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业化破解学校科研管理难题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bing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的助推器。但是当前学校教育科研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口号多、落实少,有管理、无规范,有行动、无研究等。作为一所定位于“实验性”“示范性”的学校,上海市实验学校一直将科研立校、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办学特色,已形成完备的科研架构和科研机制,并且在教育科研中取得了丰硕成果。2017年,在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获得三项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的佳绩,特等奖获奖总数位居上海市中小学首位;2018年,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学校两项成果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
  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学校科研管理的专业化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三方面简要阐述学校科研管理的策略和经验。

一、规范科研管理,助力项目层级推进


  1. 三级联动,搭建学校课题内循环
  学校科研室统一管理学校各级课题。学校课题分为三个层级四个类别,分别是校级一般课题、校级核心课题及项目、区级课题、市级课题及项目。学校以校级核心课题为研究基础孵化区级课题,将相对成熟的区级课题进一步申报为市级课题,同时将已立项的市级课题分为多个子课题,成为学校新一轮《校级课题选题指南》。
  从2017年实施校级科研管理改革至今,校级核心课题共孵化17项区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例如:我校 2016年立项校级核心课题“识别学生个性差异的实践研究”经过一年的研究后结题,于2017年成功申报为区级一般课题“中小学学生个性测量及跟踪研究”,在此基础上2019年又成功申报为市级一般项目“中小学生创新潜能识别及培育的实践研究”。
  2. 分类管理,严格课题实施流程
  校级课题是推进学校科研的重要载体。学校校级课题主要包含一般课题和核心课题。一般课题是教师个人课题,核心课题是教师团队课题。学校每年立项的一般课题20项左右,核心课题立项视研究质量而定。
  针对课题管理,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条例,如《科研课题申请条例》《校级一般课题管理条例》《校级核心课题管理条例》《校级课题评选条例》《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等。这些条例规定了课题申请、实施、结题的规范,以及课题经费使用和奖励规范。
  在课题实施监控过程中,科研室借鉴了区级课题、市级课题的管理办法,制定了《校级课题申请表》《校级课题变更表》《校级课题中期交流表》《校级课题结题表》《校级课题结题报告》等规范性文本。课题申请阶段,教师可根据科研室每年编制的《校级课题选题指南》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填写《校级课题申请表》。立项后,课题组撰写开题报告,举行开题会。课题实施阶段,课题组填写《校级课题中期交流表》,举行中期汇报会。课题结题阶段,教师提交《校级课题结题表》,参照科研室提供的历年校级课题优秀文本撰写《校级课题结题报告》,召开结题会,完成结题流程。
  以上流程是一般课题和核心课题的通用管理模式。核心课题承载着学校科研发展的重任,在管理上有更严格的要求。例如:一般课题是由科研室评估后准予立项,核心课题则由科研室外请第三方评估后择优立项。除中期汇报外,核心课题还需每学期举行一次面向全校的研究分享。核心课题具备引领示范、辐射激励的功能。科研室通过核心课题过程管理、成果展示等,以点带面规范教师科研行为,让教师通过科研进行自我培训和提升,起到以科研引领教师发展的作用。

二、营造科研氛围,建立良好的科研生态


  教育科研及其成果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社会识别功能。学校教育科研的发展有赖于教师们的参与,从事一线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也有着绝佳的研究样本和实践经验。然而,愿意主动参与科研的一线教师并不多,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缺乏研究动力,无暇顾及教育科研;另一方面是教师对于科研流程、方法运用等不够了解,很难提炼实践经验。
  为破解以上难题,科研室通过发掘科研新星、培训科研能力、搭建展示平台来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在学校建立良好的科研生态。
  1. 主动作为,发掘科研新星
  针对教师科研热情不高的问题,科研室从已往的被动接收申请改为主动邀请,发掘有科研潜力的教师。近些年,学校新进教师多是研究生学历,普遍有着较好的科研素养和较强的学习能力,科研人员主动与青年教师建立联系,帮助教师梳理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向、申报校级课题。对新入职的硕士教师、博士教师,科研室主动邀请他们申请校级课题,或邀请其参与校级核心课题及高级别课题研究,担任学术秘书,充分发挥其科研特长,让他们成为学校各级别课题研究的中坚力量。几年来,有了科研新星教师的参与,学校课题的研究质量有了保证,结项优良率得以提升。
  2. 直面瓶颈,提升科研能力
  为破解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瓶颈问题,科研室通过探索多种策略,有效提升教师的课题发现能力、情报搜集能力、科研写作能力。其一,科研室定期开设科研讲座,内容包括“如何选题”“如何检索文献”“如何选择研究方法”等,邀请课题在研的教师和有意向申请科研课题的教师参与。其二,科研室每月组织课题组开展课题进展分享沙龙,面向全校开放观摩。其三,面对研究中出现的文本撰写难题,科研室会派科研专职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导,包括申报书填写、结题报告撰写、研究论文写作等。同时,科研室的公众号平台会不定期推出科研讲座沙龙信息及通用科研方法供全校教师学习。
  3. 成果展示,激发教师成就感
  对基础教育科研而言,教师的研究成果需要通过平台得以展示,以获得业界认可,形成专业话语权。科研室为教师打造各级各类平台,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升、展示,发挥其社会价值,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有获得感、效能感和荣誉感。例如:开设教师讲坛,树立典型课题研究样板;制作、颁发专属结题证书,评比优秀课题并进行年度表彰;推荐教师参与各级交流活动、论文大赛,并助推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申报各级教育科研成果奖。

