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临床诊治进展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lyzhang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全世界乳腺癌的发病率已经在女性恶性肿瘤榜单中排名第一位,且发病率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已经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危险。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的乳腺癌人数约有120万,每年因此疾病死亡的人数约有50万。不同国家女性的乳腺癌病发率有差异性,其中法国占比最高,每年新增例数就高达30万,占全球的25%,每年的死亡人数超出1万人。而在英国,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人数也占女性总人数的10%。相比其他国家,中国属于乳腺癌低发区,但比例有明显的提升,从1983年的19/10万上升到1990的25.6/10万。而在病发年龄方面,中国乳腺癌病患的年龄一般比西方国家早13岁左右,发病群体多为40-49岁的女性。另外,我国乳腺癌病患的就诊时间一般都偏晚,病症没有得到及时诊断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因此,及时诊断并治疗乳腺癌非常关键。
  1 乳腺癌的诊断进展
  自1987年起,美国的统计数据就已经表明,全球乳腺癌的病死率已经呈现稳定降低的趋势,特别是在1995年后,该病的病死率下降趋势更为显著。分析产生这一好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乳腺钼靶摄片普查被广泛宣传并接受,使很多早期乳腺癌病患得到及时的诊断;二是乳腺癌系统性辅助治疗越来越成熟,包括辅助化疗和辅助内分泌治疗等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因此,有研究人员也得出一个结果,乳腺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要早诊断、早治疗。
  1.1 乳腺X线检查
  在对乳腺癌进行初期的诊断时,需要有多个科室进行窃密的配合,其中包括病理科、外科和放射科,因此所涉及的医师也较多。以前的初期乳腺癌病患几乎都可以触摸到肿块,且肿块偏小,因此被临床医师误认为是处于临床初期阶段,但事实上并不是。严格来讲,初期的乳腺癌诊断应该是对于那些在临床上触摸不到肿块的病患来讲,也称为即亚临床状态。处于此状态下的病患,最有效的诊断方法就是通过乳腺X线检查。因为那些触摸不到的肿块,在X线片上会以小结节、微小钙化等形式展现出来,医师们结合病患的病症和病理学检查,就可以诊断出来[1]。
  1.2 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
  20世纪末期,医学研究人员发明了一个新的诊断技术,那就是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该技术是在乳腺X线检查的前提下,借助电子计算机立体定位仪进行取位,将乳腺穿刺针直接插入疑似病变区,获得活体组织标本后再检查组织病理学。此诊断方法的优势是技术先进、取位精准、安全可信、操作方便,且不会对病患造成极大的痛苦,比较能被病患接受。通过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大大弥补了乳腺X线检查技术中无法确诊的某些乳腺微小肿块,为乳腺癌的初期诊断创造了美好的前景。而对于医师而言,乳腺X线立体定位穿刺活检还有效的解决了外科切取活检和针吸细胞学检查定位困难的问题。另外,因为所获取的标本体积较大,组织量也多,能够进行有效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临床价值非常高,对提高乳腺微小病变的初期诊断水平有极大的帮助作用[2]。
  1.3 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学技术
  在临床医学技术不断改进的过程中,通过早期传统病理学来诊断乳腺癌的方法已经慢慢被弃用,取而代之的是分子生物学和分子流行病学新技术,这也表明了,乳腺癌的研究已经从细胞病理学转为分子病理学。在乳腺癌分子缺陷逐渐被发现的同时,分子生物学技术也慢慢被应用。国内有报道表明,通过针吸活检组织或细胞学穿刺提取乳腺疑似病变中微量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再从分子水平检测出基因病变,就可以诊断出初期乳腺癌。另外,也有研究对有家族性乳腺癌史的特别群体进行乳腺癌1号基因、乳腺癌2号基因的异常检测,并检测当中高危群体的端粒酶活性、8q染色体短臂缺失等,结果表明,有家族性乳腺癌史的女性,若乳腺癌1号基因突变,在40岁诱发乳腺癌的概率是21%,50岁诱发乳腺癌的概率是54%;70岁诱发乳腺癌的的概率则高达88%。该报道也说明了,检测乳腺癌1号基因变异,有助于乳腺癌高危群体的初期诊治,降低病死率。但由于此检测的费用较高,且目前对有家族史乳腺癌病患的乳腺癌1号基因、乳腺癌2号基因变异的研究结果有差异,因此,该检测法的临床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3]。
  2 乳腺癌的治疗进展
  一旦被确诊为乳腺癌,就应该尽快接受治疗,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等。
  2.1手术治疗
  乳腺癌治疗方法不断被创新,但至今,手术治疗依然是最有有效的治疗法。早在2000多年前, 乳腺癌外科手术治疗就已经开始被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乳腺癌外科手术治疗从原始的局部切除发展成乳腺癌根治术、扩大根治术、改变根治术、最后为保乳手术。早前,医学人士普遍认为手术越大治疗的效果就越好,于是在对乳腺癌病患进行治疗时一般都采用根治术和扩大根治术,20世纪中期,所有乳腺癌病患几乎均采用扩大根治术治疗。但是,后期经过诸多研究表明,对比扩大根治术与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效果并不显著,且因为手术创面的扩大,术后病患还会诱发其他并发症,导致病患的免疫力下降,进而提升了病死率。所以,此后,扩大根治术慢慢被弃用,目前已基本被摒弃不用。而保乳手术能够确保乳房的外形不受影响,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病患的心理伤害,进而能增强其自信心。当前,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初期的乳腺癌治疗大多数都采用保乳手术,对比该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根治术无显著性差异,但却有保乳优势,因此,我国近年来也慢慢引进这一治疗手术,并在临床治疗中应用。但必须一提的是,保乳手术操作较为严格,一般要求主治医师要掌握好手术指标,并在高标准的技术和设备基础上进行,手术过后病患还需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4-6]。
  2.2 化疗
