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播种下的禅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ingguil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约是我10岁的那年,有一次,我去住在县城的姑妈家玩,有生以来第一次发现许多城里人喜欢钓鱼,而且收获颇丰,我觉得很新鲜,也很神奇,于是,一直呆在钓鱼人身边看,不舍得走。从姑妈家回来后,我便嚷着自己也要钓鱼,我家门口就有一个大池塘,里面有不少杂鱼,从来没有人钓过,我想肯定能钓到。
  可是,钓鱼首先得有鱼竿呀,村里人有一户人家种了一大片竹林,里面一根根竹子便是最好的鱼竿。但我天生胆子小,那户人家脾气又大,因此我不敢去要。父亲知道后,问我是不是真想去钓鱼,而且能不能确信钓到?为了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我不假思索地把头点得很干脆。父亲说,那好吧,然后就拿起一把镰刀,去问人家要竹竿去了。我听见父亲跟人家说,要一根竹子,给孩子钓鱼。种竹的人大笑,一根竹子就能钓到鱼?我活这么大还是头一回听到。他说这话我一点都不奇怪,因为,我们村里人从来都没有人钓过鱼,根本就不知道钓鱼是怎么一回事。
  竹竿要到后,我把家里的缝衣针改造成鱼钩,之后便开始蹲在塘边钓鱼了。可是,半天下来,居然没有一条鱼上钩。路过塘边的村里人很多,每次路过,他们都会非常好奇,后来发现我总是钓不到鱼,便开始觉得我在异想天开,傻到家了,想靠一条线和一根竹竿就能抓到鱼,有人大声说道,你要是搞到鱼,我就把它买下来生吃了!
  第一天下来,我一无所获,气急败坏的我打算第二天不干了,父亲知道后,对我说,你再钓一上午吧,兴许能钓到,你不是说姑妈家那有人钓到嘛,我说对呀。于是第二天便又蹲到池塘边了。结果,我果然钓到一条大鱼,全村一片哗然,接着便有几个孩子跟着我学钓鱼,种竹人家的竹被人砍走了不少。
  我不知道,当年父亲为什么能那么信任我,答应我提出的要求,并且鼓励我再坚持一天,我想,父亲肯定是想教会我一个道理,那就是看准的事情,就不要轻易动摇,要去坚持,坚持到一切嘲笑停止。
  还是关于我、鱼和父亲的故事——每年,当我们村子的那口池塘的水干涸到只有半人深的时候,全村的男女老少都会拿着诸如网、罩等各类捕鱼工具,纷纷下水捞鱼,他们先是把水搅浑,迫使里面的鱼纷纷浮出水面,人便可趁机将它们一一捞上来。这是一个竞争很激烈的活动,谁家下水的人多,动作快,谁家就收获大。因此每到这个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好几个主力的成年人下水,满池塘里站着的都是人。而我家因为渔具不足,只能容父亲一个人下水去捞,而我偏嚷着要去,父亲二话没说,就把网让给我,自己则徒手去摸鱼。这简直是一个意外,因为除我之外,没有孩子能下到塘里的。
  但是结果因为我年幼,动作慢,而且不能到深水处,因此只捞到了很少很小的几条鱼,母亲一看,急了,大声地对父亲说,把网拿过去呀,鱼都被人捞完了,你还站在那儿瞎摸什么?他一个孩子,你让他在瞎鼓捣什么?父亲笑着回答说,一样的。
  结果,当天,我们家所捞到的鱼是全村最少的,但是我却是全村二三十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中,最快乐、最骄傲的一个,因为我是唯一能下水捞鱼的,虽然我甚至因为挡住别人的路,好几次被人撞倒在水中,喝了好几口浑浊的水。
  晚上,母亲埋怨父亲,父亲回应道,能让孩子获得参与欢乐,不远比多捞几斤鱼意义更大?当年我才8岁,但却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这句话。
  我想,即便那天我一条鱼也捞不到,但依然是第一,因为我是同龄人中,第一个下水的,第一个因为参与而感到快乐的人,是父亲成全了我。
  记忆中的这两件事,是父亲在我心灵里播下的禅,多年后再品起来,还是喷香的。
  (编辑 静林)
其他文献
四十不惑:在事业上,成功的已经成功了,不能成功的,也基本定型。不能说今后没有绝对成功的希望,但大器晚成者毕竟是少数。成功者是人家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受到了机缘或巧合的青睐,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不成功的,只不过没有得到四周的认可罢了,但也有自己的感觉、感叹、感想、感悟,也有收获。项羽输了,但千古留名,万代景仰。我们虽然不是项羽不是什么大人物,但同样可以总结会回味会咀嚼,得到只属于自己的东西。如同草木,仔
一个微不足道偶然发生的小事件往往能够星火燎原,一只动物也能在不经意间左右历史。  两个世纪前,当几张海獭毛皮被送到圣彼得堡的时候,从未见识过海獭为何物的俄国达官贵人,立即被眼前的柔软毛皮所吸引。当弄清楚,这种稀有的海獭毛皮来自于阿拉斯加的科迪亚克岛时,俄国人秣马厉兵,开往阿拉斯加,与当地原住民的冲突不可避免。还处于冷兵器时代的当地居民,显然不是手持长枪利炮的俄国人的对手,侵略者轻松占领了阿拉斯加,
