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导向模板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3D打印导向模板辅助下单纯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9月—2015年5月应用3D打印导向模板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10例不稳定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3~75岁,平均52.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枕颈部疼痛、僵硬和颈部活动受限,均无神经损伤表现。术前均行颅骨牵引稳定骨折块。获取颈椎CT数据经三维重建后进行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最佳安全钉道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并构建与寰椎后表面解剖结构三维互补的基板,组合形成导向模板。将术前规划钉道和术后螺钉进行配对拟合进行螺钉的准确性分析,通过观察螺钉在CT横断面和矢状面的位置来评估螺钉的安全性。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3个月颈部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观察临床疗效、骨折复位及稳定性、手术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共置入螺钉20枚,寰椎椎弓根螺钉最佳安全钉道和实际钉道的进针点、钉道方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110~300 ml,平均160 ml。无脊髓损伤、硬膜破裂及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20.5个月。术前、术后3个月颈部VAS为7.3(6.3~9.5)分和1.4(0.3~2.5)分(P<0.05),术后3个月枕颈部疼痛缓解。颈部活动范围基本接近伤前水平;术后6个月复查骨折断端达到骨性融合。随访期间颈椎序列良好,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无寰枕、寰枢关节失稳。

结论

3D打印导向模板辅助下单纯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能显著提高置钉准确性,从而减少相关并发症,并且能保留枕-寰-枢关节的生理活动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制备一种小香猪放射性创面的动物实验模型并观察病理变化,以期用于开展放射性创面相关疾病的在体研究。方法选取8头成年巴马小香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10,20及30 Gy组,每组16个创面。实验组采用X射线直线加速器进行照射,并在照射部位使用打孔器制备边长4 cm的全层皮肤缺损,制备小香猪放射性创面模型。每隔1周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采用RT-PCR检测35 d各组创面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加长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Gamma钉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包括股骨转子间、转子下骨折)伴同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 2014年10月收治的68例股骨近端骨折伴同侧股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30例)、Gamma钉组(38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
期刊
目的探讨负载万古霉素硫酸钙Ⅰ期治疗慢性骨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6年4月收治的26例慢性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3例;年龄16~90岁,平均35.8岁。均为创伤性骨感染。手术彻底清除骨感染病灶后填入负载万古霉素的硫酸钙人工骨,致病菌不明确者同时加入庆大霉素,配合全身应用抗生素。其中3例术中因皮肤张力较大,同时行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早期观察伤口愈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置钉顶棒技术治疗C2椎弓根骨折的疗效。方法釆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04年4月— 2014年4月经口腔顶棒推顶C2椎体前表面、行C2椎弓根骨折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27~71岁,平均42岁。记录双侧C2椎弓根钉道制作和螺钉放置状况、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术后观察C2椎弓根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采用美国脊髄损伤协会(ASIA)及视觉
目的探讨阻挡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术后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6年2月收治的11例股骨干骨折交锁髓内钉治疗术后肥大性骨不连患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9~48岁[(32.4±6.8)岁]。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3例,长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2例,多段骨折2例,横形骨折4例。骨折术后至本次手术时间6~18个月[(11.5±3.1)个月]。均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