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rot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学界以中国海洋经济论题的特定研究文献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讨论基本还处于空白状态。因此,笔者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中国全文数据库中的海洋经济方面的文献进行统计、归纳与梳理,进而了解中国海洋经济的研究现状。笔者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归纳其阶段性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并对既有研究文献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关键词]海洋经济;实证研究;中国全文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1)03-0041-03
  
  当前海洋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经济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方面全球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而承载人口的陆地资源储量日益减少,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发展使得人类可以深入利用开发海洋资源。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国土约占30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同时我国人口众多,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更加的凸显,发展海洋经济是我国保持持续繁荣的重要战略途径。而对海洋经济及其相关理论进行多层次、多领域、多视角的理论探讨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必不可少的环节和途径。但就笔者所掌握的文献而言。中国学界对过去三十年海洋经济研究方面的既有文献缺乏梳理,尤其是实证、定量的研究还不曾看到。因而,笔者拟以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海洋经济的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从而大致展现中国海洋经济的研究现状,并通过剖析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期待为推进中国海洋经济的理论研究作出智性努力。
  
  一、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过去三十年来,中国研究成果形式日益多元化,如报纸、专著、期刊、网络等。如果将所有形式的研究成果完全汇总梳理,无论从成本上还是现实操作性上都是不太现实的。而且从统计学上讲,大数概率使得这样做也没有必要。以颇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文章作为样本,就足以对中国过去三十年对海洋经济的研究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
  
  (二)时间段选择:改革开放以来至今
  之所以选取这个时间段,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从宏观背景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了初步繁荣、富强、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其间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因为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应该思考如何总结、吸取过去的经验,并用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从而推进中国的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其次,从历史的角度看,1978年于光远、许涤新等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上提出建立“海洋经济学”新学科并且成立针对海洋经济的专门研究所。1980年7月,我国成立了中国海洋经济研究会。以此为标志,我国海洋经济体系逐步建立,相关研究工作开始踏上正轨。
  第三,从研究目的看,对过去三十一年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理论支持与制度建议。而过去三十年正是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式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因此我国社会构建当前与未来理想图景所需理论与制度支持,都与过去三十一年改革开放所形成的理论与经验密不可分。
  
  (三)具体调查方法
  在具体调查中,笔者选择检索词为“篇名”,检索项为“海洋经济”,从1979-2010年中每年作为一个独立时间段,范囤为“核心期刊”,查询范围为“总目录”,选择匹配为“精确”。之所以选择检索词为“篇名”,检索项为“海洋经济”是因为这种选择能最合适地选择出研究主旨为“海洋经济”的文章。
  
  二、海洋经济研究现状的实证分析
  
  (一)从研究内容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从总体内容构成来看,从1979年以来我国学者对海洋经济的研究更多的停留在对海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占研究总量的64.37%,而理论研究与其他研究只分别占20.11%和15.52%。(见图1所示)从海洋经济的理论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上,占理论研究总量的比重为71.03%。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对海洋经济简单介绍的所占比重也较大,达到20%;而对海洋经济综述性及反思性的研究比重比较小,只有8.57%。(如图2所示)具体理论包括两类观点,一是产业经济观点,二是海洋资源经济观点。从海洋经济的应用研究来看,相关成果多数集中我国区域及整体如何发展海洋经济的研究上,分别占应用研究总量的54.46%和39.29%,而此方面的内容包括发展的可能性、具体建议、现状评价、可持续性、未来的预测等;对海洋经济国外借鉴及历史总结的研究所占比重比较小,只有6.25%。(如图3所示)
  


  (注:A代表海洋经济简介;B代表海洋经济基本理论;C代表综述性及反思;D代表中国整体海洋经济的发展及建议;E代表中国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厦建议;F代表海洋经济国外的借器及历史总结;G代表公告、采访等。)
  
