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思想深处,我不是我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sha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费尔南多·佩索阿,葡萄牙伟大诗人,和卡夫卡一样,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极具盛名,评论家认为佩索阿和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一样,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同样身为葡萄牙作家的萨拉马戈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接受西班牙记者采访的一篇谈话中,认为代表二十世纪精神的作家有卡夫卡、佩索阿和博尔赫斯。1935年11月29日,佩索阿肝病急剧恶化,被送进圣路易斯医院。这一天,他在一张小纸片上用英文写下了他的最后一句话:“我不知道明天将带来什么。”也许他已预感到,第二天带来的将是他一生中多次用诗歌描绘过的死神的拜访。11月30日,一代天才诗人与世长辞,年仅四十七岁。
  我看见记忆中的我
  突然,仿佛命运之手对我的长期失明所做的一次手术很快就有了很好的效果,我从毫无特征的生活抬起头,以便能看清自己是怎么生活的。我看到自己的一切所为、所想或所有是一种幻觉或疯狂。曾经没有看到的东西令我吃惊。我惊叹于自己的种种过去,而如今看来那不是我。
  我回望自己的昔日时光,仿佛站在被刺破云层的太阳照亮的田野。带着形而上学的惊愕我发现,我最深思熟虑的行为、最清晰明朗的想法和最合乎逻辑的打算,终究不过是天生的醉态、与生俱来的癫狂和巨大的无知。我甚至什么也没表演。我只是被扮演的角色。我最多不过是演员的那些动作。
  我曾经的一切所为、所想或所有是一连串的屈服,既是对我以为属于我的虚假自我(因为我通过它向外界表达自我)的屈服,又是对一定分量的周围环境的屈服(我认为这是我呼吸的空气)。在这个恢复视觉的时刻,我突然发现自己很孤立,被放逐出境,我曾一直以为我是那里的公民。在我的思想深处,我不是我。
  生活以不无讽刺的惊骇使我惶惑,一种消沉意志使我茫然,这种消沉超过了我的有意识存在的界限。我发现,我的一切不过是错误和背离,我从未活过,我只是存在于充斥着意识和思想的时间范围之中。此时,我感到自己像是大梦初醒的人,刚刚做了很多真实的梦。我又像是眼睛习惯了监狱里微弱光线的人,在一次地震中获得解脱。
  我突然意识到真实的我,这个我常常在梦里游走于我的所感和所见之间,他像一道未被透露、等待执行的判决压在我的心头。
  当我感到自己真正存在时,并且我的灵魂是一个我不知道可以被什么样的人类语言来界定的真正实体,这样的感觉实在难以描述。我不知道,我是否像自己感觉的那样在发烧,或者说,是否已在生活的睡眠中退烧。是的,我再重申一遍,我就像一个旅行者,突然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小镇,不知道自己怎么去的那里。这使我想起那些失忆的人,他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是他们自己,而是别人。我在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别人——自从出生到记事起——我在桥中间突然觉醒过来,俯身望着河水,我知道,我比活到现在的那个我更真实。但那个城市对我来说很陌生,那些街道都是新的,我的困惑无法被解开。我在桥上凭栏而立,等待着真相的离去,让我回到那个虚构而不存在、有智慧而自然的存在中去。
  这只是一个短暂的时刻,并且已经过去。我再次看到周围的家具,旧墙纸上的花纹,以及透过落满尘埃的窗棂的阳光。那一刻我看到了真相,有了伟大人物终其一生才会产生的意识。我想起他们的言语和行为,我不知道现实之神是否也会顺利地将他们诱骗。对自己无知意味着去生活。对自己的彻底了解意味着去思考。对自己的短暂了解,正如我在那一刻的所为,意味着掌握了亲密单子的短暂概念,以及灵魂的咒语。然而,突然的光亮烧焦了一切,也毁灭了一切。它剥去我们的外衣,使我们裸露地只剩下我们自己。
  我仅仅在这短暂时刻看见了我自己。我甚至无法再去说,我曾经是什么。此刻,我已入睡,因为我认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切的意义就是去睡觉。
