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击的现场急救与预防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xiao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6月的某天,晴空万里,由于持续的高温天气,当时的最高气温达37.1℃,十分干燥。辽宁省一所建在空旷场地上的小学里,师生们正在进行常规的教学工作,一切是那么的平静,谁也不知道灾难即将降临。
  11时左右,突然乌云密布,学校上空的云越聚越多,而且雷声滚滚。11时10分,一声响彻云霄般的炸雷划下来,划到小学的操场顿时变成了一个直径半米左右的大火球,炸开后分成个小火球分别从4个班级的北窗飞进教室。瞬间,教室乱成了一团,哭喊声阵阵。不一会儿,同学们就冲出教室,跑到操场上。雷击后,便下起了豆粒大的雨点,几分钟就结束了。在此雷击过程中,共有28位师生受伤,但由于抢救及时,无一人死亡。
  炎炎夏日,正是雷雨的多发季节。雷电的破坏作用,特别是对人生命的伤害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普及雷击伤后的急救知识,减少人员的伤亡是十分必要的。
  
  被雷击伤后的现场急救
  
  闪电的电量比电击大得多,电量从1亿到2亿伏特,触电的时间几乎是一闪即过,雷击的接触点通常只有电流进出人体的点而已,通常发生在头部、颈部或肩部。伤员表现为皮肤被烧焦,鼓膜或内脏被震裂,心室颤动,心跳停止,呼吸肌麻痹。
  遇雷击后,若心脏并无停止迹象,预后多不错,因此当多人被雷击时,应先抢救状似死亡的病人,实时施予心肺复苏术,使心脏和脑很快得到氧气,急救得当可以拯救生命,并将伤害减到最低。
  首先应使伤者就地平卧,松解衣扣、乳罩、腰带等,并立即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坚持到病人苏醒为止。还可用针刺命门、十宣、涌泉或人中等穴,并尽可能快地送医院急救。
  在作口对口人工呼吸时,首先要将你的一只手置于病人颈后,另一只手放在他的前额上,使其头稍向后仰,以确保气道通畅(图示1)。然后将放在前额的手移到病人的鼻上,用拇食两指捏紧鼻孔,同时将另一只手移放于病人下颌向下施力将口张开(图示2)。把你的嘴盖住病人的嘴,务求严密不漏气(图示3)。呼气并同时观察病人的胸廊有无扩张隆起(图示4)。若未见病人胸廓隆起,则应加强口对口的密闭度再重复进行一次。每次吹气毕让病人的胸廊回缩自然排出气体。重复上述图3 、图4动作,并反查看病人呼吸体征。
  而在作心外按压区时,需挺直双臂,凭借自身重力,通过双臂及双手手掌,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5~6厘米为宜。压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复位。依照每分钟的80次的按压速率,按压15次,接着给2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图示5)。
  
