就数量而言较之新诗不止半壁江山,就形式而言那些狱中连环诗体乃千古未有之戛戛独造,就质量而言很懂旧诗又很懂胡风的聂绀弩誉之为“大手笔”。凡此,过去我皆略有所知,惟囿于思维定式,未曾多想。而今钱君不拘故常
期刊
中国大陆的知识分子,很少有人知道台湾人所说的“五年级”、“六年级”是什么意思。我也好晚才明白,出生于公元1953年,即“民国四十二年”的我,和龙应台同为“四年级生”。  许多年,同代人互不相干。1963年,龙应台是高雄县乡下的小学生,在渔村可以望见大海。海那边,有个小岛叫南麂。那一年,岛上有一名暑期前来看望解放军父亲的小学生钱钢。一天,尖厉的警报声响起,台湾空军RP—101战机(我们喊它“妖洞妖”
期刊
关于书籍、关于读书,我最深刻的记忆是刚工作时回北大朗润园找季羡林先生组稿的经历。那是我第一次走进这样一位大学者的家,与其说是一个家,不如说是一个小型图书馆——顶天立地的几排书架,不设沙发和座椅,据说是因来访者太多,为防久坐闲谈浪费时间而不得已为之。季先生带我看他的两个书桌,当时他同时在从事着两摊研究:“上午在一张桌子上做一项,下午就转移到另一张桌子上做另一项。”这件事情给我的印象太深刻了、太令我这
期刊
本文的题目是由两部长篇小说,即《高纬度战栗》和《背后》组成的。二者之间的联系,首先是题材与种类的相同,都是有侦探/悬念风格的政治小说,其次,《高纬度战栗》的作者陆东明是著名作家,他高度评价新生代作家陈岚的《背后》。实不相瞒,我并不相信名人的推荐,然而读过陆东明的作品,特别是这本《高纬度战栗》,使我对陆的判断有信心,再读《背后》,觉得陆言不虚。  先说《高纬度战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9月版)
期刊
有人问,我这个民间俗语研究者是不是领了政府的补贴,怎么写起文章来语气越来越像眼下大学里的教授。我申明,我没有领政府的补贴,我还是一个民间人士,在俗语所构成的世界里我是一个行者。之所以写文章带上官气和教授腔,主要的原因是我病了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我躲在乡下,忍着病痛的折磨,把前朝留下的四库全书细细地过了一遍。大家可能已经知道,我是一个全书癖,看见全书的字样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非一读为快不可。当然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