  (二)从研究方法上看表现为以下特点。
  从总体来看,从1979年以来我国学者对海洋经济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基本经济理论指导之下的理论定性分析,占研究比例的42.53%。(如图4所示)
  (注:Ⅰ代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定性分析;Ⅱ代表基本经济理论指导之下的理论定性分析;Ⅲ代表定量分析;Ⅳ代表其他方式。)
  
  (三)从研究历程来看,中国海洋经济的研究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按照研究的数量、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可以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海洋经济研究历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979-1987年是零星研究阶段,1988-2000年是研究的平稳增长阶段,2001年至今是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各个阶段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的重点是不同的。
  在第一阶段(1979-1990年),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是对海洋经济进行简单的介绍及中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建议,整体上看只是将零散研究成果的简单加合,还没有体系性;此阶段采用的方法以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定性分析为主。在第二阶段(1991-2000年),从内容上看。理论研究上侧重于海洋经济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应用研究则集中在具体区域发展海洋经济的研究上。此阶段基础理论的研究从两个角度丰富了海洋经济的理论。一是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利用西方宏观经济、产业经济的相关理论,将涉海各经济部门进行横向综合研究,将海洋经济理论研究扩展到包括关于海洋经济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二是从海洋资源经济的视角,将经济科学与海洋科学结合起来,逐渐由海洋资源开发的研究向海洋资源的深加工,资源的产业化发展,再到资源产业化对区域经济、环境经济的影响,最后发展到对国民经济和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影响研究。此阶段在研究方法上,开始使用理论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但是调查研究基础 上的定性分析仍然占主导地位。第三个阶段是2000-2010年的繁荣阶段、这个阶段从研究内容来看,列中国海洋经济的研究数量大幅度增加,从总量上与区域海洋经济的研究不相上下,占据了海洋经济研究的主导地位。这个阶段将海洋产业经济观点与海洋资源经济观点融合起来,建立起海洋“大区域经济理论”,使得海洋资源、环境经济、海洋产业经济和海洋区域经济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系统。从研究方法上出现了定最分析的方法,但从总体上看基本经济理论指导之下的理论定性分析仍然是此阶段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海洋经济的研究早现的阶段性特点与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走势是一致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海洋经济快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海洋产业总产值约1100亿美元;1980年增至3400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束,面对着这种国际趋势,我国意识到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开始对我国海洋经济基本情况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先后对中国海岸带和海洋资源、全国海岛资源进行了综合调整,获得了大最基础性的数据。在1988年出版了《中国海洋年鉴(1986)》,其中就包括了部分海洋经济统计资料。从1989年起,《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年鉴》陆续出版。这些基础性的调研工作为海洋经济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资源,这为进行海洋经济的研究提供了可能。而从实践情况来看,80年代中期以后,沿海省区纷纷把海洋经济列为各省发展战略,加大开发海洋的力度,这种强烈的现实需求使得当时的研究主要注重实效性、政策性的研究,而缺乏对基础理论的研究。
  从全国来看,1991年召开全国海洋工作会议,1996年正式发布《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从区域来看,沿海省区纷纷把海洋经济列为各省发展战略。如海南省提出“以海兴岛建设海洋大省”;广东省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广西壮族自治区提出“蓝色计划”;福建省提出建设“海上田园”;江苏省提出了建设“海上苏东”;河北省提出“立体开发海洋”等等。政府的引导使得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经济开始高速增长,逐步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经济的总量从1990年的438亿元上升1998年的3269.92亿元;海洋经济以20%以上的年增速在增长,海洋经济总值点GDP的比重从1986年的2.22%上升到1998年的4.12%。在此背景下,我国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我国及各区域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性研究上。
  2001年国家海洋局印发了《海洋工作“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海洋资源不断增长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战略,“十七大”提出了“开发海洋产业”的新要求。与之相适直的就是,更多的学者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角度上对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
  
