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与拿破仑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w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93年7月,盘踞在土伦和其它几个法国南部城市的王党分子勾结外国干涉势力掀起暴乱,局势的严峻迫使巴黎的革命政府发布全国动员令,先后组织起两支大军前往土伦平叛。但是战事进展非常不顺利,由于指挥失误,平叛部队屡屡受挫,炮兵指挥员多马尔也在战斗中负了重伤,收复土伦的前景十分黯淡。在前线督战的国民公会特派员萨利切蒂焦灼万分,他考虑当务之急是要为炮兵部队寻找一位新指挥官,但是当时的法国革命军队非常缺乏专业军事人才,到哪去寻找这位新指挥官呢?一个 24岁的年轻人及时出现了,他叫拿破仑·波拿巴,科西嘉人,是萨利切蒂的小同乡,当时正奉调到某海防部队任职,路过土伦,与萨利切蒂相遇,国民公会特派员立即推荐他接替了多马尔的职务。拿破仑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他发现土伦部队的炮兵简直形同虚设,装备上既无足够火炮,也无充足弹药,只有几门破旧的野炮和臼炮充门面; 炮兵们则不具备起码的素养,他们既不会打炮,也不懂修理。
  面对这一状况,拿破仑先是想方设法搜集各种火炮,而且很快就弄到了近百门大口径火炮和大量的弹药,接着他又派人收集军械器材,还成立了一个有80名工人的军械厂,负责专职维修火炮。在全力筹建炮兵的同时,拿破仑还仔细研究了战场态势,提出了一个他认为可以在最短时间里攻克土伦的作战计划:集中主力猛攻港湾西岸的马尔格雷夫堡并夺取克尔海角,然后集中火炮猛烈轰击停泊在海上的英国舰队,切断他们与土伦守敌之间的联系,迫使英舰撤出港口。这样,土伦守敌一无退路,二无援兵,三无火力支援,也就不足为患了。然而,由于年轻和不知名,拿破仑的方案迟迟得不到批准。此后,法军又进行了几次围攻,结果都是损兵折将,巴黎方面因此免去了原先的前线最高指挥官卡尔托的职务,派“顽强、勇敢,为人正直,具有正确军事眼光”的名将杜戈米埃接替了他,拿破仑的方案很快就得到了杜戈米埃的认同和批准。
  12 月 14 日,总攻土伦的战斗打响了。在杜戈米埃将军指挥下, 6 000名法国军人按照拿破仑的方案分两路向土伦守军发起攻击,但是敌人的抵抗异常顽强,进攻部队伤亡惨重,很多参战官兵陷入了惊慌失措中。紧急关头,炮兵指挥官拿破仑率领预备队投入战斗,在战马被炸死,腿部也负了伤的情况下,拿破仑坚守战斗岗位,冷静观察敌我态势,果断命令炮兵大尉米尔隆率小分队迂回敌后,在黎明时分突然发起袭击,顽敌在睡梦中被杀死在大炮旁,法军后续部队迅速跟进,守敌组织反冲击,很快被打退,随后法军主力部队调整部署,再次发起猛攻,守军丧失作战意志,全面溃退,18 日,革命军队成功收复土伦。
  


  捷报立即传遍了整个法国,人们不敢相信,土伦,这个曾被看作是无法攻克的要塞竟会因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而陷落。根据杜戈米埃将军的建议,拿破仑于1793年12月22日被破格提升为炮兵准将。
  正当年轻的拿破仑准备一展鸿图时,厄运降临了:1794年7月27日即法国“共和历”热月9日,巴黎发生政变,罗伯斯庇尔等雅各宾派领袖遇难,拿破仑也受到牵连,被新政府抓起来在监狱里关了整整两个星期,后来没查出什么事情又莫名其妙地被放了出来。一年后,旺代发生叛乱,执政的救国委员会任命拿破仑担任旺代平叛部队的步兵指挥官,年轻的波拿巴愤怒地拒绝了,理由很简单,他的专长是炮兵,对他而言,离开炮兵到步兵部队任职是人格的侮辱。鉴于他拒不接受命令,救国委员会下令从现役将官名册上勾掉拿破仑的名字。情绪消沉的拿破仑离开了军队,在胜利广场附近的迈勒路上找了所房子,开始重新过以前那种贫困生活。当时,他“非常消瘦,不修边幅,……一副惹人生厌的外表。”
  
  这个年轻而倔强的炮兵军官出生于一个军人贵族家庭,10岁时就被父亲送到公费军校读书,6年后,小拿破仑提前从军校毕业,成为了某炮兵团的一个少尉军官,但是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患癌症去世。由于大哥生性懒散,在八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二的拿破仑就担起了养家的责任,当时他年仅16岁。生活是清苦的,但是拿破仑仍然想方设法地挤出时间来博览群书,除了对历史和哲学感兴趣外,他最爱读的就是关于炮兵的理论著作,炮兵也因此成了他最喜爱的军种。