有这么一桩流传已久的轶事:画家米芾非得让苏轼在大家伙儿面前评价评价自己,众人皆言我癫狂,东坡兄怎么说?苏东坡不紧不慢地答道:我随众人。  抛却这个故事“幽他一默”的杜撰背景,这般清爽宜人的四个字,我很是喜欢了那么一阵子。跻身于人海中,没有惊世之才,也不遇些许波折,平平凡凡落在尘世里,“我随众人”也是一件极庆幸的事。  后来看《世说新语》,却一改初衷,爱上另一段文字。《世说新语赏誉》:“瘐公为护军,
暮春,他去乡间办事,因为乡间空气新鲜,又偶遇故交,所以牵绊至晚方才往城里赶。因担心家人牵挂,心中着急,谁知晚间竟然起了大雾,能见度不足一米,想把车子开得飞快显然不可能,只能借助车灯,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行。  车至高速路口,因为大雾,高速通道已经封闭,他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在封闭的栏杆外面踟蹰良久,给家人打了报平安的电话,然后才磨蹭着转向乡间土路。  刚刚打过方向盘,忽然听见路边响起汽车喇叭的声音,
由OECD(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首倡的核心素养研究迄今已有22年的历史,它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当下,核心素养的大潮正方兴未艾,但有感于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人们未来生活的强大冲击,OECD已未雨绸缪,提出了构建2030学习框架的宏大设想。这个名为“教育2030:未来的教育与技能”的计划于2015年启动,2018年发布了报告的初稿,2019年将开始尝试在教学中落地实施
◇教学内容分析  《客人到家我说请》是北京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第2册第3单元第4课。本单元是识字单元,本节课是按字族编写的儿歌。儿歌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儿童生活,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识字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学生在读儿歌的过程中,能认识部分“青”字族的字,并结合儿歌提供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感悟生字的意思。将多笔画的字写匀称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已经对形声字的构字特点有了
生命是一个完美的圆,来自于苍茫的大地,最终又回归于泥土,成为宇宙的一个分子。大约正因为此,庄子在妻子去世,别人尚悲伤之时,就能够放下离别之痛,欢欣地“鼓盆而歌”。他放下的看似只是一份执念,却获得了对生命的大彻悟。在庄子看来,生命的来与去,不过是在完美的人生形态中,从起点抵达起点。当初呱呱坠地之时,人人欢声笑语;而今结束征程,回归天地,重新成为辽阔宇宙的一个部分,又为何要为之悲伤呢?那不过是回归到生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发现:田里的庄稼在春夏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蓬蓬勃勃,旺盛得很,可是,到了秋天,它们都变得很简单,那些枝枝叶叶,都渐渐地落尽了。而就在那份简单朴素之中,蕴藏着最有价值的果实。  可是,世人對朴素有着一些误解。比如,有的人,说话朴实,不喜欢用华丽的辞藻,可是,别人就会说:他真不会说话,没有一句好听的,都是土得掉渣的大实话。  原本简单的话,为什么要说得那么复杂?原本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要
一  叶片像一个个吸盘,一长出,就贴在天上,拔着树朝高处生长,让树向上的脚步一刻也未曾有过懈怠。  二  叶片是树的复眼,它让树看到了高山、太阳与蓝天。叶片是最简洁的语言,它让一棵树耸立成最抒情的诗篇。  三  如果没有叶片,我们无从看到树的清秀的脸;如果没有叶片,我们很难谈起树的高贵尊严;如果没有叶片,我们就无法说凉荫是从天上飞下的灵泉;如果没有叶片,我们真的不知道怎样把树这本书一页页细细地轻翻
“序”,又叫“序言”、“绪言”等,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关于“序”,曾有过不少趣闻轶事。  “序”之长短  “序”,有长有短。长者达数万言之多,短者仅有10多个字。  上个世纪初,著名军事家蒋百里写了一本《欧洲文艺复兴史》,请梁启超作序。梁启超欣然应允,但一下笔就刹不住车,待到写就,回头一看竟有数万言,与原书字数差不多,只能独立成篇,难以印在书前。本是序文,却倒成了东西文化比较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