  三、既有海洋经济研究的不足
  
  上述对中国既有海洋经济研究特点的总结更多的是成就方面的表述,下面笔者将要对既有研究中的不足进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对于知识的增进与问题的解决可能更有益处。笔者认为其所具有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比较落后
  中国在海洋经济领域的既有研究从数量上看很多,其研究视角及理论依据也颇为多元,但是总体上看,我国对海洋经济的研究还是相对落后的。这种落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从研究内容上看,目前研究主要从海洋经济的界定、作用以及持续性等方面,海洋经济的理论基础主要集中在经济地理论和资源经济论上;在研究方法上看还是以定性的研究方法为主。
  
  (二)不能满足社会实际发展的需要
  与海洋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海洋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总体规模仍明显偏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仍不够显著。因此,积极探讨研究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于正确制订我国海洋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影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海洋资源退化、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权盘形势严峻、分散式海洋管理体制制约管理职能、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十分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发挥理论所具有的能动性。然而,中国既有的海洋经济理论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还是极其有限的。
  
  (三)缺乏脉络式的系统和反思式的理论探讨
  为何看似繁荣的海洋经济研究所真正提供的知识增量却十分有限呢?在笔者看来,中国既有对海洋经济的讨论依然缺乏脉络主义的意识与思维范式。另外,既有的研究文献多仅限于对海洋经济本身或实践进行研究,其理论视角多是论证寻求其利好层面,而缺乏一种反思式的问题研究。与正面效应相比,负面效应更容易被轻视或忽略。而只有加大对负面效应的关注才可能预防、减轻甚至消除不利效果。这就需要一种多元视角与理论下的反思性思维与研究。这也是人类智慧与人类文明维续与增进的永不停息的动力。
  从海洋经济的研究历史可以看出,海洋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共同交融的结果,但是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这种学科的融合还是十分不够的。既有的海洋经济研究更多还是局限于经济学者,而这样的研究构成难以有效地汲取法学、社会学等的思维资源。这是一种以学科为限的思维,这种思维不利于打破专业、学科的限制,应该以问题为本位,从不同学科及思维范式中汲取资源为其所用,将问题一步步推进,实现知识增量。
  
  参考文献:
  [1]黄萍,基于ARIMA模型的江苏海洋经济发展预测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0,(5).
  [2]翟仁样,中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省际空问间差异研究——基于组合综合评价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12).
  [3]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2007,(9).
  [4]殷克东,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周期划分[J],统计与决策,2006,(20).
  [5]张耀光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J],地理研究,2005,(1)
  [6][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韩水法,莫茜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7][德]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M],冯克利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魏亚男
其他文献
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游戏,能够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既可以让孩子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又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孩子身心都
期刊
在分析交通新基建、交通巨项目与交通强国发展战略三大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交通新基建巨项目的概念,分析其特征;然后从管理学角度,提出运用有效大系统理论来解决这一复杂巨
层状岩层的横观各向同性使得振动波在岩层中沿着不同方向传播时,质点的振动特性有着一定的差异.以我国西南地区某高海拔山区单向公路隧道的全断面爆破掘进为研究背景,利用FLA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B级考试中听力考查对学生来说是弱项,从历年考试真题中详细分析了考题特点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加以应用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List
期刊
为同时考虑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建立了一个能够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边坡稳定性解析公式.通过与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解析
随着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车辆荷载不断提高,导致钢桥面板疲劳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对桥面系安全使用危害很大的顶板疲劳开裂问题.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形成钢—UHPC组合桥
玄武岩纤维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体积指标和路用性能与常规的沥青混合料(代表结构SMA)相比均发生了本质变化,特此提出玄武岩纤维骨架密实型路面结构,简称BFSMA.
20世纪70、80年代修建的石拱桥在我国低等级道路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设计标准低、服役时间长,目前正值病害的高发期.以一座空腹式多跨连续石拱桥为例,对其病害进行了调
巴拿马四桥为巴拿马国内第一座公轨合建混合梁斜拉桥,桥面宽51m,中跨钢箱梁标准节段长13 m,为典型超宽超重结构.桥位处通航要求高,施工期间不得占用航道,既有道路拥挤.针对这
为探明海域复合地层条件下,水下超大直径盾构公路隧道近距离开挖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文中以珠海横琴马骝洲交通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由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