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琴高娃:在瑞士劳动改造

来源 :女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j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斯琴高娃,著名表演艺术家。但在瑞士,她却属于被管制对象,经常被人监督从事体力劳动——她戏称其为“劳动改造”。
  环境部门的书面警告
  斯琴高娃的先生是瑞士华裔音乐指挥家陈亮,婚后,她随先生定居日内瓦。因为工作重点在国内,她多年来一直中国、瑞士两头跑。尽管是瑞士国籍,但她这个瑞士公民做得却很不称职,对于瑞士的了解也不够,给自己带来了不少麻烦。
  起先,斯琴高娃与先生住在日内瓦市区的公寓。她是蒙古族人,喜欢蓝天碧草的生活环境。这样的环境,一出市区,比比皆是,皑皑的雪山、碧绿的湖泊、青青的草场、蔚蓝的天空。但最吸引她的,是星罗满布、古朴的古铜色传统木屋别墅——当地人称为“夏莱”。
  卢梭曾在作品中提到过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的夏莱,它们用岩石为底部屋裙,用褐色木材建成上部屋身,也有用全部木材建成的,石基内部是地窖,储藏葡萄酒或储存奶酪,屋顶呈大人字型,有的往外延伸出很多,用木柱子支撑,叫屋廊,远看就象戴着一顶大斗笠,有深红色的屋顶和彩色的窗框,两面都有大阳台。
  斯琴高娃很喜欢这种不大但精致的私家建筑。靠近雷梦湖能看到无敌湖景的夏莱,索价1000万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6000多万元。在一些相对偏僻的地段有物美价廉的夏莱,价格在50-100万瑞郎之间,年收入10-20万的中产家庭就有能力贷款购买。
  经过仔细挑选,斯琴高娃买下了一幢位于山腰的夏莱,70万瑞郎。阿尔卑斯山就远远地在那幢夏莱的背后,房子门口是盘山公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雪山,驾车蜿蜒其上,风景独好。沿着盘山公路下到山脚就与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对接,驱车从夏莱到日内瓦的公寓,不到一小时,非常方便。
  瑞士不允许个性装修,尤其是这种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建筑物,因为装修材料会污染环境。所以,夏莱在出售时便已由建造方装修完毕。从看中夏莱到办妥所有手续正式进驻,前后不到一周,斯琴高娃就成了在瑞士拥有固定资产的“地主”了。
  由于先生在日内瓦的工作比较忙,不太可能陪着斯琴高娃住在夏莱里,而她也不能撇下先生独居享受湖光山色,所以这幢夏莱的使用率并不高,一周最多过去住上两次。刚入住的时候,斯琴高娃觉得建造商很厚道,房前屋后,只要是有泥土的地方,全都被密密麻麻种上了各种植物,郁郁葱葱。
  因为不常住这里,斯琴高娃也没时间去照料那些花花草草。搬进去不到两个月,开始有植物枯萎,然后麻烦就来了。一个周末,先生去伯尔尼演出,斯琴高娃独自到夏莱度周末,发现门上贴了一张环境部门的书面警告,勒令她必须在一周内在夏莱周围的裸露土地上覆盖好植被,否则将被告上法庭,并通告她在此期间,将由她的邻居暂时代理对她覆盖植被的监理权。
  斯琴高娃懵了:只不过是庭院的花草枯萎了,也值得政府部门如此劳师动众?
