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

来源 :党史博采·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1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越走越远,但是作为一个曾经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怎么才能在今天建设社会现代化的同时,保留自己民族所独有的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瞬息万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传统文化问题是十分棘手的问题,要想顺利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给其进行详细的定位,只有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社会现代化之间的问题,不会被所谓的“全盘西化论”和“国粹主义”所误导,这样可以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有效的传承,转化为对改革开放起到积极作用的文化,使中国的发展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关键词]现代化;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
  [作者简介]刘自身(1990-),男,汉族,山东菏泽郓城人,新疆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教育哲学。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4-0063-02
  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因为在社会革命以及改革中,五四运动影响深远,思想层面在激烈的碰撞,传统文化遭受到极大的冲击,伦理纲常体系也分崩离析,被人们不断的边缘化。很多人将其视为封建的遗物,有百害而无一利,不断的否定、抛弃,而与此同时,西方的文化开始进入中国,在人们的生活中影响越来越大,不管是观念层面亦或是现实层面,都存在激烈的碰撞,融合,相互掺杂。从中国学术界的层面来看,有认可的一方,也有鄙弃的一方,双方各持己见,寸步不让,完成自己的解读。①不过双方都存在不足,只关注传统文化,针对其进行讨论,却忽略了社会现代化,将两者分离开来讨论。对于传统文化层面的问题来讲,需要考虑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能够处理好,这是要从把握住传统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辩证关系来确定,只有把握住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社会现代化之间的问题,不会被所谓的“全盘西化论”和“国粹主义”所误导,从而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影响中国现代化改革开放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发展,并能够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中国本土元素的发展动力,使中国的改革发展具有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
  “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追本溯源诞生自Colere,在其拉丁文中其意思表示为对土地进行深耕以及劳作,还表示对收获的果实给予处理。从哲学的层面来理解,其有以下含义:广义层面,具体就是基于特定的目的,人所进行相应的行为所得到的结果,此类活动涵盖了物质以及精神两个层面,而所获之物十分广泛多样,可以是物质以及经济层面的文化,除此之外也可以是风俗、人情以及社会风尚等方面;狭义层面,具体就是意识以及观念层面所具有的形态,而关于后者则更为复杂,可能会牵扯到精神生产领域。“文化作为多种形式的表现,主要有政治层面,除此之外还包括了经济层面。”②马克思研究者从这两个概念来使用文化这一概念。本文研究侧重于狭义层面,着重于观念形态相对应的文化,集中在经济以及政治两个方面。
  传统源于历史,在生活习惯以及观念层面延续下来,有些则是思维模式以及习俗等,代代传承,有着极强的认同感,有些泯灭或者不被使用的东西均非传统。其群体性极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有些生活经验被传承下来,被群体所接受,表现在行为以及思维模式方面,作为群体中最高权威的存在。基于此可以了解到其表现出潜意识的性质,同时还表现出群属认同的性质。
  存在与“传统”极大的关系,传统文化从本质上来讲就是民族文化,表现出历史属性。对比西方的文化,其更偏向于母文化,亦或是偏向于本土文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其为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所逐渐建立的,被后人所接受的文化。民族存在差异,相对应的传统文化也就会存在差异。其表现出极强的民族性。中国传统文化即为中华文化,是多民族融合的结局,其中汉族文化是其中重要部分。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之所以以“传统”加成,其展现出的是一种文化现象,代代相传,表现出相对应的稳定性。传统文化是离不开民族的,从中可以感受到民族所展现出的思维模式、纲常伦理,除此之外还可以感受到所展现出的价值观,有生活模式层面,也有民俗风俗以及习惯层面,除此之外还包括了心理层面,被群体成员所默许、认可、积攒,也就是展现出国民性,同时形成整个社会层面的心理。
  传统文化为历史传承而来,虽然如此却不“旧”,有着现代属性,只不过表现出连续属性。民族传统文化源于历史长河,代与代之间进行传递,这样从而完成过去文化的现代化。传统文化具有变动的属性,每个时代都在发生着变化。比如宋明理学,一开始时以理学为主,但是到了明朝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主要以心学为主。文化作为过去文化延续到现代的存在,与现实社会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每个时代总会诞生其相应的文化。所以早期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减弱,而新的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随着历史发展,然后变成旧的,凝聚为传统。历史在发展的过程中,在革新过往传统的时候,也在创造着传统。
  二、社会现代化的定义
  社会现代化主要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以及精神层面的条件的改善,使用的工具就是近代或者是现代所出现的科学技术。从狭义的层面来讲,可以理解社会所进行工業化以及所推动的民主化。其开端为17—18世纪,当时英国开展了资产阶级革命,除此之外还进行了工业革命,而法国也进行了举世瞩目的大革命,到了19世纪,蔓延到欧洲、北美等局部区域,到了上世纪60年,蔓延到全世界。
