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建筑装饰的不同形成,介绍了人们对建筑装饰的理解以及建筑装饰的功能,从装饰的内容、形式、材料、制作工艺多方面阐述了建筑装饰的手段,总结归纳了建筑装饰的涵义,有利于建筑空间的创造。
关键词:建筑装饰,审美功能,文化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装饰的形成
1.1 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装饰
大约公元前7世纪,希腊建筑正处于由木构建筑向石砌建筑过渡时期,当时希腊的制陶业已有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柱廊的额枋以上部分---檐部,采用陶片贴面。陶片在成坯过程中便于制作装饰线脚,因此,线脚便被引进到建筑中,同时也把陶器中的彩绘引入了建筑,使檐部覆满了色彩鲜艳的装饰。陶片用模具成批预制,为了适应这种生产艺术,就必须有统一的规格尺寸和样式。这样就在客观上促进了建筑构件的定型化和规范化,对希腊建筑艺术中柱式的形成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埃及的陵墓建筑中,柱子上也有凹圆线脚,与希腊柱式上的几乎相同,米勒解释说:/这种柱子是从原来的木桩演变而来的,刻有凹槽的柱子可能是吸取了一种弯刃斧加工松柏木桩的经验。
1.2 由功能构件演化而形成的装饰
建筑中的某些形式或装饰在它产生时往往具有实际的功能,并与它的建造手段和结构逻辑紧密相关,但这些功能并不构成对形式的制约,换句话说,功能的改变或消褪,并不影响原有形式作为一种纯粹的装饰语言而在其他的建筑结构中得到保存。
1.3 由宗教文化衍生的装饰
由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而产生的装饰,是这种行为最古老最深远的原因之一,几乎所有史前的装饰艺术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源头。从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确知建筑装饰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渗入了宗教的因素。
2 建筑装饰的功能
按照人们通常的理解,建筑中的装饰大多是非功能性的,它的目标是创造审美价值。在现代主义者眼中,装饰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多余的东西。因此,他们极力反对在建筑中使用装饰。事实上,装饰对建筑而言,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人们始终没有摆脱装饰对建筑的影响,它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把建筑同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装饰的因素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作用。所谓纯净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抽象形态的装饰。况且对这种形式的美学价值在今天来看也大大打了折扣。装饰既有结构上的功能,也有信息传递的功能和审美方面的功能。对历史上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之解读,都不可能将装饰的因素排除在外,因为装饰与建筑的空间、构造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主题。装饰总是和功能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存在沒有功能的装饰,也不存在没有装饰的功能,步行街上的盲道,既是一种功能,也是一种装饰,它丰富了铺装的表现力。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柱式,既提供了构造上的功能,也是一种标准的装饰语汇。人类对功能的表达不可能是空洞的、抽象的,总要通过具体的材料、结构方式和加工手段使之成为可见的形式。建筑装饰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审美功能。自从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之后,人们使用装饰的目的首先就是创造审美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视觉和心灵上的美感和愉悦,这本身就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功能。2)调节功能。装饰在建筑的构造和形式中,可以起到调整比例、协调局部与整体关系的作用。无论是古典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充分发挥了装饰的这种功能,利用线脚、装饰性的构件调整和划分建筑的比例关系,并通过这些装饰,对材料和形式的转换起到过渡的作用。3)突出与强调功能。装饰由于自身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可以使建筑的主题或某种文化的涵义凸现出来,形成视觉上的显著点,而这些显著点往往就构成了建筑中的点睛之笔,产生深刻的感染力。4)符号与标志的功能。建筑中的装饰常常是历史和文化信息的主要承载物。人们之所以把建筑称为用石头和钢铁铸就的历史,就在于透过那些建筑和装饰,人们可以阅读到一个时代的全部信息,人们的信仰、道德、技术和情感。