  死亡预告


  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我感受到一种死亡预告……或许这源自一种不明的疾病,因为它并未表现出具体的疼痛,而是倾向于化作精神的虚无,进而化为乌有。或许,这种倦怠需要更深层次的休眠来化解,而睡眠是无法化解它的。我只知道,我感到自己像一个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直到最后,平静而无憾地松开一直抓住床单的虚弱无力的双手。
  那么,我想知道被称作死亡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我说的并不是我无法去理解的死亡之谜,而是生命终结时人的身体感受。人类惧怕死亡,但也并非绝对如此。正常人在战场上可以是个好士兵。正常的病人或老人在面对虚无的地狱时也很少感到害怕,尽管他也承认地狱的虚无。这是因为他缺乏想象力。最没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一个思想者将死亡看作一种休眠。既然死亡和睡眠不同,为什么要看作休眠?对于睡眠,事实就是我们睡过之后还会醒来,但我们死后大概不会再醒来。倘若死亡就像睡觉,那么我们可以假设我们死后会醒来。但这并不是正常人想象的样子。一个正常人会将死亡想象成再也不会醒来的休眠,这便意味着虚无。我说,死亡和休眠不同,因为休眠的人是睡着了的活人。我不知道死亡到底像什么,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体验,也没什么可供对比的东西。每当我看见一具死尸,我都觉得死亡是一种离别。死尸看起来像是一件被遗弃的衣服。衣服的主人已经离去,不再需要他唯一的那件衣服。
  雨季,不安的回忆
  雨声渗出静寂,一种灰色的单调在我凝视的狭窄街道逐渐蔓延开来。我半醒半睡,倚窗而站,像倚着一切。垂落的雨线隐隐发亮,从建筑物污浊的墙面,尤其是敞开着的窗户外倾斜下来。我看着雨,搜寻自己的感觉。我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感觉,或者想有什么感觉。我不知道去想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生活中郁结的苦闷,在我毫无感觉的眼前褪去包裹着日常琐碎事物的愉快外衣。我发现,尽管自己常常表现得开朗快乐,其实我总是很悲伤。那个发现到这一点的我站在我身后,似乎也弯腰斜靠着窗户,似乎在用一种更亲切的目光,从我肩头甚至头上向窗外凝望,此时的雨缓缓落下,用一种波纹装饰着灰暗而寒冷的空气。
  让我们摆脱一切责任,甚至那些不属于我们的责任。让我们抛弃一切家庭,甚至那些不属于我们的家庭。让我们身穿癫狂的奢华紫袍,头戴配有假冒饰带的虚幻皇冠,靠着那些残留物和不清不楚的东西活着……让我们变成别的什么东西,既感觉不到窗外沉重的雨,又感觉不到内心空虚的痛苦……让我们不带着思想和灵魂去漫步,沿着山路,穿过峭壁间蜿蜒曲折的峡谷,走向没有尽头的远方——让我们消失在如画的风景里……画面的背景是五颜六色的虚幻物……
  一丝我在窗边感觉不到的微风拂过,将平静的雨搅成一团无序的空气。看不见的一小片天空开始放晴。我注意到这一点,是因为透过对面那家不算干净的窗玻璃,我看见了墙上的挂历。
  我遗忘 我不看 我不想
  雨停了,细细的钻石粉尘在空气中悬浮了片刻,犹如面包屑从高处的巨大蓝色桌布上抖落下来。我可以感觉到天空的一角已经放晴。透过对面那家窗玻璃我可以更清楚地看见那副挂历。上面有一张女人的面孔,其他的东西不难猜到,因为我记得,那牙膏的牌子人人皆知。
  然而,在我看得入迷前,我在想什么呢?我不知道。努力?意志?人生?突如其来的巨大光亮将已完全变蓝的天空呈现出来。但是,我的心底没有安宁——且永远不会有安宁!在农庄角落里已被变卖的一口老井,在别人屋子里的阁楼上有着我尘封的童年回忆。我没有安宁,甚至——哎!——不想有安宁……
  摘自《不安之书》中国文联出版社
其他文献
从《风声霞影》谈起  2013年中秋前后,收到柳小霞的散文随笔集《风声霞影》,顿时为一位极富实力和潜力的文学新秀的出场感到说不出的兴奋。《风声霞影》全书十六万字,分五卷将发表在各地报刊上的散文随笔“捆扎”在一起。之所以用“捆扎”,是因为我觉得,几乎所有的散文随笔集都可用“捆扎”二字。写作时间有前有后,所表现的内容和思想各个不同,使得每一篇文章都如旷野上的花朵,各有各的颜色和姿态。面对缤纷多彩的鲜花
期刊
