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媒体上看到一则消息,讲的是四川某重点中学的一位高三班主任一次偶感身体不适,到医院体检时发现自己已处于癌症晚期。这位老师为了不影响学生(也包括自己正读高三的女儿)的复习,便隐瞒自己的病情,坚持按时上下班。但病魔并未因这位老师的拳拳之心而放慢侵蚀其生命的脚步,在高考前的十多天,这位老师与世长辞。临终前,他的唯一要求便是继续向他的学生以及女儿隐瞒实情,好让他们做好高考之前的,最后冲刺。
高考结束后,学校向全校师生公布了这一消息。孰料那位已在天国的班主任膝下的那些结束了高考的高足们(包括他的女儿)却一个个平静得出奇,甚至没有多少人因此而表现出伤感。这让很多人颇觉纳闷:难道今天的学生已经自私、冷血到了这般地步?对一位为了事业、为了学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师的默默离去竟这般无动于衷?有记者对这个班上的部分同学作了调查采访,使得这一让人难以理解、接受的怪现象背后的答案得以公开。
原来这位老师生前对待学生素以“严格”著称。特别是进入高三后,这种“严要求”已到了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地步。比如他要求自己班上的学生每天都比别的班级的学生早一个小时到校,迟一个小时回家,而这一举措将那些在时间上已熬到了极致的孩子逼到了崩溃的边缘。尽管这位老师每天都要在孩子们之前到校,在孩子们之后回家,甚至还常常自己掏钱为孩子们买好早饭,但这些都难以捋顺孩子们逆反的心。抵触情绪在许多学生心中潜滋暗长。曾经有一次,孩子们在吃完班主任的妻子在家中蒸好送来的馒头后将饭锅砸碎——老师那份被“铁面”包裹着的“柔情”也像那口铁锅,早在学生心中化成了碎片。
读罢这则消息,一种悲凉贯穿了我的心肺。我为这位已经作古的同行感到悲哀。这位老师在得悉自己身患绝症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学生,在临终前想到的还是自己的学生,更不用说平日里他即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为那些没有吃上早饭的学生准备些食物……我们用任何一种伟大的字眼来形容他的行为举止都不过分,可是他偏偏没有赢得学生甚至包括他女儿的一颗心。虽然我不愿对一位已经逝去的人妄作评价,但我仍然要说,从为师的角度来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我的这位逝去的同行,也许可以从单位、从上级政府那里各享哀荣,但却很难活在孩子们的心中。教师做到这一步,真的让人遗憾。
记得罗素曾说过这样的话:“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这句话的意旨其实不在于抨击那些人面兽心口是心非的衣冠禽兽,而在于提醒甚至棒喝某些“好心”而办了“坏事”的人。我们不妨想想,不少以“天使”自居的人却干出了多少近乎于“禽兽”(这个词也许言重了)所为的勾当?尤其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美丽的口号常常挂在嘴边(当然有许多人就是这样想的),可看看我们的学校到底培养出了多少出类拔萃的学生?不说诺贝尔奖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尖端人才匮乏,就是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恐怕也有些勉为其难。说得难听一点,当今不少学校,早已成了一部部应试教育的绞肉机,而教师则是这一架架冷酷的机器上的螺丝钉。遭受过这些冰冷的机器碾压的学生,你想他们对学校、老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恐怕过于奢侈了。不少学生在离开学校的那一刻重则砸烂桌椅门窗,轻则焚烧书籍簿本,那当中包含了多少屈辱、多少怨愤的宣泄!
爱学生,就是要真正为他们好,为他们的未来着想,这要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和行动上,体现在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否则,纵然你有千般柔情万般蜜意,也无人领会。更可怕的是那些以惯用“打是亲,骂是爱”、“恨铁不成钢”之类的美丽的理由去为自己轻慢学生的言行作诠释的人,则更是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高考结束后,学校向全校师生公布了这一消息。孰料那位已在天国的班主任膝下的那些结束了高考的高足们(包括他的女儿)却一个个平静得出奇,甚至没有多少人因此而表现出伤感。这让很多人颇觉纳闷:难道今天的学生已经自私、冷血到了这般地步?对一位为了事业、为了学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师的默默离去竟这般无动于衷?有记者对这个班上的部分同学作了调查采访,使得这一让人难以理解、接受的怪现象背后的答案得以公开。
原来这位老师生前对待学生素以“严格”著称。特别是进入高三后,这种“严要求”已到了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地步。比如他要求自己班上的学生每天都比别的班级的学生早一个小时到校,迟一个小时回家,而这一举措将那些在时间上已熬到了极致的孩子逼到了崩溃的边缘。尽管这位老师每天都要在孩子们之前到校,在孩子们之后回家,甚至还常常自己掏钱为孩子们买好早饭,但这些都难以捋顺孩子们逆反的心。抵触情绪在许多学生心中潜滋暗长。曾经有一次,孩子们在吃完班主任的妻子在家中蒸好送来的馒头后将饭锅砸碎——老师那份被“铁面”包裹着的“柔情”也像那口铁锅,早在学生心中化成了碎片。
读罢这则消息,一种悲凉贯穿了我的心肺。我为这位已经作古的同行感到悲哀。这位老师在得悉自己身患绝症的情况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学生,在临终前想到的还是自己的学生,更不用说平日里他即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为那些没有吃上早饭的学生准备些食物……我们用任何一种伟大的字眼来形容他的行为举止都不过分,可是他偏偏没有赢得学生甚至包括他女儿的一颗心。虽然我不愿对一位已经逝去的人妄作评价,但我仍然要说,从为师的角度来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失败。我的这位逝去的同行,也许可以从单位、从上级政府那里各享哀荣,但却很难活在孩子们的心中。教师做到这一步,真的让人遗憾。
记得罗素曾说过这样的话:“人既不是天使,又不是禽兽。但不幸就在于想表现为天使的人却表现为禽兽。”这句话的意旨其实不在于抨击那些人面兽心口是心非的衣冠禽兽,而在于提醒甚至棒喝某些“好心”而办了“坏事”的人。我们不妨想想,不少以“天使”自居的人却干出了多少近乎于“禽兽”(这个词也许言重了)所为的勾当?尤其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一美丽的口号常常挂在嘴边(当然有许多人就是这样想的),可看看我们的学校到底培养出了多少出类拔萃的学生?不说诺贝尔奖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尖端人才匮乏,就是培养出“合格的劳动者”恐怕也有些勉为其难。说得难听一点,当今不少学校,早已成了一部部应试教育的绞肉机,而教师则是这一架架冷酷的机器上的螺丝钉。遭受过这些冰冷的机器碾压的学生,你想他们对学校、老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恐怕过于奢侈了。不少学生在离开学校的那一刻重则砸烂桌椅门窗,轻则焚烧书籍簿本,那当中包含了多少屈辱、多少怨愤的宣泄!
爱学生,就是要真正为他们好,为他们的未来着想,这要体现在我们的语言和行动上,体现在我们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否则,纵然你有千般柔情万般蜜意,也无人领会。更可怕的是那些以惯用“打是亲,骂是爱”、“恨铁不成钢”之类的美丽的理由去为自己轻慢学生的言行作诠释的人,则更是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