  “现代”并不等同于时间或者时代,可以视为传统世纪迥然不同的社会所处的形态。现代化具体就是社会的变迁,在传统社会中以农业文明为基础,而在现代社会中,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现代化的过程中就是两种社会转化的过程,不断的出现分化,其引导的重要力量就是科技发展,从而不断的推动工业化,提高城市化比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社会也在进步,不断的进行变迁。
  社会现代化是持续进行的,科技不断的进步,基于工业以及信息两个层面的革命,不断推动历史前进。其表现为一种过程,与多种指标的实现没有太大的关联性,对比前现代社会,其发展展现出独特的特点。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现代与传统是在相互转变的,并无绝对之说。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西方国家现代模式是值得借鉴的,不过不意味着要照搬,每个国家或者地区前现代社会存在某种差异,在结构、开端、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等方面极大不同,所以生搬硬套效果并不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建立在该国历史以及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完成现代化特征的充分融合,充分融合历史层面的内部条件以及外部条件,逐渐实现现代化。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是十分重要的,经验可以借鉴,照搬切不可行。
  文化的现代化。文化在进行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去粗取精,展现出全新的文化。该过程十分重要,推动着民族文化不断的升级以及演变。
  三、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推动社会现代化
  中华五千多年文化十分深厚,全球影响力极大。中国现代化正处在关键时期,传统文化问题是一个绕不过的问题。
  首先,辩证地继承。中华传统文化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滋润着中华民族,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如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报国情怀,孟子所阐述的浩然正气,文天祥以及诸葛亮所展现出的“献身精神”等,有着浓郁的爱国精神,从中体会到深厚的传统文化,可以为我所用。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去粗取精,毛泽东一针见血的指出:“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极大的价值,但是其中也有不好的地方,有些具有封建性质,需要将其去除,有些具有民主属性,需要加以利用,中华民主具有极强的自信心;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其次,创造性转化。在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生搬硬套是切不可取的,需要创造性的加以利用,将其融入到当代文化中去,对于中国文化现代化有着极大的作用,使得中国文化在世界的范围内展现出极大的影响力,提升中国的整体实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其充分融入到现代社会中,对其中的精华给与充分的利用,让其展现出全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改革开放以及国家建设在精神层面的支撑,同时对于传统文化,需要将其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让民众容易接受,基于多种形式进行传播,让更多人接触到。
  再次,創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积极的一面,这对于其价值的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赋予其时代属性,推动其以创新的模式高速向前发展。使得中国在文化方面具有极高的实力,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华文化魅力之所在。③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展现出极高的创新性,在其中充分融入时代的精神以及内涵,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以及活力,可以融入核心价值观,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注重仁爱,讲究民本,在行事的时候要遵守诚信,同时要有正义感,具备合作精神,讲求和谐,同时还需要追求大同”理念赋予其时代精神,充分考虑中国现阶段的情况,从而实现创新模式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价值;需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同时还需要具备全球视野。中国现阶段改革开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以及开发十分重要,需要提升创新力度,建立在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具有国际视野,融合世界文化的先进部分,最终形成中国领先的文化。
  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极大的价值,但是其中也有不好的地方,有些具有封建性质,需要将其去除,有些具有接近现代的属性,需要加以利用,需要加强甄选。从本质上来讲,现代化就是在科技革命的引导下,传统的农业文明被变革,各国不断进入工业化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持续不断的社会变迁,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不同,自古以来以小农经济为主,长久以来从而形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不是发展几十年就可以改变的,所以在工业进程中存在比较大的难度,如果没有深入的变革很难实现,中国在进行现代化的过程中不能脱离中国实际情况,需要发掘其中优质的民族精神,这是十分有必要的。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意义十分巨大,最终将走向繁荣富强。
  [注释]
  ①杨适.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研究的一个方法论问题[J].北京社会科学,1998(2).
