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网络环境对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深远影响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必须从队伍建设、模式创新、强化监管、技术应用等诸方面的结合上探索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关键词] 互联网;高职院校德育;思路
一、网络环境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当今时代,互联网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媒工具,互联网已经成为高职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拓宽了高职院校德育的渠道和手段,对学校育人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也给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是境外敌对势力不断变换花样企图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 他们在互联网上经常散布其反动的政治观点,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企图干涉我国内政,制造动乱。二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后盾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散布反映其政治经济利益的人生观、价值观,致使那些鉴别力不强的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产生混乱。三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由于交互技术的作用,大众不仅能接收信息,而且能及时进行反馈,因而可能形成具有负面效应的双向、互动的传播。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它既有新闻消息、学术动态、娱乐广告、经济信息,也有黄色淫秽、种族歧视、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等信息,而有害信息将给学生思想造成严重侵蚀。如信息网络使得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行为
空间有了极大的拓展,互联网的隐蔽性使得学生的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度显著增强,为学生放弃道德责任提供了可能,因而出现了少数学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盗窃金钱,获取情报,传播不健康信息,搞恶作剧等不道德现象。四是网络时代的特点使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信息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传媒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若不注意引导,容易导致一些学生染上“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或成为“数字化人”。
网络时代的新形势给高职院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天下仍不太平。政治领域的斗争和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的相互交错,相互激荡,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境外敌对势力总想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利用计算机网络宣传西方意识形态是战略图谋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因特网上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有效地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第二,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 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们的经济带来了生机活力,但市场经济活动也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加之社会上存在着腐败、职工下岗、收人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涉及到学生们的切身利益,必然为学生所关注。由于高职学生的生源主要是“三校生”和普高招生中靠后批次录取的学生,他们比起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本身存在着诸如知识面、辨别能力、认知水平等许多不足。因此,加强网络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正确对待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将是长期和艰巨的任务。第三,网上的“信息垃圾”,如宣扬色情、暴力、低级趣味、颓废人生观等等负面信息,很可能潜移默化地导致高职学生的道德滑坡、人格扭曲,这就需要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二、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高职德育工作带来深远影响和诸多挑战的同时,也为加强和改进高职德育提供了崭的机遇,德育工作者应不断借鉴和吸收网络 文化的积极因素,抢占网络思想阵地,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高职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1.加强学习,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要求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既要具备丰富的德育理论知识又要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术,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此类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对德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网络知识与技术培圳,提高德育工作者利用网络进行德育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德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用最科学、最先进的思想武装和充实自己,既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建立广博的知识结构,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德育工作,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为德育工作所用,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营造氛围,建立网络德育教育阵地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在德育工作中主动开辟、利 用、占领网络这块阵地。可借助国内外一些知名网站及校园网,设立红色平台,开辟网上德育课堂,开设网上心理咨询热线,拓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同时学校应鼓励德育工作者个人设立网页,利用本校网站延伸德育课堂,通过网上聊天、 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网上辩论、网上咨询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利用优势,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网络的共享性、覆盖面广、信息量多的特征,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较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吸引力 和渗透力,它集多种宣传手段于一身,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形象具体,可以最 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德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 一全新的载体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及时关注、研究和增补大量学生生活中的典 型,对敏感和棘手的问题进行教育、激励、引导和调控,还可以组织网上辩论, 通过聊天与学生交流思想,让学生自主取舍。这种双向交流和可选择性,增强了德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能促使高职学生有针对性地接受教育和实现自主教育, 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强化监管,净化互联网络环境
互联网上的信息五花八门,是非难辨。一些不良信息对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净化网络环境,努力为 他们营造一个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同时要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和选择 信息,增强辩识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应建立和完善有关的网络信息法规,规范网络服务商和运营商的服务和经营行为,加强 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严格对团体主页、个人主页及链接进行审查,落实实 名注册登记,防止在网上登载和传播不良信息。其次,要加强对信息的监控管理, 建设好网络信息监控、管理、引导与服务平台。防堵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蚀。最 后,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课中多渗透“网络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教育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各项网络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比较,提高他们辨别、吸收和转化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能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增强对非主导舆论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
参考文献:
[1]陈涛,袁秀娟,胡超.如何搞好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时代人物,2008,(6).
[2]何建中.构建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模式新格局[J].南京社会科学,2008,(6).
[3]周德全,李朝鲜.高职生网络德育模式特点研究[J].思想教育研,2008,(9).
[4]黄和文.和谐德育的网络构建[J].教育评论,2009,(4).
