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尧曰》“允执其中”新解

来源 :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ao663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尧曰》“允执其中”的“中”被解释为中庸,已成为学界共识。古籍中多有“中,犹心也”的用例,此义项更适合解释“允执其中”。诚实地修持自我心灵是《论语》的主旨思想。后人用《论语》中其他文字印证此句的中庸思想以及把中庸思想追溯至此,都似是而非。朱熹“十六字心传”中的“允执厥中”也应作如是观。
其他文献
成立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怀安诗社,以旧体诗创作为主体,用以宣传革命,服务斗争。为了配合革命形势,鼓舞民心士气,怀安诗社诗人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对旧体诗作出多方面的改革。他们的诗歌创作,最为鲜明的特点是“旧瓶装新酒”,用旧体诗的形式传达出他们的革命热情、奋斗生活、马克思主义信仰等;同时,他们以“通俗化”“大众化”为原则,对旧体诗的形式从音韵、语言、诗体等多方面作出有益探索。总之,怀安诗社诗人对旧体诗的改革创新,在承续“诗界革命”精神的基础上又有开拓。
窗,因其特殊属性成为文学作品中重要的意象符号,并在文学语境中被赋予多种解读。夏洛蒂·勃朗特在小说《简·爱》中尤其致力于窗意象的构建,窗意象出现频繁且意味深长。借鉴巴什拉《空间的诗学》中的相关理论,从倚窗庇护的原初性、透窗探看的开放性、受窗护佑的安全性以及借“窗”栖居的独立性四个层面,探究有形之窗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文学价值与无形之窗对于简·爱、夏洛蒂·勃朗特及其同时代女性所具有的独特心理与文化价值。窗,既是家宅建筑的一部分,又是简·爱精神世界的物象体现;小说既展现了简·爱在家宅与社会中可依赖的“
中国茶道研究长期以来深陷如何定义的困境。应将中国茶道置于中国传统文化对“道”的认知模式下去理解,中国茶道再现了中国人对“道”的体、行、修、证活动,所谓中国茶道贯穿于人与茶的整个知行互动过程。中国传统文化对“道”的追求是中国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中国茶文化生长的土壤,更是当代茶道创新的源头活水。中国茶道的定义不应满足于僵化固定的仪式或纲领性提炼,任何试图将中国茶道固化下来的尝试实质上都背离了中国茶道精神。
从海洋科技、海洋经济、海洋生态、海洋社会、海洋开放五大系统出发,构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6年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全面评估,分析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结果表明: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不均衡,各方面协调发展存在一定差距;沿海地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处于领先地位,河北、广西相对落后;海洋开放创新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美日和美韩同盟关系的建立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国大国竞争需要。尽管当前同盟内部争执不断,但美国已把中俄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希望借同盟力量提升竞争优势,日本与韩国也希望借此服务地缘战略利益,美日和美韩同盟将继续发展下去。与此同时,美日与美韩同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增大了中美关系发生“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不利于朝鲜半岛问题对话解决,阻碍日韩两国提升对华关系,使同盟内部面临越来越大的张力。美日和美韩同盟“弱军事化”则是符合各方共同利益的安排。为此,中国应积极推动解决朝鲜半岛问题,促进
元初戏剧史上涉及汉民族情绪的戏剧作品是一种很显著的存在.可是其时关汉卿、纪君祥、马致远等著名剧作家作为金地汉人,往往不会具备强烈的汉族本位观,所以他们未必会努力去
茶在向西方世界的传播过程中,借助西方文化的背景,逐渐具有了性别和符号的意蕴,茶在西化中获得了道德和政治双重视域下的隐喻和象征。从道德层面来说,西方茶文化中的性别不对称彰显了特定贵族阶层女性身份的主体地位,但也在某种程度上裹挟了对普通女性的片面道德责难;从政治层面来说,茶被赋予的革命化色彩又相对客观地成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女性争取自由和独立、摆脱殖民统治的诉求之环境。这两者交织在一起,为人们理解西方世界中的茶提供了一个不无裨益的参照点。
《楚辞》中所收东方朔《七谏》创作时间不明,而东方朔又与司马迁同时,则其《七谏》中所叙屈原事迹究竟承袭《屈原列传》还是独自创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汤炳正以为东方朔未见《屈原列传》,故《七谏》与《屈原列传》之异多为东方朔之误。今比较二文,可发现《七谏》中关涉屈原之史事、史评、言语以及叙述顺序,与《屈原列传》都大量相同或相关,这种相同非偶然可以解释,可知《七谏》应有承于《屈原列传》,而《七谏》之作大抵在公元前91年至前88年,而胡适、何天行、汤炳正诸学者关于《屈原列传》伪作或窜乱之说皆
希腊悲剧自诞生以来便伴随着观众的“审悲”情结.而关于这一情结的内涵和来由,至今却并未出现明确的答解.四位不同时代的理论家对于悲剧“审悲”的观点折射出各自受到的不同
基于喜剧理论传统与喜剧艺术发展史,比较重复、模仿、戏仿与倒置等中西喜剧精神的主要生成手法,以此反观中国当代娱乐文化的娱乐精神的生成机制,是理解与把握中国当代娱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