一年多来,文永的诗稿一直放在书房案头,只要挤出点时间,我就要翻一翻,那种感觉就像和一位暌违已久的老朋友彻夜畅谈,很慰人心。昨夜,金猴年的第一场雪飘落下来,次日清晨爬上南山,满目薄雪,林木阖寂,不觉想起了文永。他说:  许多人从我身边走过,顺着背影  我回味好多,连同这片  城市中心仅存的杨树林  独守着身边的湟水河  好像与世隔绝,它的灵魂  却高高地高高地,在人间  活着。  此刻,文永远在巴山
期刊
早逝的云  没有人是孤岛。红粉乱世,一钱酒,两粒药丸  斑驳的菊花上一台书柜  你插上大王旗,写进书里的花园,被秋天吐出来  一次次经过风波的固执。我知道尖锐  还停滞在云端。两个仙人喝酒,四个童子侧立  许多年代过去,消失的蕊,像哀伤一般颤栗  再往前走,天空的深风一样倾斜  时光枯黄,此中深意,省略万千字  煮白水肉。有人打马去了青海,有人,光阴中学会狮吼  没有酒肆,对付早逝的办法  就是让
期刊
对于一个惯于书写抒情诗歌的创作者而言,报告文学的写作显得那样厚重与庄严。它不仅要求作家深入基层,以田野作业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主题的有效表达,并将其新闻性、政论性、文学性的三种特质彰显出来,没有宽裕的时间保证和扎实的采访撰写功夫是难以胜任的。当我读完由祁建青、唐涓、刘世忠三位作家共同采写的《光明玉树》后,这样的体认又深了几分。  理论上讲,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为长期关注诗歌
期刊
一畦韭菜  它记忆着炉灶里的火 黄昏里的炊烟  和亲人的胃  它记忆着一个人的安慰  和叹息  田园荒芜 亲人离散  很多年已淪为野草  它年年还是发一样的芽 长一样的叶片  抽薹 开一样的白色小花  它的孤单说不出口  它的等待比孤单更持久  它看淡了生活中的味道 它隐藏了  时光中的冷和最初的辛辣  我是多么的脆弱啊 在喀拉达拉的春天  晚风中一丛黑色的火焰 让我  深陷往事 不能自拔  一群
期刊
痛的叙事  马灯的疼痛有些巧合,它的伤口  总是笼罩在远程的墙上,关于阴影  那是早逝的时光,隐藏在时间深处的梦  房间的故事是多么的遥远,恒星的翅膀  对于音乐,只能是凝神地张望  从废纸张上抒情的乐曲,那是历史的  奢侈品,它不知喂养过许多移动的灵魂  而此刻,也只能屈居在时光的另一面  我们怀念的年代,已被收藏家们  厚积成发黄的词典,更多的精彩片段  展示在现实的铜镜上,它们释放的,  那
期刊
5月27日,由共青团西宁市委、西宁市教育局和西宁市学生联合会联合主办的“践行核心价值观·青春聚力幸福城”西宁市第五届高中生辩论赛决赛在西宁市虎台中学举行,经过半决赛胜出的青海湟川中学、西宁市第二中学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市关工委副主任王忠善、团省委学校部部长李晓军等领导及市属200余名高中生参加并观看了比赛。由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许慧茹、市委党校哲学科社教研室主任刘红梅等专家、学者组成的评
期刊
你为我哭泣,我的嘴唇啜饮你的泪水。  ——阿纳托尔·法朗士  我委实记不清星期六(四天前)我对多罗西·B夫人的评价。确切地说那天发生的事是这么回事:大家正好在谈论她,我也直率地说我觉得她缺少魅力,也不风趣。我想她的年龄在二十二三岁之间吧。除此之外,有关她的情况我所知甚少。当我想起她时,没有任何栩栩如生的回忆出现在我的凝思中,映入我眼帘的唯有她姓名的字母。  星期六我睡得相当早。然而到了两点左右,风
期刊
信 念  我的房间密不透风  虔诚的,一支香烟,  如此神秘,以致无人敢  收取一份租金  或者问起我的妻子。  昨天当那只苍蝇死去,  我不用日历便能明白,  十月,一个舞蹈老师鞠了一躬,  想买走我的几张被禁的小画。  我在门外接待来客,  邮件贴在窗玻璃上,  外面的雨也一同阅读,  里面,我的房间密不透风,  糊墙纸上没有争吵,  亲吻已被钟表吞下,  从不会给绊个踉跄,碰伤膝盖,  因为
期刊
1  苏兰芸离开姜州的时候已经十九岁了,那是民国三十二年的事情。站在青龙山顶回头看,群山环绕中的姜州在清晨的薄雾中若隐若现,太阳刚刚升起,炊烟袅袅,山谷寂静,岩坝河弯曲着,从小坝过来,穿过姜州,静静地流向唐家坝。她实在是舍不得这个安宁秀美的小镇子。想起昨天晚上下过雨,出门的时候青石板的街面湿漉漉的,炎帝宫的大门还没有开,门口的两座石狮子一动不动,从她记事起,它们就一直在那里。还有禹王庙和武侯祠,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