  在瑞士种大白菜
  斯琴高娃正在发呆,接到代理委托的邻居Sandra太太来了。Sandra太太说,代理委托三天前就已下达,这几天她每天都等着斯琴高娃出现。在Sandra太太的解释下,斯琴高娃明白自己真的违法了。
  瑞士法律规定,一栋独立别墅必须附有将近1000平方米的花園,双联别墅为500平方米,而像她这样的夏莱,必须有不少于50平方米的花园,对花园的植被和树木进行养植、除草、修剪、浇水等工作均为强制执行,花园的整洁和植被的茂密程度必须符合标准,不允许露出泥土。
  Sandra告知斯琴高娃最近的花草市场的方位,这个季节最容易种植的品种等等,然后拍拍手走了:“明天我再来看你的进展。”
  Sandra太太很尽职,第二天一早就打来电话提醒斯琴高娃该去花草市场了。斯琴高娃挺无奈地去了一趟花市,中午刚回家,Sandra太太就跑来问她买了花种草籽没有。
  逛花草市场的时候,斯琴高娃发现了雪绒花的花种,因为喜欢《音乐之声》里的那首《雪绒花》,她就买了几株回来。Sandra太太告诉她,这种花一般只长在高海拔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寒冷贫瘠处,而在这里很不容易养活,她也养过,但没开花。
  在Sandra太太的指导下,斯琴高娃在后院一条阴冷的沟渠边上种下了雪绒花,又在别的空地上撒了一些最容易料理的风信子草籽,4天后就有星星一样的草尖儿拱了出来。环境部门的监察人员过来检验时,前庭后院已经焕发出了新的绿意。Sandra太太提醒斯琴高娃,环境部门的检查不定期,一定要注意维护,一旦发现有植物枯败就要及时补种。
  四周后,斯琴高娃发现雪绒花长出了花骨朵,又过了一周,最大的一朵雪绒花开了,白色的花瓣上布满了细细的绒毛。她很高兴地叫Sandra太太过来欣赏,Sandra太太转天烘了个蛋糕送过来,说是对她种开了雪绒花表示感谢。
  斯琴高娃后来从先生嘴里得知,瑞士环境部门的惩罚是有连带性的——如果不幸摊上了一个懒邻居,那么监理人也将被罚款。为了避免被罚,很多摊上懒邻居的瑞士人不得不亲自动手去帮邻居打理花园,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搬走。
  雪绒花的怒放,勾起了斯琴高娃对养花种草的兴趣。小时候她就梦想有一个自己的玫瑰园,现在,有了实现的地方。她在花园里开辟了一块地,专门种植玫瑰。在高山处生长的玫瑰,要比平原生长的更加艳丽、美妙。斯琴高娃把盛开的玫瑰大把地插在花瓶里,让整个房间都弥漫着一种热烈的生机。她偶尔还会摘一些玫瑰花蕾泡茶,坐在花园里,捧着飘浮着香气的热茶,看着远处的阿尔卑斯山顶的积雪,时间好像静止不前。
  斯琴高娃将采下的玫瑰花蕾晒干,回国时带给朋友做礼物。得知这是她在自家后院里栽种的劳动成果,大家都赞叹她的日子过得太滋润了。
  从国内回瑞士时,斯琴高娃特意带了大白菜种籽播在院子里,几个月后就有了收获。她送了一颗大白菜给Sandra太太,告诉她这是中国的“国菜”。Sandra太太隔天告诉她,大白菜做成沙拉后有一股浓郁的甜香。她还向斯琴高娃讨了些种籽回去,如获珍宝地种在了自家院子里。   把钟栽在花园里
  斯琴高娃发现,瑞士人似乎对栽花种草这项劳动乐此不疲。每当她开车经过高速公路出入口时,总能看见一片片插着各色旗子的迷你菜园,每块面积仅3到5平方米,种着各种蔬菜和鲜花。这些地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租来的,住在市区高层公寓没有花园的瑞士人,每到周末都会到租种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将种植作为一种减压放松的方式。
  在瑞士,每家的窗台、阳台上都摆满了各色花卉。瑞士人最乐于展示的,是自己在打理花花草草上的创意。拥有自己庭院的瑞士人,通常會花费很多心思把它装点成美丽的花园,并把鲜花与其他的创意结合起来。