  ②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2版)[M].
  ③习近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日报,2014-01-01(01版).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是文化传承和发展创新的践行者和承载者,应当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按照红色教育培训模式,秉持知行合一的实践特征,将传承红色精神、坚持文化自信,潜移默化的贯穿于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师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用独具特色的红色精神引领学校发展与社会进步。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实践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
期刊
[摘要]本研究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社团中的传播历史经验,结合泉州某大学青年社团的调查,分别从宏观叙事和具体需求、内容选择和形式创新、价值导向和利益导向角度来阐述当前马克思主义在青年社团中传播的现状。由此基础上主要从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导向和传播创新方面来探索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和学生成长需求特点,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理论,发挥青年社团的最大作用,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实效性和获得感。  [关键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就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深刻认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全面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和丰富内涵,对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实现中华
期刊
[摘要]党的章程是政党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大多数政党通过制定党章来规范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共制定修改了十七部党章,以这十七部党章文本为据,通过对党员义务与权利演变过程的分析,比较研究得出中共党章中党员义务与权利的条文化趋势,探索其形式和内容上对称性的关系,初步解答党章中党员义务权利先后顺序的问题和党员权利受损的文本原因。  [关键词]党员义务;党员权利;关系  [作者简介]董彦琳
期刊
[摘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是固本强基与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关键在于落实主体责任。厘清基层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主要内涵,从责任压力、纪律教育、作风建设、执纪监督、惩治腐败等五个维度有效落实,并提供强有力保障。  [关键词]党组织;从严治党;责任  [作者简介]曹文明(1982-),男,汉族,江苏建湖人,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管委会,助理研究员、政工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
期刊
[摘要]“党性教育六步法”是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和改进党性教育的新尝试,是在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党性教育缺乏系统性、联系实际不紧、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以及开展党性锻炼效果不明显流于形式等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党性教育;问题导向;完整链条  [作者简介]高虹(1968-),女,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市委党校党史教研室,讲师,轮训部副主任,正科级组织员,2003年省委党校研究生
期刊
[摘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提出了“三个着力”的要求。至今已有3年多,在中共“三个着力”的科学理论的领导下天津市在经济、社会、党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了解和学习这些成果可以更好的提高人民的凝聚力增强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防治党的腐败,提高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三个着力”;经济建设;民生;科学内涵  [作者简介
期刊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日益深化,各国的发展越发离不开与外部世界的深入交流,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寻求更好地融入世界的开放发展战略。积极利用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契机,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战略、推动和深化向西开放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进一步打通向西开放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对提升西部整体甚至全国经济水平意义重大。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开放;沿线国家  [作者简介]安林
期刊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从法律和政策层面明确了党组织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以及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职责,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实现路径未作硬性规定,依靠独立学院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以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为例,积极探寻独立学院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为独立学院党组织有效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基本参考。  [关键词]独立学院;政治核心;作用;途径
期刊
[摘要]自由主义作为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一种重要政治思潮,对后世的自由民主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通过探寻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遭遇困境的深层次原因,以胡适的“观念的自由主义”和张君劢“行动的自由主义”为切入点,证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由于知识分子的思想局限性和近代中国的国情,在中国都是行不通的。  [关键词]自由主义;胡适;张君劢  [作者简介]苏珂(1988-),女,籍贯:山东省滨州市,天津市武清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