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繁荣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sb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主体性战略研究”(课题号:2012QN632)摘 要:首先简要介绍了城市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接着指出了河南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性地给出了河南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繁荣的具体措施,旨在推动人们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促进河南城市遗产文化的发展繁荣。
   关键词: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繁荣
  城市文化遗产是指在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存在于城市人类聚居环境内的,由人们创造的,展现城市发展历史文脉,反映城市市民生产生活状态、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各种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以及城市整体历史文化风貌的综合体。若从文化内涵上界定,城市文化遗产所反映的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城市民众生产生活状态(包涵城市民众的物质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等)及整个城市历史文化风貌。
   1 城市文化遗产研究的重要性
   城市文化遗产是人类所做出的伟大创造,是人类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城市文化遗产首先是一种文化形态,是在城市发展演进过程中慢慢形成的,是整个城市文化发展文脉中的源头及重要组成部分,与当地城市文化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血缘传承关系。
   (2)有利于缓解城市文化遗产危机。随着城市现代化趋势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遗产面临着一定的危机,尤其是在一些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地区,在快速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不重视历史文化传统与民族文化精神对当代社会的重要价值,以致大量优秀城市历史建筑被拆除,大量城市街道、民宅被摧毁,使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受到巨大损失。这种破坏行为的后果,不仅使许多文化传统被抛弃,文化脉络被隔断,更重要的是引起民族自信心的动摇,容易使人们失去对于自身民族的依赖与认同。鉴于这种日益严峻的文化危机,人们已越来越认识到历史文化优秀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郑州、安阳、开封、洛阳、许昌等城市更是多朝古都,可以说中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因此,我们应该借助河南的地位优势和文化根基,积极对河南省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科学的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模式与文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2 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典型问题
   河南省地理位置优越,城市建设发展十分迅速,比如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等都是国家级战略区域建设规划等,处理好城市建设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临的问题。我们一些地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忽视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我们要剖析这种问题,并能认识到这种问题的危害,为更好地保护我省城市文化遗产服务。典型存在的问题有:
   (1)城市发展规划轻视甚至忽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缺乏科学性和持续性,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法律上和制度上的约束,制度的执行力也缺乏相应的约束手段,一些地方存在失职渎职、懒政怠政的作风,部分管理者盲目地追求建设速度、GDP与现代化,忽视文物的价值,导致城市文化遗产受到破坏。
   (2)城市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存在误区,兴建各种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一些地方在进行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时候,往往将各种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的建设置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有时候甚至超过物质文化遗产和遗存本身。从表面上看,便利的基础设施和辅助设施对城市面貌改善和旅游业的发展及地区经济的增长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对城市物质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3)城市旅游对城市文化遗产造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旅游开发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素质参差不齐的游客往往会对城市物质文化遗产造成破坏,而且,过量游客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样也会对城市文化遗产造成很大的危害。
   (4)城市文化遗产资源的多重伪造。城市文化遗产往往蕴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基于这种商业利益的驱动,一些地方出现通过文化遗产资源造假来谋取实际经济利益的行为,比如伪民俗、仿制仿建古文物、古建筑、古遗迹等,甚至有“毁真造假”的行为。但伪造资源与当地历史文化背景和自然条件格格不入,绝大部分最终只能成为文化垃圾和建筑垃圾,这将对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产生破坏性的恶劣影响。
   客观地来说,城市的规划、发展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有一定的矛盾性,上述问题也不能全面涵盖目前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所遇到的一切障碍,但可以肯定的是城市文化遗产是提升一座城市文化内涵、树立良好城市形象的重要保障之一,我们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对城市形象的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出保护和科学发展城市文化遗产的具体途径。
   3 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繁荣的参考措施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与繁荣的灵魂,如何保护城市文化遗产并繁荣城市历史文化以增强城市文化内涵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由于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演进以及高科技技术的广泛运用,致使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手段与模式也产生了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面列出了6条保护和繁荣城市文化遗产的参考性措施,具体如下:
   (1)制定法律和技术规范,落实文化保护责任制,为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良好外部环境和重要基础保障。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避免盲目性,增强可操作性,从而保证主管部门工作决策的正确性。监管部门要强化协作、明确分工职责。
   (2)正确处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相互依托的关系,在切实保护的前提下,谋求合理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利用密切配合,才能取得双赢。只有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和谐发展,才能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旅游利用的良性互动发展。
   (3)强化宣传,坚持文物工作方针,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增强全民文物保护意识,并在保持城市风貌的前提下,改善文化遗产内居民的生活设施。
   (4)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互补性关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侧重不同,文化事业具有公共性,趋向社会效益,文化产业具有商业性,趋向经济效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互相依存、互补发展的关系,我们要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文化产品都适合被商业化开发而纳入到文化产业的体系中去,要加强文化遗产资源公共管理与行政干预,并引入社区参与管理机制完善市场开发带来的种种弊端。
   传承性保护是指让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对象继续活动与发展,寻求新的生机与市场,使其在今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延续,也称为“动态保护”。这种保护方式可以使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获得“新的生命”,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延续与传承。
   4 结束语
   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繁荣问题是所有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临的问题,如何认识城市文化遗产的价值、如何保护和繁荣城市文化遗产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河南省城市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问题和可采取的参考性措施做了简要阐述,有利于提升人们对城市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并为提升河南省城市文化内涵服务。
  作者简介:王诤(1976—),女,硕士,河南郑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李正宣:说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有些令人担忧。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对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工作的和精神的压力都越来越大,出现心理障碍是常见的
我国是畜牧生产和消费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产业的振兴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基层畜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畜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技术
《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在经历了漫长的立法过程后颁布实施,其中涉及精神障碍诊断与治疗的相关政策被 普遍认为对社会舆论关注的“ 被精神病”问题有较好的规范和抑制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土木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土木工程的基础,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
孤儿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没有父母的孩子只有从小抓起,让他们过上正常孩子的生活,才能健康地回归社会.替代性养护就是一个家庭接纳孤儿成为家庭一员,陪伴他们成长.承担替代
期刊
乡镇公园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乡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它是建造在乡镇范围内,服务于乡镇居民休闲、活动、文化传播的场所,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乡镇居民的业余生
依据东海南部一条自东海陆架直至菲律宾海盆的重磁地震综合探测剖面 ,采用地壳结构重磁地震综合反演解释系统开展岩石圈结构的综合研究 ,制作了岩石圈结构地学断面图 .结果表明基隆凹陷为一中新生代沉积凹陷 ,沉积厚度达到 14km ;冲绳海槽盆地为弧后扩张地堑型盆地 ,地壳厚度仅为 14 .5km ;菲律宾板块沿北西西方向向欧亚板块俯冲 ,莫霍面急剧下插 ,导致冲绳海槽的形成与发展 ;岩石圈厚度约为 80
文章主要针对民族地区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发展存在的困境,提出了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发展特色教学实践课程以及加强特色性设计的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以形成环境设计专业的地域性特
作为目前公路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工艺,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作业时,为了保证路面的施工质量得以达标,除了常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