  当夏莱的前庭后院越来越葱郁时,斯琴高娃的先生开始邀请朋友们来聚会。不管是在花团锦簇中打桥牌,还是在茵茵草地上席地闲聊,都很惬意。那些自产的蔬菜更是抢手货,现摘现吃,无论是生鲜凉拌或是白灼上汤,来宾们都赞不绝口,夸斯琴高娃是个优秀的太太。
  在瑞士,衡量一个女人是不是好太太,主要标准之一就是看她能不能将自家的花园收拾好。花草齐备是入门级,布局有创意、品种搭配有惊喜才算合格,若能种点儿既养眼还可口的新鲜菜蔬,就更上一层楼,如果能将花园打理出主题,让人一见难忘,才算是精品。
  斯琴高娃请了一个资深钟表匠师傅,把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地上的钟面由鲜嫩翠绿的芳草覆盖,代表12小时的阿拉伯数字由浓密火红的花簇组成,在花园里做出了一个直径3米的超大花钟。
  这个钟可不是样子货,它能走时,还很精准,每48小时给它上上弦,就能正常工作。这个花钟还可以随时改变风格——组成钟面的鲜花盛开期过了后,可以改种成另一种鲜花,钟面马上形成新的图案,随着季节的变化,始终保持鲜艳和芳香。这个花钟,成了斯琴高娃家的招牌。来访的客人啧啧称奇,说这个创意好,将瑞士最引以为荣的钟表与瑞士最具特色的花园结合得天衣无缝。
  夏莱卧室的墙上挂着一幅斯琴高娃最喜欢的画,是先生的作品,画的是她在花园里给花钟上的玫瑰剪枝。先生的画艺并不好,但画中的斯琴高娃,脸上那份专注与惬意却表现得极为准确动人。
  据瑞士官方统计,13.1%的瑞士人每天都要在花园中工作,37.6%的瑞士人每周都要在花园中工作,种植方面的书籍则是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园艺俱乐部到处可见,目前参加园艺俱乐部的人已经超过了730万——而瑞士的本国居民只有728万。
  斯琴高娃订阅的瑞士园艺杂志的主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现在的人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在花园中漫步,他们想要的是亲自动手建造属于自己的花园,驯化自然的过程才是人们真正享受的。
  如今,斯琴高娃的工作重心依然在国内,上了年纪的她,两地飞来飞去很辛苦。有朋友劝她在北京定居,她笑而不答。或许住在北京会方便很多,但她怎么割舍得下亲力亲为打造的夏莱呢?一幢房子,让人不在其中的时候会想念,那它就不仅只是房子,而是一个家了……
  【经作者授权,本刊严正声明:本文严禁一切形式的转载网摘】
  编辑 尼尼威
其他文献
莫黎,这个整天与金钱打交道的职场女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了女人与金钱的关系:“钱不过是一块屏幕,上面放映着女人的创伤、欲望与价值……”  细水长流积攒下来的私房钱,  总能让生活在柳暗之处见花明  1997年6月,25岁的我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读完硕士后,进入北京一家国有银行,从事客户资源分析工作。当年年底,我通过同事的介绍,认识了前夫刘成志。他是公务员,在一家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1998年5月
期刊
年轻的上海青年到西藏旅行时,爱上了一位草原上的康巴姑娘。为了追求心上人,他先后7次以“房客”身份寄宿在她家……  2013年3月,已经移居拉萨的他,将撰写的15万字情书结集出版,取名《康巴情书》。一时间,“痴情哥”的故事在微博上广泛流传。  情迷“康巴仙女”,  上海小翻译敲开她的门  2003年,南京小伙子杜冬从河海大学毕业,在上海宝钢集团担任英文翻译。2007年10月,他利用休假的机会,踏上了
期刊