用符号学的理论来阐释装饰的功能是恰当的,因为建筑中的许多装饰可以被理解为信息代码,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人与建筑之间的交流就是通过解读这些代码而获得对建筑含义的把握。按照卡西尔的解释,符号是人对外界信息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它包含着事件的内在意义。体现装饰的符号功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纪念性的建筑物,虽然它们在本质上不是一种独立的装饰艺术,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装饰性的,并且它们的功能是纯粹精神性的。如古埃及墓地圣区中的方尖碑、古罗马人的图拉真纪功柱和凯旋门以及在现代城市环境中人们为纪念某些历史事件而创作的纪念碑等等。这些作品往往成为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历史事件的标志,它使那些历史的文化信息得到表达和保存,使记忆成为可见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追忆历史、举行仪式的场所。
3 建筑装饰的手段
3.1 以图案、纹饰构成的装饰
这类装饰多运用在古典建筑中,尤其是在神庙、教堂、陵墓和纪念性建筑中使用的较为普遍,其主题大多数与宗教有关。教堂中的装饰物从本质上说不是为了满足教徒们的审美愿望而创作的,而是对宗教教义的图示。这类装饰手段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用浮雕和绘画的手段来塑造装饰的主题;2)在希腊罗马建筑文脉中,古典装饰的表现对象多数是具象的形式;3)适形造型,具有较强的程式化、风格化的倾向;4)与建筑的构造不直接发生联系,是对构造外部的装饰。
3.2 利用构件、线脚、门、窗等形成装饰
这类装饰常常成为某种建筑类型或风格的核心因素,由于它与建筑的构造直接发生联系,因而,是建筑形式中的基本成分,所谓建筑的语言、词汇指的正是这些内容,如以标准手段制作的五种柱式,以标准手法处理的门窗及山墙端部,还有用于这些构件上的标准类型的线脚。这些标准的构件和装饰可以成为某种建筑类型的符号,无论在哪个时代、哪种环境下对其进行复制,它们都能准确地传达出确定的历史含义。在现代建筑中,人们常常以简化、抽象或夸张的手法对古典建筑语言加以运用,以此来隐喻它们的历史性,或是以纯粹抽象的手法,采用新的材料和工艺来增强建筑的表现力,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结构形式本身就构成了优美的装饰。
3.3 利用材料的对比形成装饰效果
建筑装饰的美感来源有许多不同的因素,其中利用材质的对比形成的艺术效果是人们从古至今不肯放弃的嗜好。粗面石工在文艺复兴时期已渐成时尚,与米开朗基罗同时代的建筑师赛利奥在他的建筑四书中专门对粗石工的加工和排料形式做过认真的研究;正是由于粗石工表面上的粗砺、厚重和质朴,才使得它带有了人的劳动痕迹,而这一点恰好被拉斯金认为是艺术中最宝贵的东西人的情感的注入和生命的迹象。在现代建筑中,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到处可以感受到材质的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
4 建筑装饰的涵义
总而言之,建筑装饰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艺术意志的体现。因此,任何装饰都必定会注入设计者的意志和情感。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应该在构造上是必要的、形式上必须的地方使用装饰。装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指代的功能,使用一种装饰就可能会让观赏者阅读出被指的意义如果他使用的手法是恰当的、明确的。当然,观赏者解读到的意义未必就是设计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但这并不妨碍它存在着意义,只要人们尊重它的文化背景,正确地领悟到它的含义是可能的。这种功能可以加深人们对建筑主题的认识,使建筑的品格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中得到升华。装饰设计的风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致家具的风格流派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装饰材料,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建筑装饰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建筑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把握具有传统风格的神韵又富有时代感,在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吸取各种传统风格及文化的神韵,同时以现代设计意识与传统风格有机结合,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创造出理想的建筑文化氛围和使人震撼、愉悦的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天津大学.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7.
[2]同济大学.外国建筑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2.7.
[3]罗小未,蔡琬应.外国建筑历史图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1.