作者简介:
夏虹毅,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
[关键词] 互联网;高职院校德育;思路
一、网络环境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影响
当今时代,互联网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媒工具,互联网已经成为高职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拓宽了高职院校德育的渠道和手段,对学校育人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也给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一是境外敌对势力不断变换花样企图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 他们在互联网上经常散布其反动的政治观点,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的幌子企图干涉我国内政,制造动乱。二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后盾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散布反映其政治经济利益的人生观、价值观,致使那些鉴别力不强的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上产生混乱。三是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由于交互技术的作用,大众不仅能接收信息,而且能及时进行反馈,因而可能形成具有负面效应的双向、互动的传播。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信息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它既有新闻消息、学术动态、娱乐广告、经济信息,也有黄色淫秽、种族歧视、宗教仇恨、法西斯主义等信息,而有害信息将给学生思想造成严重侵蚀。如信息网络使得学生的思维空间和行为
空间有了极大的拓展,互联网的隐蔽性使得学生的道德行为的自由度和灵活度显著增强,为学生放弃道德责任提供了可能,因而出现了少数学生利用信息网络技术盗窃金钱,获取情报,传播不健康信息,搞恶作剧等不道德现象。四是网络时代的特点使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信息成为全球共享的资源,传媒和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变化。若不注意引导,容易导致一些学生染上“网络上瘾症”、“网络孤独症”或成为“数字化人”。
网络时代的新形势给高职院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当前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但天下仍不太平。政治领域的斗争和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的相互交错,相互激荡,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境外敌对势力总想通过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利用计算机网络宣传西方意识形态是战略图谋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因特网上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有效地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第二,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 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我们的经济带来了生机活力,但市场经济活动也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加之社会上存在着腐败、职工下岗、收人差距扩大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涉及到学生们的切身利益,必然为学生所关注。由于高职学生的生源主要是“三校生”和普高招生中靠后批次录取的学生,他们比起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来,本身存在着诸如知识面、辨别能力、认知水平等许多不足。因此,加强网络教育中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正确对待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将是长期和艰巨的任务。第三,网上的“信息垃圾”,如宣扬色情、暴力、低级趣味、颓废人生观等等负面信息,很可能潜移默化地导致高职学生的道德滑坡、人格扭曲,这就需要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二、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高职德育工作带来深远影响和诸多挑战的同时,也为加强和改进高职德育提供了崭的机遇,德育工作者应不断借鉴和吸收网络 文化的积极因素,抢占网络思想阵地,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高职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1.加强学习,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
网络环境下的德育工作要求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既要具备丰富的德育理论知识又要能够熟练运用网络技术,而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此类复合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要对德育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网络知识与技术培圳,提高德育工作者利用网络进行德育工作的能力。与此同时,德育工作者要不断加强学习,用最科学、最先进的思想武装和充实自己,既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建立广博的知识结构,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水准;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展德育工作,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效信息进行加工整合,为德育工作所用,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2.营造氛围,建立网络德育教育阵地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 在德育工作中主动开辟、利 用、占领网络这块阵地。可借助国内外一些知名网站及校园网,设立红色平台,开辟网上德育课堂,开设网上心理咨询热线,拓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同时学校应鼓励德育工作者个人设立网页,利用本校网站延伸德育课堂,通过网上聊天、 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网上辩论、网上咨询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利用优势,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方式
网络的共享性、覆盖面广、信息量多的特征,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较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吸引力 和渗透力,它集多种宣传手段于一身,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形象具体,可以最 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德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 一全新的载体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及时关注、研究和增补大量学生生活中的典 型,对敏感和棘手的问题进行教育、激励、引导和调控,还可以组织网上辩论, 通过聊天与学生交流思想,让学生自主取舍。这种双向交流和可选择性,增强了德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能促使高职学生有针对性地接受教育和实现自主教育, 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强化监管,净化互联网络环境
互联网上的信息五花八门,是非难辨。一些不良信息对高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德育工作者必须净化网络环境,努力为 他们营造一个文明高雅、健康向上的网络空间,同时要引导他们正确使用和选择 信息,增强辩识能力和抗干扰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应建立和完善有关的网络信息法规,规范网络服务商和运营商的服务和经营行为,加强 对局域网、校园网的管理,严格对团体主页、个人主页及链接进行审查,落实实 名注册登记,防止在网上登载和传播不良信息。其次,要加强对信息的监控管理, 建设好网络信息监控、管理、引导与服务平台。防堵不良信息对学生的侵蚀。最 后,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宣传教育,在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课中多渗透“网络道德与法律”的内容,教育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各项网络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比较,提高他们辨别、吸收和转化信息的能力,使他们能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增强对非主导舆论的免疫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
参考文献:
[1]陈涛,袁秀娟,胡超.如何搞好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时代人物,2008,(6).
[2]何建中.构建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德育模式新格局[J].南京社会科学,2008,(6).
[3]周德全,李朝鲜.高职生网络德育模式特点研究[J].思想教育研,2008,(9).
[4]黄和文.和谐德育的网络构建[J].教育评论,2009,(4).
作者简介:
夏虹毅,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