  欧洲军队最早在战场上使用炮兵,是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不过当时的所谓大炮其实就是“抛石机”,把大石头投掷到远处的一种机械装置。在与穆斯林的战争中,欧洲人了解了生产火药的技术,后来意大利的工匠又在改良中国火炮的基础上制出了加农炮,火药与加农炮结合成火炮这一新式武器,很快就在欧洲得到了全面推广。法国军队在马里尼安战役中利用野战加农火炮重创瑞士军队,在欧洲称霸一个世纪之久的瑞士被迫与法国媾和。当时,法军装备的主要是轻型铜铸加农炮,一般安装在用马匹拖拽的双轮炮架上,作战时采取在炮架下挖坑或在车轮下面垫石头或木材的办法升降炮管。这种火炮的缺点很多:机动性能差,射程近,命中率低,爆炸威力小等等。在法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中,装备轻型步兵武器的西班牙军队利用灵活多变的战术把自以为拥有炮火优势的法国军队打得一败涂地,欧洲人由此意识到火炮在性能上确实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进入16世纪后,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的造炮工匠不断对火药火炮进行技术改良,经过反复试验,先后设计出许多不同型号的新式火炮,较为著名的主要有以下这三种类型:长炮,是最早的野战火炮;加农炮,是现代榴弹炮的原型;还有一种炮壁较薄、弹道较高的火炮,是现代迫击炮的原型。随着性能的改进,欧洲人开始在陆战和海战中更广泛地使用火炮,但是,由于当时火炮被看作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作战武器,因此各国军队都雇佣专业工匠来操纵火炮,这些人往往目无军纪,自由散漫,给军队的管理、训练和作战带来了很多麻烦。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是最先对这一状况作出改革的军事家,他成立了专职炮兵团,由年仅27 岁的伦特纳指挥,炮兵首次成为专业军种。后来,古斯塔夫还建立了一种新式军事体制,把军队划分为步兵、骑兵和炮兵三大军种,实施协同作战,这一新体制、新战法很快被普及到整个欧洲。黎塞留当政期间,法国接管了一支由已经辞世的古斯塔夫留下的约8 000人的军队,同时还引进了古斯塔夫的军事体制和专业炮兵部队。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又建立了皇家科学院,开始将科技直接应用于战争。根据伽利略提出的弹道原理,法国科技人员对火炮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技术改良,经过改良后的法国新式火炮,射程、射速和命中率、爆炸威力等各项技术指标都有很大提高。
  十八世纪初,炮兵在欧洲大部分国家都被列入了军队的正式编制,其中,法国是最重视炮兵学理论研究的国度,被称为法国“炮兵之父”的巴普蒂斯特·格利包佛尔于1776年担任法国炮兵总监时,对法国炮兵进行了全面改革。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建立专业炮兵学校,教育青少年学习炮兵理论、掌握炮兵技术,拿破仑就是巴普蒂斯特创办的专业炮兵学校的毕业生。
  因为狂热喜爱炮兵,年轻的拿破仑开罪了执政的救国委员会,他的人生也因此陷入低谷。但是,命运很快发生转机, 1795年8月,拿破仑被重新起用,作为一名炮兵将军被纳入救国委员会地形测量部的编制,负责为在意大利作战的法国军队草拟命令。此后的几个月,拿破仑一边坚持学习、读书,一边游览巴黎的各处名胜。工作是辛苦的,薪水却很低,有时,为了混顿饭吃,拿破仑不得不经常到朋友家串门。