关键词:建筑装饰,审美功能,文化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建筑装饰的形成
1.1 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装饰
大约公元前7世纪,希腊建筑正处于由木构建筑向石砌建筑过渡时期,当时希腊的制陶业已有了相当高的技术水平,在柱廊的额枋以上部分---檐部,采用陶片贴面。陶片在成坯过程中便于制作装饰线脚,因此,线脚便被引进到建筑中,同时也把陶器中的彩绘引入了建筑,使檐部覆满了色彩鲜艳的装饰。陶片用模具成批预制,为了适应这种生产艺术,就必须有统一的规格尺寸和样式。这样就在客观上促进了建筑构件的定型化和规范化,对希腊建筑艺术中柱式的形成和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埃及的陵墓建筑中,柱子上也有凹圆线脚,与希腊柱式上的几乎相同,米勒解释说:/这种柱子是从原来的木桩演变而来的,刻有凹槽的柱子可能是吸取了一种弯刃斧加工松柏木桩的经验。
1.2 由功能构件演化而形成的装饰
建筑中的某些形式或装饰在它产生时往往具有实际的功能,并与它的建造手段和结构逻辑紧密相关,但这些功能并不构成对形式的制约,换句话说,功能的改变或消褪,并不影响原有形式作为一种纯粹的装饰语言而在其他的建筑结构中得到保存。
1.3 由宗教文化衍生的装饰
由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而产生的装饰,是这种行为最古老最深远的原因之一,几乎所有史前的装饰艺术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源头。从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确知建筑装饰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渗入了宗教的因素。
2 建筑装饰的功能
按照人们通常的理解,建筑中的装饰大多是非功能性的,它的目标是创造审美价值。在现代主义者眼中,装饰是可有可无的,甚至是多余的东西。因此,他们极力反对在建筑中使用装饰。事实上,装饰对建筑而言,从来就不是可有可无的,人们始终没有摆脱装饰对建筑的影响,它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把建筑同美的追求联系在一起,装饰的因素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作用。所谓纯净的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抽象形态的装饰。况且对这种形式的美学价值在今天来看也大大打了折扣。装饰既有结构上的功能,也有信息传递的功能和审美方面的功能。对历史上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之解读,都不可能将装饰的因素排除在外,因为装饰与建筑的空间、构造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主题。装饰总是和功能联系在一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存在沒有功能的装饰,也不存在没有装饰的功能,步行街上的盲道,既是一种功能,也是一种装饰,它丰富了铺装的表现力。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柱式,既提供了构造上的功能,也是一种标准的装饰语汇。人类对功能的表达不可能是空洞的、抽象的,总要通过具体的材料、结构方式和加工手段使之成为可见的形式。建筑装饰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审美功能。自从人类的审美意识产生之后,人们使用装饰的目的首先就是创造审美价值,能够为人们提供视觉和心灵上的美感和愉悦,这本身就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功能。2)调节功能。装饰在建筑的构造和形式中,可以起到调整比例、协调局部与整体关系的作用。无论是古典建筑还是现代建筑,都充分发挥了装饰的这种功能,利用线脚、装饰性的构件调整和划分建筑的比例关系,并通过这些装饰,对材料和形式的转换起到过渡的作用。3)突出与强调功能。装饰由于自身的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可以使建筑的主题或某种文化的涵义凸现出来,形成视觉上的显著点,而这些显著点往往就构成了建筑中的点睛之笔,产生深刻的感染力。4)符号与标志的功能。建筑中的装饰常常是历史和文化信息的主要承载物。人们之所以把建筑称为用石头和钢铁铸就的历史,就在于透过那些建筑和装饰,人们可以阅读到一个时代的全部信息,人们的信仰、道德、技术和情感。用符号学的理论来阐释装饰的功能是恰当的,因为建筑中的许多装饰可以被理解为信息代码,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人与建筑之间的交流就是通过解读这些代码而获得对建筑含义的把握。按照卡西尔的解释,符号是人对外界信息的主观能动的反映,它包含着事件的内在意义。体现装饰的符号功能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些纪念性的建筑物,虽然它们在本质上不是一种独立的装饰艺术,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装饰性的,并且它们的功能是纯粹精神性的。如古埃及墓地圣区中的方尖碑、古罗马人的图拉真纪功柱和凯旋门以及在现代城市环境中人们为纪念某些历史事件而创作的纪念碑等等。这些作品往往成为一座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历史事件的标志,它使那些历史的文化信息得到表达和保存,使记忆成为可见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追忆历史、举行仪式的场所。