  关键在于预防雷击发生
  
  现代科技的发展已可以预知雷雨的发生,因此采取一些措施完全可以预防雷击带来的危害。
  1. 雷雨天不宜在室外走动或大树下避雨,要拿掉身上的金属,蹲下防雷击。
  2. 打雷时远离电灯、电源,不靠近柱和墙壁,防引起感应电。
  3. 在高楼须快入室,在高山快下来,游泳者快上岸。
  4. 关好门窗、家电、电视机及关电门。
  5. 在室外者如感到头发竖立,皮肤刺痛,肌肉发抖,即有将被闪电击中的危险,应立即蹲下,并尽量减少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可避免雷击。切勿躺在地上,潮湿的地面尤其危险。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相信雷击伤是可以避免的,即使发生,也可将损失减到最小的程度。
其他文献
叶顺章,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全国性病和麻风病防治技术指导中心研究员、教授;兼任卫生部性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卫生组织性传播疾病和预防与控制合作中心主任,《中华皮肤科杂志》、《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杂志》编委。对性病、麻风病和部分皮肤病的诊断、治疗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性传播疾病的诊治。
期刊
中年超重——危险的信号     美国新近报道,40岁就超重的中年人,其寿命可能比苗条的同龄人短3年。研究者称,对于吸烟者,情况更糟。肥胖的女性吸烟者早死7.2年,比正常体重的非吸烟者早死13.3年。肥胖的男性吸烟者比苗条者少活6.7年,比正常体重的非吸烟者少活13.7年。因此,中年超重者要尽快控制体重。    简单运动也能健身    英国研究人员证实,一些容易坚持的简单运动,也能起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期刊
我国首例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成功    我国首例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获得成功,患者不需要搭桥手术,就能解决心功能恢复等问题,为心肌梗死及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治疗方法。  据介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是用患者自身骨髓中的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成形术,将单个核细胞经动脉血管注入梗死心肌,促成梗死心肌修复。术后3个月,用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检查,经著名核医学专
期刊
早晨六点多,退休老工人老杨象往常一样到滨江公园去练太极剑。刚练了一会儿,老杨突然感到背部一阵疼痛,同时感觉胸闷、恶心并伴出冷汗。半小时后,老杨又感觉胸部出现持续性压榨样疼痛,并向左肩部放射,心慌、烦躁不安。和他一起活动的老年朋友见他痛得直不起腰,便立即把老杨送往附近的医院。经医生诊断,老杨是心绞痛发作。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发生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以胸痛或胸闷不适为主要症状。最为常
期刊
随着年龄增大,血管将逐渐老化。“老麻将”马大爷前几天因头痛、心慌、气短,不能再去会“麻友",在家自吃了降压药后还是不减轻,胸闷反而加重,只好住进了医院。医生给他量了血压,哇!收缩压17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高血压病常同时具有多种危险因素,那么马大爷究竟是那种并发症呢?    高血压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    危险因素,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病是老年人一种很常见的疾病,美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喜欢通过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来锻炼自己的身体。特别是现在非典型性肺炎的流行,大家更应该加强锻炼来增强自己的体质。但在运动中难免会发生肌肉、肌健、神经、韧带损伤,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极大烦恼。随着环境和气候的变化,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急性痛风等疾病成为中、老年朋友的多发常见病,让广大中、老年朋友深受伤痛的困扰,给他们的生理和心理上带来莫大的痛苦。这些
期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甲亢、糖尿病专科门诊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科,是重庆医科大学获博士、硕士授予权最早的学科之一,是重庆市卫生局批准建立的重庆市糖尿病中心以及肥胖防治中心。现有博士生导师4人,正教授4人,副教授6人。  该科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不仅有邱鸿鑫、舒昌达、张素华、邓华聪、李启富等内分泌学术界的知名教授,还有一大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青年医生。其对甲亢、甲减
期刊
有专家说,老年性痴呆症(也称为老年痴呆)将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流行病,中国是老年性痴呆症的高危国家。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约有该病患者500多万人, 占世界该病总数的1/4强,而且平均每年还有30万老年人加入这个行列。可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对老年性痴呆症的预防和治疗已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什么是老年性痴呆病?能不能治疗?如何预防?带着这些问题,本刊特约请国内著名专家撰文剖析,旨在提
期刊
提起甲亢,很多人认为它是常说的“大脖子病”,其实并非如此。甲亢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病呢?我们该如何防治呢?身患甲亢的患者一定正为此疾病而发愁,本刊特约相关专家,和您一道——    甲亢,您了解多少  □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内分泌科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兵 /潭明红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简称,是指由多种病因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作用于全身的组织器官并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由此可见,甲亢
期刊
不长阴毛是怎么回事    南宁余××:我今年快20岁了,却发现自己阴茎比同龄人小很多,而且自己不长胡须、阴毛。请问性博士,为什么会这样?能不能治好?  性博士:阴茎小、无胡须,与性发育即男性激素分泌不足有密切关系。青春期,性器官开始发育,睾丸产生雄性激素(也称雄性荷尔蒙),在睾酮的作用下,男性会长出胡须。  如果男性体内缺乏睾酮,阴茎和睾丸就很小,医学上称为“小睾丸综合症”。这类人不仅阴茎如同婴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