  化疗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杀死肿瘤的胸壁皮肤、未被清除的区域淋巴结、远处脏器内的亚临床微小转移灶等,以减少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可能性,其作用还可以减缓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速度,进而提升病患的存活率以及延长其生存期。乳腺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因素多为血行转移,而对病患进行全身化疗则可以有效的预防血行转移,因此可以说化疗对提升乳腺癌远期疗效的有效治疗法,可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另外,因为乳腺癌的血行转移一般都在初期阶段出现,因此有研究人员推测,被确诊的乳腺癌病患有一半以上都已经出现了血行转移。所以应该将乳腺癌看成是全身性病症,并强化对病患的全身治疗,如在化疗时应进行全身化疗。除此之外,肿瘤大的病患也可以先进行化疗,但在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早安排手术,等肿块缩小后就可以实施手术治疗了。通过化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主要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增加病患的存活时间;二是改善因肿瘤而诱发的并发症。但化疗也有缺点,它会对病患本身产生某些毒性,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化疗方法并排除毒性,成为有关研究人员的一大难题。结合当前已有的诸多报道表明,对于病灶较小、病情较轻的转移性乳腺癌病患,最佳的化疗方法是单药序贯治疗;而对于肿瘤负荷较大、病症较为严重的病患,则可以选择耐受的联合化疗[7-10]。
  2.3 放疗
  放疗是一种局部的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根治性放射治疗、术前术后辅助治疗、姑息性放疗,是乳腺癌病患手术后进行综合性治疗的最佳选择。其主要作用是减少局部复发率和区域淋巴结复发率。进行保乳手术治疗的病患,一般都要进行放疗[11-13]。
  2.4 内分泌治疗
  20世纪中后期,有研究发现,在少数乳腺癌病患的细胞中存在雌激素受体,它可以接受雌激素生长,同时也随着雌激素生长。通过内分泌治疗法对乳腺癌病患进行治疗,目的就是阻碍雌激素的生长,进而控制乳腺细胞的刺激,以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的效果。内分泌治疗乳腺癌的优势是效果明确、操作简便、副作用小,且不会对白细胞和血小板造成影响,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比较容易被病患接受,有利于病患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但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医师对内分泌治疗法的认识并不全面,在我国,内分泌治疗费用在所有抗肿瘤的相关药物治疗中占比约为4%,而在美国,该数据则已经的达到了55%。这足以说明,相比美国,中国对内分泌治疗的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应继续在临床中推广应用。早在200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就已经建议,对雌激素和(或)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病患,不管病症指征如何,都可以进行辅助性内分泌治疗。而2003年,St.Gsllen乳腺癌国际会议也做出此建议。而从受体情况分析,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病患在进行内分泌治疗时的疗效更佳[14-17]。
  2.5 生物治疗
  生物治疗是当前乳腺癌治疗法中最为先进的疗法,它主要是对HER2/neu基因位点的治疗。美国有研究统计,20%~30%的乳腺癌病患有HER2/neu基因的过度表达,这些肿瘤一般都有滋润性,不会对化疗造成过度的刺激,且容易转移。 滴注抗细胞外HER2/neu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13%HER2/neu过度表达的乳腺癌有帮助,能够有效延长ER2/neu阳性乳腺癌病患的存活期。如果每周对乳腺癌病患进行HER2/neu抗体和顺铂治疗,其总有效率可增加到25%,且效果可能维持一年之久。目前在临床医学中,使用最频繁的HER2/neu基因检测方法是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荧光原位杂交的检测较为精准,但费用较高;而免疫组织化学则较为简便、费用较低,因此常被应用于临床检测中[18-20]。
  3 总结
  乳腺癌对女性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及早确诊并及早治疗,能够大大提升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减轻病患因此病而造成的伤害,进而降低病死率以及延长病患的活存时间。而在进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病患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方案,以提升治疗的总有效率。
  参考文献:
  [1] 沈坤炜,李宏为.乳腺癌诊治进展——多学科与个体化[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10):891-893
  [2] 王天.早期乳腺癌诊治进展[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7):1739-1740
  [3] 祝孔发.早期乳腺癌诊治进展[J].健康天地:学术版,2010(03):43-44
  [4] 程琳.早期乳腺癌诊治策略及思路[J].中国全科医学:医生读者版,2013(10):2-6
  [5] 黄红艳,江泽飞.新技术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1(11):1044-1047
  [6] 陈小忪.多学科合作、一站式服务共促乳腺癌诊治水平的提高[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0(17):11-11
  [7] 刘荫华,徐玲.乳腺癌诊治规范暨共识的进展及最新理念解读[J].中华外科杂志,2010(24):1841-1846
  [8] 韩国辉.早期乳腺癌诊治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9(03X):5-6
  [9] 柴凡,范瑞芳.蛋白质组学技术在乳腺癌诊治中的现状及展望[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0(03):209-210
  [10] 徐新胜,王文胜.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治中的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1(10):1037-1038
  [11]董炤, 刘秀珍, 刘从彬. 血栓调节蛋白的临床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0,4(4):383-384.