3 建筑装饰的手段
3.1 以图案、纹饰构成的装饰
这类装饰多运用在古典建筑中,尤其是在神庙、教堂、陵墓和纪念性建筑中使用的较为普遍,其主题大多数与宗教有关。教堂中的装饰物从本质上说不是为了满足教徒们的审美愿望而创作的,而是对宗教教义的图示。这类装饰手段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用浮雕和绘画的手段来塑造装饰的主题;2)在希腊罗马建筑文脉中,古典装饰的表现对象多数是具象的形式;3)适形造型,具有较强的程式化、风格化的倾向;4)与建筑的构造不直接发生联系,是对构造外部的装饰。
3.2 利用构件、线脚、门、窗等形成装饰
这类装饰常常成为某种建筑类型或风格的核心因素,由于它与建筑的构造直接发生联系,因而,是建筑形式中的基本成分,所谓建筑的语言、词汇指的正是这些内容,如以标准手段制作的五种柱式,以标准手法处理的门窗及山墙端部,还有用于这些构件上的标准类型的线脚。这些标准的构件和装饰可以成为某种建筑类型的符号,无论在哪个时代、哪种环境下对其进行复制,它们都能准确地传达出确定的历史含义。在现代建筑中,人们常常以简化、抽象或夸张的手法对古典建筑语言加以运用,以此来隐喻它们的历史性,或是以纯粹抽象的手法,采用新的材料和工艺来增强建筑的表现力,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结构形式本身就构成了优美的装饰。
3.3 利用材料的对比形成装饰效果
建筑装饰的美感来源有许多不同的因素,其中利用材质的对比形成的艺术效果是人们从古至今不肯放弃的嗜好。粗面石工在文艺复兴时期已渐成时尚,与米开朗基罗同时代的建筑师赛利奥在他的建筑四书中专门对粗石工的加工和排料形式做过认真的研究;正是由于粗石工表面上的粗砺、厚重和质朴,才使得它带有了人的劳动痕迹,而这一点恰好被拉斯金认为是艺术中最宝贵的东西人的情感的注入和生命的迹象。在现代建筑中,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到处可以感受到材质的对比所产生的艺术感染力。
4 建筑装饰的涵义
总而言之,建筑装饰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艺术意志的体现。因此,任何装饰都必定会注入设计者的意志和情感。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应该在构造上是必要的、形式上必须的地方使用装饰。装饰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具有指代的功能,使用一种装饰就可能会让观赏者阅读出被指的意义如果他使用的手法是恰当的、明确的。当然,观赏者解读到的意义未必就是设计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但这并不妨碍它存在着意义,只要人们尊重它的文化背景,正确地领悟到它的含义是可能的。这种功能可以加深人们对建筑主题的认识,使建筑的品格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中得到升华。装饰设计的风格往往是和建筑以致家具的风格流派紧密结合,有时也以相应时期的绘画、造型艺术甚至文学、音乐等的风格流派为其渊源和相互影响。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装饰材料,甚至门窗等构件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建筑装饰的无形折旧更趋突出,更新周期日益缩短,而且人们对建筑环境艺术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欣赏和追求,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在改变。在工程的设计和实践过程中,把握具有传统风格的神韵又富有时代感,在博大精深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吸取各种传统风格及文化的神韵,同时以现代设计意识与传统风格有机结合,古为今用,西为中用,创造出理想的建筑文化氛围和使人震撼、愉悦的建筑空间。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工学院,天津大学.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7.
[2]同济大学.外国建筑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2.7.
[3]罗小未,蔡琬应.外国建筑历史图说[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