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肾间质纤维化分子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ettym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肾间质纤维化几乎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后期的病理学特征,故抗肾间质纤维化分子的研究近年来进展很快,本文综述了肝细胞生长因子、骨形态蛋白-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的生物学特性和在肾间质纤维化防治中的具体机制。

其他文献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是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TGF-β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促进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而BMP7则起抑制作用,最新发现的一种新型蛋白KCP可能通过增强BMP7与其受体的结合能力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
迄今为止,发现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相关的分子遗传标志只有一个,即基因型PiZ/Z.但它远远不能解释COPD易感性的全貌.作为一种复杂疾病,COPD的易感性依赖于多个基因
研究表明,肾间质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脏纤维化密切相关.因此,防治肾间质纤维化已成为近年肾脏病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从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
组织氧合障碍和氧债是危重病人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因素.为提高危重病人的救治水平,近年提出在维持全身氧供/氧需平衡的同时,还应注重监测局部器官组织水平的氧合状况,
小气道是指内径小于2 mm的气道,小气道炎症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支气管哮喘小气道炎症病理变化、检测手段和治疗方法新进展.
肾间质纤维化是导致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发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机制,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Smad蛋白家族是转化生长因子β细胞内信号转导重要的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学科,浓硫酸的性质和实验“形影不离”.本文以“实验中的浓硫酸”为例,对其教学实施流程、设计意图进行分析,重点阐述本节复习课的实验探究
肾脏间质纤维化促进肾脏功能恶化,其程度是预测肾脏病情的重要指标.其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TGF-β1/Smad信号通路介导的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起主要作用.本文就这
BCR/ABL融合基因是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遗传标志,也是CML发病的根源所在.近年来BCR/ABL基因及其产物在CML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不断得到阐明,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许多与之相应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