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智的礼赞与生的求索——从梁祝故事的“壮化”看壮族文化的审美意蕴

来源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an78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在壮族地区呈现出一种“壮化”倾向 ,在主题、情节、结局的处理等方面深得壮族文化的内蕴。透过这种“壮化” ,可以看到壮族文化追求智慧人生、具有强烈的巫鬼观念和乐生意识以及淳朴自然、清新健朗的审美意蕴
其他文献
<正>现在由于环境污染,很多年轻妈妈生产后,缺乏奶水,只好用人工方法喂养,其实奶水是婴幼儿最佳配方,里面的营养物质是天然配制,非常适合婴幼儿生长发育需要的。对于缺乏奶水
期刊
从体系形成、多元化发展、标准化和系列化集成、一体化综合射频等四个阶段阐述美航母编队雷达配置的发展及特点。从功能上看,前三个阶段配置的雷达可分为舰载预警机雷达、远
文章针对电力系统中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做了简单的论述。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动态安全监控和人工智能等自动化技术,开展各项工作,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研究了利福平等药物对四氯化碳(CCl_4)所致小鼠急性肝中毒的影响,结果发现经利福平预处理小鼠在给予CCl_4后,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药物实验组(P<0.001);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使用利
本文就民族志的性质、对象、范围,民族志方法以及民族志与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红船精神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是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产生的伟大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近代以来的救亡图存运动是红船精神形成的国内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红船精神形成的国际背景。红船精神的形成还有其社会历史条件:红船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红船精神形成的文化渊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船精神形成的阶级条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秀品质;红船精神
目的:探讨脑炎的诊断策略,合理应用医院的检查设备资源,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两家三级医院诊断为脑炎的10年住院病例共3 376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内容包括:住院期
文中基于CPLD技术实现了一种全数字锁相环。该锁相环用一片XC9572芯片和很少外围元器件,通过硬件电路和软件仿真实现,改进了传统数字锁相环的缺点,在不增大相位误差的情况下,
日本女性作家有吉佐和子的作品多以女性为题材,从女性的角度审视人性,客观地展示女性风采,塑造理想的女性形象。他深刻地剖析女性心理,在赞美女性的同时,也揭露女性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