如今,办一场婚礼到底需要多少开支?2012年,“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普通家庭为婚礼平均花费19万元,这还不包括购买婚房和轿车。“百万新娘”成批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结婚成了吸纳双方父母养老金及小夫妻全部积蓄的“收割机”。“风光几天,烦恼一生”,是不少人的真实写照。  奢华婚礼真的与幸福成正比?集编剧、导演、演员于一身的海顿,与制片人妻子于艳“一无所有”地进入围城,他们智慧的婚礼模式,给千千万万家庭以
期刊
在男人看来,最幸福的生活莫过于娶个日本老婆、雇个中国厨子、请个法国管家。格雷格里先生就过着这样的幸福生活。  他的老婆玛蒂作为一个家庭主妇,既有日本老婆的贤慧,又有中国厨子的手艺,还有法国管家的能力。这一切不过是因为格雷格里先生是一家玻璃厂的工人,靠他那点可怜的收入,如果太太不精打细算是养不活5个孩子的。  一个人被别人夸赞多了,自然就会成为羡慕或妒忌的对象,有几个妒忌玛蒂的家庭主妇在几次舌长嘴短
期刊
“千屋寿司”的牌子毫不起眼——这是重庆市一个楼梯间改造成的小店,门口的墙上挂着一盆薰衣草,玻璃橱柜里放着哆啦A梦玩偶以及日本流行的波子汽水,整个店面干净而整洁。  就是这家没有打过任何广告的小店,门前经常挤满了拿着手机找到这里的顾客,这让旁边的其他店主格外惊讶。用美女店主Lily的话说:“这里看起来是个寿司店,实际上是个社交网站的汇集之地。因为我和顾客们之间有价值观的互动,所以才有现在的生意。” 
期刊
早晨,我的自行车车筐中又多了一束玫瑰。火红的花朵虽有绿叶映衬,却依然掩盖不住一夜的疲惫和憔悴。  这已经是我第四次遭遇玫瑰了。最初,我除了慨叹玫瑰主人的奢侈浪费之外,并无他想。但当玫瑰接二连三地出现时,我才觉得事情有些蹊跷。  作为一个已过而立之年的记者,除了会码几个字外,论长相,我只能算勉强对得起观众,论实力,经常囊中羞涩。按说我本不该多想,但我毕竟是个俗人,明知这玫瑰不该和我有关,但心中仍存一
期刊
2013年4月22日,付林的妻子刘美楠用安眠药把儿子迷晕致死,然后上吊自杀。付林认为,是儿子患上了白血病,妻子担忧儿子的病情才走向绝路。然而,刘美楠遗留在现场的一封遗书,却讲述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  爱子突患白血病  2013年3月的一天,海口市某物流公司老总付林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5岁的儿子小鹏从幼儿园回家后发生喷射性呕吐,浑身抽搐不止。付林立刻赶回家,和妻子一起把儿子送到了医院。  付林
期刊
妈妈坚强的狮子心里都藏了一包软软的糖。  我周围有很多像女狮子一样充满力量的妈妈,Y是其中一个。在父母和公婆都含蓄地表达了安享晚年的愿望后,挺着大肚子的Y默默为自己找好了月嫂,预付了半年工资,确保任何状况下月嫂都能第一时间赶到。  我问她委屈吗,她说:委屈个啥!老人们都完成了上孝父母下养儿女的责任,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哪这么多理所当然啊。之后,我听说了Y提前破水自己半夜打120的壮举,眼见了她
期刊
我的发小徐天元,是一个大龄男青年。此君邂逅美人的场面说起来有点不靠谱。当时在夜店,不知是不是酒精的作用,反正他对那个闪着亮蓝色眼影的姑娘一见倾心了。美人名叫林美贞,一脸趾高气扬的范儿。  第二天,当接到徐天元的电话后,林美贞想了半天,在徐天元的再三提醒下,她才淡淡地“哦”了一声。  男人就是贱,林美贞越这样云淡风轻,她在徐天元心中的形象就越发地高大。既然电话沟通的效果不理想,徐天元就打开QQ,借助
期刊
邂逅金毛公主与她的俊爸爸  何旺旺的名字很吉利,可她从小到大却霉运不断。她抽奖无数次,只中过五块钱;她穿平跟鞋走水泥路,也会崴脚;她考大学时被一个闻所未闻的专业录取,从此奠定了她与细菌病毒为伍的职业生涯;更倒霉的是,在她二十四岁的冬天,憧憬着做新娘的她失了恋。  当然,再怎么倒霉,她也得活着。  春天,旺旺居住的小区里来了一只雪白的流浪小狗。旺旺看它可怜又可爱,就拿盆子装了剩菜剩饭喂它。小狗也懂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