  1795 年是法国大革命的转折点,镇压反革命的雅各宾专政被颠覆了,贫苦民众和保皇党都反对现政权,1795年 10月,保皇党人在巴黎发动了旨在复辟波旁王朝的暴动,巴黎陷入危急之中。武装部队总司令巴拉斯决定对叛乱进行镇压,而且必须在几小时内采取行动。但是,巴拉斯不懂军事,因此他需要找一个懂军事的人来指挥平判战斗,而且必须马上找到。危机时刻,总司令想起了一个前几天穿着破旧的灰大衣来找他帮忙的消瘦的年轻人,他知道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拿破仑,在土伦战役中显示过非常出色的军事才华。拿破仑被找来了,只考虑了几分钟就同意担负起指挥平叛的责任,条件是任何人不得干预他的指挥。作为一个出色的炮兵指挥官,拿破仑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炮,当时,在救国委员会所在的杜伊勒里宫附近没有炮兵,也没有炮弹,但是有40门大炮和大量弹药被存放在巴黎西北部的萨布隆兵营,拿破仑立即命令骑兵队长缪拉带着200名士兵,把那里的大炮拖运到杜伊勒里宫。此时,装备良好、人数众多的叛军已经控制了巴黎的主要街道,在音乐伴奏下,正高举着旗帜,浩浩荡荡地向杜伊勒里宫进军,拿破仑用炮火迎接了他们,措手不及的叛军留下了200具尸体,仓惶逃窜了。这时,另一股5 000人左右的叛军又向杜伊勒里宫扑来,拿破仑毫不留情地再次进行猛烈轰击,这股叛军也溃散了。只一个多小时时间,平叛战斗就结束了。次日凌晨,叛军总部宣布投降,叛乱被平息了。
  一颗耀眼的新星升起了,炮兵将军拿破仑·波拿巴的名字传遍了整个法国,这位曾经一度不修边幅、一头乱发、衣着破旧、处处显出贫困、不为人知晓的年轻人的命运发生了根本转变,他先是被任命为巴黎卫戍司令,接着又被派往意大利担任法国在那里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在意大利,拿破仑又创下了一系列辉煌战绩,两年后,他受命领导了法国对埃及的远征。
  1799年7月,已经同欧洲中断联系达几个月之久的拿破仑,在埃及前线找到了一份报纸,报上刊登了奥地利、英国、俄国再次掀起反法战争,法国在军事上连遭败绩、岌岌可危的消息,拿破仑愤怒了,他立即作出决定,回去,挽救国家的危亡!
  1799年10月8日,拿破仑冒着生命危险,避开地中海上的英国舰队,从埃及回到了法国,当时,执政的督政府早已失去民心,至于军队,士兵和军官都思念远在埃及的拿破仑,他们认为是督政府不给军队粮食和鞋子,而且正是无能的督政府,只用了几个月时间就把拿破仑通过十多次血战才占领的领土拱手让给了敌人。
  1799年11月9日,法国共和历雾月18日,拿破仑在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登上了权力的最高峰。
  登上权力颠峰的拿破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革内政与军事,大革命为法国带来了经济繁荣与技术进步,也为拿破仑全面建设一支近代化军队提供了雄厚物质基础。拿破仑首先变革了军队的人事制度,按照用人唯才的原则不拘一格地大胆提拔、任用将帅,同时还革新军队的教育与训练机制,全面提高法国军队的官兵素质。当然,拿破仑最关心的还是军队武器装备的改善,尤其重视炮兵的建设。在深入研究炮兵的技术与战术的基础上,他对炮兵的作战理论做了更为系统的阐述,提出了“战斗决定于炮火,而不是决定于白刃战”的新观念,认为“制造战争的就是炮兵”,无论是在攻城战还是在野战中,担任主角的都只能是炮兵。
  很久以来,法国一直是欧洲最重视炮兵建设的国度,在亨利四世国王统治时,法国军队拥有400门火炮,路易十四时代火炮数量增加到了7 192门,等到路易十六统治法国时,军队所拥有的火炮数量达到了10 007门,而且通过巴普蒂斯特主持的炮兵改革,法国炮兵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炮兵。拿破仑夺取政权后,这支世界上最强大的炮兵很快就成为了他称雄欧洲的“撒手锏”。耶拿战役,两万名普鲁士军人在集结时突然遭遇法军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炮火覆盖,死伤狼籍,后世史家评论,这是拿破仑新炮兵战术对菲特烈旧炮兵观念的胜利。瓦格拉姆战役,拿破仑集中火炮百余门,猛烈轰击奥地利军队,随后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冲锋,奥地利军队溃不成军,奥军统帅查理大公被迫求和。吕岑战役,拿破仑又集中了八十门火炮,一口气发射炮弹三万九千发,普鲁士、俄国的联军全面崩溃,普军名将、总参谋长夏恩霍斯特也重伤身死。