  [12]胡敏, 荣红. 卵巢癌患者血浆TM及EPCR检测的临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3):320-322.
  [13]杨忠思, 谭齐贤. 血栓调节蛋白与肿瘤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3,39(1):106.
  [14]王维明, 姚印刚. 肝癌患者血浆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及蛋白C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8,23(2):123-124.
  [15]李微, 王可鹏, 张广繁,等. 肝病患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检测的意义[J].中外医疗,2009,28(14):163-164.
  [16]姜专基, 高秉仁, 杨碎胜. 血栓调节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5(4):9-12.
  [17]胡汉卿, 朱耀明, 郑军.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调节蛋白的检测及其意义[J].临床外科杂志,2006,14(10):638-639.
  [18] 张玉红,戚艳丽.乳腺癌术后伤口护理及患肢功能锻炼[J].中华护理杂志,2005,112(22):46.
  [19] 潘芳,毛雪琴.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情绪与免疫功能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3(1):60-62.
  [20] 龚蕉椒,周颖清,吴凯南.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现代肿瘤学[J],2008,16(2):122-125.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清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发病情况及特点,并分析清晨高血压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187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分为清晨高血压组和非清晨高血压组,并选择42例血压正常组作为对照组。使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L9-3MHZ测量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并取两者内膜中层厚度最大值(CMBmax)作为
期刊
摘要:为了提升我国结核病的防治有效率,必须对实施DOTS策略的现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控,并对其做出适宜的调整,方可确保DOTS策略在结核病防治中应用的有效性。下面本文将详细探讨的是DOTS策略在结核病防治中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DOTS策略应用现状  前言  结核病防治中的DOTS策略也称之为短程直接督导治疗法,该治疗手段能够将结核发病率、感染率有效的降低,属于目前结核病诊治的一种重要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 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4例临床诊断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速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脂类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酒石酸美托洛尔6.25~37.5 mg,2次/d,治疗8周随访。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临床症状缓解程度、心功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临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胆囊切除术后再生性胆囊的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发现的12例胆囊切除术后再生性胆囊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不适,疼痛,其中3例伴有结石。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评估胆囊切除术后再生性胆囊的位置、大小、内部有无结石,是临床定期随访、确定治疗方案、评估手术效果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临床上对小儿疝气采用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的成效。方法以86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疝气治疗的小儿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并根据患儿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6例),前者采用的是传统手术治疗,后者采用的是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自主活动和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其术中出血量。结果两组患儿在住院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对提高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住院宣教的影响,并对其知识掌握率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18例中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现状调查;在其入院时进行品管圈对住院知识的宣教,对比分析宣教前后其对留置胃管、皮肤护理、留置导尿、肢体功能锻炼以及气管套管、加强营养等方面住院宣教知识的掌握率。结果宣教前,患者总体掌握率为33.33%,宣教后总体掌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病中发病率最高, 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7例患者皆属原发性高血压病症的临床治疗。全部使用纯中药治疗。结果: 治愈47例( 34. 3% )、显效52例( 38. 0% )、有效32例( 23. 33% ) , 总有效率为95. 6%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高血压病中发病率最高, 危害最大的心血管疾病, 在中医临床工作中必须积极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针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及其成效。方法以108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并且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采用的是单一的中医治疗)和治疗组(采用的是中西医结合疗法),每组人数分别为50例和5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据调查统计显示,两组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的方法及其成效。方法以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行气管插管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根据患者气管插管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光棒组和喉镜组,两组人数分别为68例和60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插管并发症、循环监测指标、成功插管率以及插管时间。结果经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插管时间上,光棒组要短于喉镜组;在患者的插管并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治疗非典型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本文选取从2003年5月到2013年9月在我医院就诊的54例非典型肺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分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进行对比治疗,然后对治疗方式、护理方式、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减少患者发热时间、改善肺部炎症、促进氧气恢复方面要优于西医组,在降低死亡率,快速恢复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型肺炎具有一定的有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