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数学课堂教学 多角度培养创新意识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yong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阶段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必须落实到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于引导,让学生勇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求异,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可见,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贯穿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日常学习、操作、反思中不断积累经验,从“分析与解决问题”逐步过渡到“发现与提出问题”,真正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一、巧于引导,在过程经历中孕育创新意识
  数学方法论的倡导者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白己去发现,因为这样的发现理解的最深刻,也最容易理解其中的内在规律”。所以,我们要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创新者,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充分经历过程的同时,需要教师在“引导点”处及时引导启发。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时,我们给学生准备了圆柱的立体模型,让他们自己去感知圆柱的特征。在学生独立观察感知的过程中,学生都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并且在发现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如果再深入研究,同学们把手中的圆柱沿侧面的一条直线剪开,看一看剪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在剪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剪出了一个长方形,而个别同学认为剪出了一个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同学们带着白己的问题再进一步深化研究,最终得出了为什么能剪出不同图形的原因。这节课,我们把问题和概念的认识和深化,都是在学生的亲自感知的基础上来完成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勇于质疑,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希望学生具有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逐步引导学生从“好胜”走向“好奇”,从做“学答”到做“学问”,这就要求课堂上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要相结合,才能使学生产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认知冲突。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中有这样一题:一个体积是(15×10×20)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木箱里最多能装几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
  生1:15÷2=7……1,10÷2=5,20÷2=10,7×5×10=350(个)。
  生2:15×10×20=3000(立方厘米) 2×2×2=8(立方厘米) 3000÷8=375(个)
  生3:为什么会两种方法会相差25个呢?——学生的质疑。
  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展示正方体摆放的过程,把发现过程中的数学返璞归真地交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卷入再发现的过程,身临其境地体验摆放与发现过程。对于理解用第一种方法的原因和原理,理解为什么第二种方法会多出25个等问题,是的学生的理解更透彻。
  三、善于交流,在多向互动中激活创新意识
  学会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运用多向交流策略,首先要求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师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两位数减两位数》,首先用电脑显示了“小熊买东西”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列出算式65-23,然后同桌合作学习,探究计算方法。教学42-28,因为是退位减法,难度增大,老师采用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先让学生摆小棒,引导学生把摆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有的学生模仿例1竖式的做法,有的学生在摆小棒中受到启发,用30-28=2,2+12=14;有的用12-8=4,30-20=10,4+10=14。由于教师时刻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关键处让学生讨论,难点处让学生交流、合作,鼓励学生大胆汇报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质疑,两次有层次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求异探索、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体现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现代教学观。
  四、乐于求异,在打破常规中凸现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的动态过程和学的动态过程组成的,教与学过程中通过精于引导,勇于质疑,善于交流,师生乐于求异就会显现出来在打破常规中凸显创新意识的培养。
  苏教版五年级《认识分数》的教学,过去往往是由老师指定学生分什么,怎样分,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归纳出分数的意义,学生基本是围着书本转,跟着老师的指挥棒去想问题,一遇到如“把15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的铅笔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每人分得几支?”这类问题时,往往会显得不知所措。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学只重视了分数意义的结论,而忽略了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了解分数“产生”的过程。后来我在教学设计中打破常规教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考虑到学生在三年级己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新课教学重点放在“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索分数的意义”上。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分的过程中都有了不同的收获。“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平均分”、“整体1”这些教学的难点都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中得到了理解、得到了突破。事实上,学生的数学素质是自己通过研究、比较、建构,逐步形成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重点探讨:如何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充分的时间、空间?应当教会学生说,“请再给一点时间让我想想”;“对这个问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等等。当学生以创新的态度对待学习对象时,数学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奠宇,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7-168
  [2]朱伟.小学数学的创新与学生素质的提高[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7卷
其他文献
【摘 要】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打开记忆、归纳知识,使化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使其对知识的相似点和差异有更深的研究和领悟,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了化学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化学复习;应用;知识印象;复习效率  化学知识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总复习时任务重、学生接受难等,虽然学了一遍,在总复习时很多学生依旧表现出茫然、头痛、压力大等现象,化
清水混凝土的最终表现效果60%取决于混凝土的浇筑质量,40%取决于混凝土后期的保护。从模板设计安装、混凝土浇筑和成品保护等方面介绍了拉西瓦水电站地下厂房工程清水混凝土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通过生物实验构建完整的知识,教师就应该注意问题设置的技巧,在整个生物实验过程中采取多层次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更深
【摘 要】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是以实验和活动作为基础的,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亲自参加实验活动,进而获取相应的知识,是提升小学科学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教授学生的实验方式要充满探究性,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对于实验操作,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好的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实验;探究能力  在对于科学的学习中,
计算机是一种媒体,是人类在生活和工作中使用的工具,又是媒体进步的阶段性产物,其先进性是相对的,局限性是绝对的。从这个角度理解计算机,才更合理和准确。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实
【摘 要】对于我们这些进入高三的学生而言,高中物理是学习中的重点学科,其课堂讲解中,总是会有新的问题产生,之所以我们高中生学习的效率很低,是因为在该科目上花费的时间和学习的成绩不成比例,因此,提高物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对高三学生自身在物理课堂学习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课堂中的问题而找出解决的对策,以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高三学生的物理成绩。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学习途径 
采用反射式光纤浓度探头对(100mm×15.1m循环床提升管8个轴向截面上11个径向位置的局部颗粒浓度进行了测量, 分析研究了颗粒浓度径向分布的不均匀性及其沿轴向的发展变化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大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目前,我国中学生普遍处在高考压力之下,数学教育和学习一直离不开题海战术的模式,这种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和老师的发展,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老师想办法来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正确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升审题和解题的能力,让学生利用正确的解题方式,快速的解决问题,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
国电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为加快大渡河流域水电发展步伐,建设效益型、开拓型、创新型、和谐型的国际一流流域水电公司,坚持改革创新,构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着眼国际一流
了解旋转管式膜分离器内的流体流动对干了解其分离机理甚为重要。论文首先介绍了膜分离器的结构,得出定常流动时膜分离器环隙间流体切向速度表达式和分布曲线;然后建立了流体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