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党政机关推行无纸化办公的几点思考

来源 :秘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xianda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纸化办公,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将传统机关办公过程中的纸质传递处理转变为计算机信息处理.无纸化办公具有信息处理量大、传递速度快、办公效率高、节能降耗、不需要固定办公地点、无纸化管理的特点.无纸化办公,对于实现公文流转、行政审批的自动化管理,提高机关办公效率,提升在线政务服务能力,推进数据资源共享,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法的地位和重要价值不断凸显出来.经济法不仅能够监督规范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还能有效化解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矛盾,促进国家经济管理目标和职能的实现.由孙云霞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经济法基础与案例分析》一书,结合经济法基础理论和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选取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经典案例,对经济法的市场地位和内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
期刊
为探究轮叶黑藻组培苗生长规律及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开展了轮叶黑藻组培苗室内育苗及9种不同开盖炼苗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 3种模型对轮叶黑藻组培苗生长均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轮叶黑藻组培苗无菌培养的最佳移栽时间为第46—48 d,此时组培苗细胞新陈代谢旺盛,生长移栽时更容易达到快速扩繁的目的;在移栽前给予5 d开盖露苗及9 h/d光周期条件炼苗处理可使轮叶黑藻组培苗获得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及抗逆性.本研究探讨了适合轮叶黑藻的生长曲线
采用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工艺(CW-MFC)进行高COD高氮污水的强化脱氮并产生电能.搭建两组反应器CW和CW-MFC,探究耦合方式对水体污染物去除能力,并进一步探讨CW-MFC的电路连接方式、阴阳极间距、进水方式等运行条件对污染物去除能力和产电的影响.结果表明:CW-MFC较CW有更显著的水体污染物COD、NH4+-N的去除能力.在阴阳极间距为25 cm、阴极栽有湿地植物的闭合回路CW-MFC装置中,最大开路电压可达到648.90 mV,稳定运行的CW-MFC装置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6.0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大面积急剧退化,大尺度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相对缺少,尤其是基于鸟类栖息地修复的相关设计.通过分析盐城陈家港水库的现状及鸟类栖息需求,运用不同的工程措施,设计适合鸟类栖息的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依据水库的现状,通过地形改造、植被恢复、鱼类投放、底栖动物投放和水文调控等工程措施,构建珍稀鸟类的多样化栖息生境,为盐城滨海湿地生态修复设计提供参考,探索滨海湿地生态修复的成功模式.
为营造盐城湿地公园地域特色、传承盐城地域文化,以盐城多类型的湿地资源为依托,盐城湿地公园规划为河流湿地展示区、湖荡湿地体验区、森林景观门户区、田岛水乡风情区和滨海湿地印象区5个功能分区,构成“河湖林田海”生命共同体.通过挖掘不同类型湿地的典型特征和文化内涵,在区域内设计鹿主题园、乡土植物林带、苇荡沼泽湿地等区域,将盐城湿地公园打造成集湿地印象、生态体验、自然教育、康体休闲以及旅游观光于一体的湿地会客厅,成为盐城湿地景观的地域特色展示园和生态旅游集散地.
景观小品是湿地公园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是访客在游览过程中熟悉地方文化和休憩的旅游基础设施,尤其在少数民族文化浓厚的地区,打造趋异化景观小品就显得尤为重要.瑶族在生活习俗、信仰、音乐舞蹈、纺织、雕刻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文化特色.基于广西灌阳灌江国家湿地公园工程设计,从瑶族文化中提取长鼓舞、民歌和瑶族建筑特色元素,分别通过“开天辟地”入口标识、山歌博览园以及竹盒休憩亭等加以优化设计,丰富景观小品文化内涵,为创建具有独特风貌的湿地公园提供借鉴.
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河流型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之一.湖南郴州西河国家湿地公园采取了湿地恢复与栖息地保护、水污染控制和水质保护、流域环境综合治理等湿地保护措施,通过健全湿地管理机构、完善湿地管理制度、科学开展湿地监测等湿地管理机制建设,有效促进了郴州西河湿地的保护和恢复,促进了西河湿地保护与周边社区的协调发展,打造了我国南方地区河流型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典范.
目前小微湿地的保护修复尚缺少实践经验和技术规范.在淮安市广泛开展小微湿地选址及规划设计工作,首批建设24个小微湿地,总结了生态清淤、水下微地形设计、水系沟通、岸坡整治、植物配置、休闲设施设置6项重点修复技术要点,提出了淮安市小微湿地建设在政策支持、合理选址、规划设计和后续发展等方面的建议,可为其他地区小微湿地保护实践提供借鉴.
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经历了“控源截污、减负修复、综合调控”的技术发展过程.运用Biblioshiny统计分析了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我国2002—2020年的专利信息.结果表明:目前河流生态修复相关专利的发表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创新主体主要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热门技术主题主要集中在污水的生化处理、水利工程和土壤转移等方向,近些年也逐步关注水上设备、水生动植物管护、智能监测与管理以及机械装置等方向.建议适当提高植被恢复、生态系统重建、智能监测与管理等方向的专利开发优先级,为我国河流生态修复提供更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我国水产养殖业发达,每年排放大量养殖废水,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压力.实施生态湿地修复工程,采用生态净化方式处理养殖尾水,处理成本低,适合处理大量的轻污染养殖尾水.以江苏东台市沿海淡水养殖区为例,针对研究区水体污染严重、湿地退化的问题,基于水质净化、鸟类生境修复目标,设计生态湿地修复工程.本工程设计构建湿地净化功能区,净化鱼塘尾水水质;修复多样的湿地生境,为滨海鸟类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通过修复工程提高生态湿地水质净化与物种保育功能,确保出海口水质满足排放标准,从而为采用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净化水产养殖废水提供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