  法国炮兵为拿破仑赢得了一次又一次光荣的胜利,拿破仑也为炮兵的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正是在拿破仑主政法国、称雄欧洲的时代,炮兵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早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前,拿破仑就写了一篇题为《论炮弹发射的炮位安置计算》的军事论文,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篇军事学术文章。远征埃及时,拿破仑就聘请众多专家学者随军参战,为法军的作战行动提供技术指导。这些学者中间,有著名的火炮专家杜利特,拿破仑曾经和他一起做过改良火炮的试验。主政法国后,拿破仑组织技术人员对生产火炮的技术工艺进行了全面改进,通过减轻火炮重量加强了野战炮兵部队的机动力,又通过改良火药配方增加了炮弹的杀伤力,后来还通过改造炮管结构和增添专用瞄准具提高了火炮的射程与命中率,兵工厂生产火炮的规模也相应扩大,通过一系列技术革新,拿破仑统帅下的法军,所拥有的火炮数量由路易十六时代的10 007门增加到了27 900门,质量和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
  与技术革新同步进行的是体制改革,拿破仑在巴普蒂斯特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炮兵建设。为了更好地发挥炮兵威力,拿破仑建立了炮兵旅,每个炮兵旅拥有两个炮兵中队,师一级的作战单位也由步兵旅和炮兵旅联合组成,这一改革使炮兵从“辅助部队”一跃成为独立兵种,后来又进一步成为了在战斗中决定胜负的兵种。据统计,拿破仑在历次战斗中所消灭的敌人,有一半是他的炮兵部队杀伤的。
  不过,拿破仑没有因为自己出身炮兵、偏爱炮兵而忽略步兵和骑兵的地位与作用,他指出“步兵、骑兵和炮兵,三者相倚为用,均需相互协作”(《拿破仑军事语录》第47条),决不能使三个兵种分离脱节。综观拿破仑指挥的历次战斗,他基本上遵循了这一原则。
  目睹了拿破仑依靠炮兵所取得的一次又一次的光荣胜利,法国的敌人也开始效法拿破仑全面加强炮兵建设。曾经在埃及指挥英国军队与法军作战的英国将领莫尔,在英国主持了军事改革。他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就是加强炮兵建设,革新炮兵装备,变革炮兵编制,还把闲置了20年之久的榴霰弹装备部队,后来惠灵顿的军队就是使用这种炮弹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了法军。奥地利的查理大公也按照法国模式建立了更为强大的炮兵部队,而且编制与战术完全仿效拿破仑的法国炮兵,普鲁士、俄国也根据法国的经验全面加强炮兵建设。这样,由于拿破仑的军事胜利,炮兵在欧洲各国得到了普遍重视,很快就成为了欧洲军队的主战兵种。
  1815 年,一代战神饮恨滑铁卢,结束了自己长达22年的戎马生涯,此后,研究拿破仑的战略战术、军事思想,在当时的欧洲军事理论界成为了必修课题。
  恩格斯指出,当时的战争与军事体系有两个“枢纽”:“人员、马匹和大炮这些战争工具的大量使用和这些战争工具的运动性。”拿破仑加强了这两个枢纽,从而完善了当时的作战方法,这一贡献的实质是,拿破仑把整个欧洲带入了火炮时代。
其他文献
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落下帷幕,在为中俄双方精彩的表现喝彩时,且不要忘了演习“大户”,那就是美国。为了全方位了解中俄演习实况,美国是极尽侦察之能事,其繁忙程度不亚于当事双方。  其实,要说联合军演,那是美国的拿手好戏,每年大大小小的都要举行个几十次。仅2005年6月以来,美军在亚太地区就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联合演习。我们且试着从美国的这几次军演中对其亚洲政策管窥一番。    军事演习是军队训练的最高阶段,
期刊
[编者按] 2005年1月,美军在白沙导弹靶场成功地进行了两次“直瞄动能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的发射试验,两枚动能导弹分别摧毁了两辆2 400米远的、高速运行的M80坦克。据称,“此次试验充分显示了动能导弹对目标的致命杀伤力”,从而为反坦克导弹家族增添了一个凶悍的新“杀手”。  那么,“陆战之王”面对如此之凶悍的新“杀手”将何去何从呢?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陆战之王”坦克的装甲技术发生了
期刊