三、发挥专业力量,引领学校整体发展


  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统领部门,学校科研室在推动学校重大项目进展、推动教育成果辐射、带动集团学校科研工作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积极参与,推动重大项目进展
  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专业力量,科研专职教师参加学校项目及引领性课题,承担主要研究者的角色。目前学校以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围绕课程、学生、教师、资源四大板块进行“课程领导力”等八大项目的重点突破,科研专职教师在其中均为主要研究人员。四年一次的基础教育教學成果奖评选是科研室引领学校科研工作的集中体现。以2017年教学成果奖申报为例,科研室全程参与指导成果文本提炼、成果校内评估、成果文本修改、成果申报等所有环节。在校内评估环节,科研室组织校内外科研力量对参与申报的成果进行评估,以课题的完成效果、课题的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等为评估标准,遴选出七项申报成果。在成果文本修改阶段,科研室组织专家提出修改建议,科研专职教师全程参与集体磨稿。最终,才有了学校在上海市教学成果奖和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的优异成绩。
  2. 内外互动,辐射学校科研成果
  科研室致力于将学校优秀的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至更广阔的平台,发挥实验辐射作用。科研室以上海市实验学校为依托,与集团学校联动,为探索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创造良好氛围和实验条件,整合科研、心理、图书信息等优势力量,加强集团学校之间的科研交流,以总校的研究力量带动集团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同时,科研室加强与兄弟学校和科研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在研究项目上交流合作,拓宽研究思路,将实验成果放到基础教育全领域检验,真正实现上海市实验学校基础教育实验室的功能。
  (编辑 崔若峰)
  注释:
  ① 本文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2019年项目“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第三轮)”(课题编号:KC02JC062019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南平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者招募和血液检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杜绝经血传播HIV的发生,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对2016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南平
<正> 春暖花开,北方冷空气逐渐离开浙江渔场,随着东南风的替代,台湾暖流也徐徐北上。这时正是多种鱼类的产卵期,到五月份后则为多种鱼类幼鱼的生长期。由于鱼类在产卵时有集
针对语文课堂沉闷、低效,学生的主动性难以激发,语文学习效果不好,这使得语文课堂亟待改变,就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自主课堂提出了几点建议,重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主动求知
<正> 六、鱼与鸭的疾病防治1.鱼病防治鱼生活在水中,它们的活动、摄食,我们不容易看清楚,而鱼一旦生了病,正确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困难,特别是病鱼已经没有食欲,难以进行口服
研究教师及其发展,是普教科研的重要研究领域。经历了以"校本研修"为代表的研究高潮之后,教师发展领域的普教科研课题存在研究对象"不具体"、研修类成果"大同小异"、研究视野
为什么《平凡的世界》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并未引起文坛足够关注,却在二三十年后,越来越引起了青年读者(也包括专业评论家)的关注?我认为至少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中国文学读者
1991年,美国在海湾战争中首次大规模使用贫铀武器。贫铀武器在战争中被大量应用及由此产生的环境影响和健康危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199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开始关注科索
<正> 1合成氨基酸应用技术1.1合成氨基酸特性1.1.1蛋氨酸蛋氨酸是采用化学合成生产的,其商品形式是DL—蛋氨酸,在自然界中,所有的氨基酸均仅以L型存在。当然,大多数D型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