鳄鱼属于恐龙家族。大约在1.4亿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由于自然环境变迁,恐龙家族中的其它成员逐渐灭绝,只有鳄鱼顽强地繁衍至今。  鳄鱼是脊椎类两栖动物,一般身长4~5米,其形象狰狞丑陋,生性凶恶暴戾,行动却十分灵活。德国推出的这款新型装甲车正以大鳄鱼命名,作为一款4×4驱动的轻型装甲车敢以“大鳄鱼”命名,可见其性能不一般。    源自法国    法国武器装备采购局一直在为其“新型辅助车辆”(PVP)
期刊
夕睐新语之输入古已有之。张骞凿通西域,丝绸、瓷器运转之外,西域新语更藉丝绸之路络绎往返;佛教东漫华土,佛寺高耸,译场勃兴。近代以降,在西方文明威逼、示范之下,“新语之输入”(王国维语)更是波涛汹涌,呈现周游列国、彼此采借、相互涵化这一纷繁复杂之貌。此一现象究其根本,为新事物、新思想层出不穷、现代化进程风起云涌的语文表征。而今,过往的许多新语早已成为你我日常生活一部分。  新语虽为语文表征,但“每—
期刊
在我个人研究基督教的过程中,有这么两本史学类的中文译著对我的帮助是比较大的。一本是G.F.穆尔的《基督教简史》 (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编译室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另一本是威利斯顿,沃尔克的《基督教会史》(孙善玲等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今后要是再说类似的话,我可能还得数出第三本:奥尔森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史》(吴瑞诚、徐成德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这本译著是北大“
期刊
从兵种上看,拿破仑军队主要由骑兵、步兵、炮兵和工兵组成。  拿破仑军队中的骑兵约占兵员总数的六分之一,这些骑兵又分为重装骑兵、龙骑兵和轻装骑兵三种,其中重装骑兵更是欧洲各国骑兵部队中的翘楚。  重装骑兵部队的骑手和马匹较龙骑兵和轻装骑兵都要高大魁梧,早期拿破仑的重骑兵甚至要求身高至少在1.80米以上,所用马匹也是产自诺曼底地区的一种良种马。重装骑兵的显著特征是骑手们都穿着闪闪发亮的钢制胸甲,故也被
期刊
按照图书分类,《鲁迅的五大未解之谜——世纪之初的鲁迅论争》列在“人物研究”;以此反观该书,则所谓“五大未解之谜”,显然并非同等性质。其中“鲁迅活着会怎样”,说的是鲁迅身后事,实与鲁迅无关,至少与“人物研究”的对象鲁迅无关。把本来与鲁迅无关的事情牵扯进鲁迅研究,向为该领域的一大弊病;遗憾的是此书亦未能免俗。至于这究竟是不是“谜”,则是另一问题。当初是否有过那一番话,此其一;即便有过那一番话,至今是否
期刊
[编者按]曾经被一部热播的、素有福克斯电视网“镇台之宝”美誉的美国电视剧《X档案》深深吸引,两位FBI探员试图揭开几十年来遇到的超自然现象的谜团,让人们在诧异自然界的不可思议和惊叹外星球玄妙科技的同时,更钦佩主人公为求真相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美军装备的研制中也有这样一批“X档案”,只不过它们不是外星球而是地球上最新科技的探路先锋……    “海上斗士”号双体船又称为X艇,如同美国空军的X-45、X-
期刊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整,举世瞩目的中国第2艘载人飞船“神舟”6号将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太空飞行5天后于10月17日4时33分安全返回地面。这次飞行首次实现了我国“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打响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揭幕之战,是2005年我国最具影响、最具战略意义的国家级科研试验任务,是我国最重大的科技实践活动之一。据中国航天界负责人透露,在“
期刊
狙击在我国军事史上从来都是浓重而精彩的一笔。不过古代的狙击武器以弓箭为主。《英雄》里秦军的箭阵无坚不摧,无往不利!蒙古人的骑射更是天下无双!历史上契丹人曾这这样形容女真人的骑射:女真人不满万,满万则天下无敌!至于神射手在各种小说中的表现更是举不胜举,飞将军李广、花荣……  近现代战争中,神枪手倍出,许多老将帅的枪法也是出神入化:杨靖宇将军曾经在200米距离击中过篝火边日军手中的罐筒,刘伯承元帅可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