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娘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z5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娘的脚落到火船码头的石阶上,目光却飘向了更远处。江面上的船似远又近,影影绰绰,在她眼前,在她心里,这许多年。
  豆娘总爱跑到火船码头待一会儿,可她又待不了太久,大概就一刻钟的时间,她就要往家赶。婆婆找不到她,那叫喊声足以洒遍松口镇上的几条街,岂止是她家所在的繁荣西街。
  豆子是知道的,很小的时候她就知道,娘爱去火船码头。那时候她还小,总会问娘,你看什么?江水有什么好看的?豆娘摸摸她的头,旋即又看着江水,火船突突声响起。豆子没有等到娘的回答。后来,豆子也就没有再问过。
  豆子在繁荣东街的书院上学。教书的先生来自外乡,穿着素净的长马褂,戴着一副眼镜。豆子不知道先生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书院教书的,只记得娘送她来的时候,先生正一只手拿着书本,一只手背在身后,嘴里念念有词,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模仿着先生的样子。豆子在书院跟着先生念书,从四书五经到三百千,先生总能张口就来,先生时不时还腾出背着的那只手去推推鼻梁上的眼镜。豆子总爱模仿先生的样子给娘看,完了捂嘴偷着乐。豆娘愣了一会儿,继而阻止她继续顽皮。
  课间,豆子在书院一角和小伙伴们玩丢石子,石子打到了一旁浇花的先生脸上,眼镜跌落,没了镜片。
  豆娘被叫到了书院,先生拉着豆子的手,说著她听不进的话。豆娘站在一旁低着头,双手抓着衣角,不停地搓着。豆娘没有声音,没了眼镜的先生凑前看着她,想从她口中得到解决的办法,豆娘的脸像染上了晚霞般泛着红,豆娘扭头出了书院。
  豆娘望着终日不歇的梅江水流过松口镇,像是看见了它奔赴入海,又像能听到海那边传来的声音。挑夫在一级级的石阶上来回搬运,手持皮箱一步三回头的游子,还有石阶上挥手的人群,他们的声音拥挤在一起,掉进了江水,随后散开。
  婆婆的叫喊声传来,她跳了起来,把松江旅社、企炉饼店、打铁铺甩在脑后,直奔繁荣西街的家里。
  豆娘到家时,婆婆正挑着水桶往外走,嘴里不停地唠叨着。一天要去多少趟码头?豆她爹上个月不是刚捎了信回来么?怎么可能三两年就回来?
  婆婆疾风骤雨般出了门,门外还传来她清亮的声音。锅里还煮着猪食,记得添把火,弄好后到地里来。婆婆的声音如钟,在豆娘心里敲着。
  院子里的大公鸡被惊得异常烦躁,拍打着翅膀,发出几句短促的喔喔声。豆娘想起拜堂时那只大公鸡。洞房花烛夜,她没有见到丈夫的人,只有那只雄赳赳的大红公鸡。丈夫下南洋谋生了,她和大公鸡成了婚。婚后丈夫倒是回来过三两次,多则十天半个月,少则数日,火船码头的号角一响,他就赶赴上船,和镇上以及来自其他地区的人一起,随着湍急的江水,远赴重洋。豆她爹交代豆娘,这番谋生,生死未卜,好好照顾公婆,教育子女。
  豆娘还看着公鸡发呆,豆子回来了,喊着娘。先生让你明日再去一趟。豆娘抓起门边的笤帚,豆子夺门而出,瞬间消失在骑楼林立的繁荣西街。豆娘站了一会儿,丢下笤帚往里走,该添火了,该下地了。
  翌日,犹豫了半天的豆娘还是去了书院,给先生准备了买眼镜的银元,先生没有收,只让豆子每日留下来打扫书院,天黑了,让豆娘来接她回家。豆娘站在书院外头死活不愿意进来等。先生给她搬来一张板凳,豆娘还是不肯坐下,把脸背过去不好,不背过去又不行,手搓着衣角,脸颊蓦地红了起来。
  豆她爹托人寄了几次钱和书信回来,再后来,没了音讯。火船码头依旧忙碌,豆娘依旧喜欢跑到火船码头待一会儿,直到豆子长大了,她都没有等到豆她爹的消息。
  豆子恋爱了,对象拉着她的手,她低下头,脸像火烧般滚烫,泛着红。豆子想起娘脸上那一抹红。
其他文献
这是第几个雨天了?北京一连好几天雨一直下个不停,这雨好像包含了無数的惆怅,带着压抑许久的情绪一泻而下,像是懂得此时此刻宋欣媛的心情,只有一泻而下才能表达一二。  宋欣媛等的那个相亲的男人还没有来。不是他迟到了,是宋欣媛来早了,她不知道这次见面会怎么样。约见的地方就在公司楼下的咖啡店,宋欣媛在一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等他来,等雨停。还好,也不算浪费时间。  她端起一杯意式咖啡,苦涩的味道不由让她眉头一紧
期刊
十多年前,我是一名航空公司的飞行签派员,职责是放行飞机。那天我上早班,从5点多就开始做航前准备工作,为每一架早班飞机准备文件。在检查航行气象情报的时候,发现四川的一处机场没有发来当地天气报告。6点,早班飞机已经开始启动引擎了,天气报告还是没有到。我忙着放行飞机和临时调整航班,就把这个异常情况移交给了我的副班,请他去查明情况,如果没有拿到准确的降落机场天气报告,我这里因为缺少相关文件,就不能放行飞机
期刊
赵梓对赵莉说:“姐姐,我们是不一样的。”  作为一对漂亮的双胞胎,她们长得几乎一模一样,她们脸贴着脸时,仿佛是伟大艺术家精心雕琢完成的一对作品。只是妹妹活泼,眼神里都透着淘气劲儿;姐姐则不然,看上去更为文静。  赵莉不如赵梓有主意,穿着上也跟着妹妹走。妹妹上午去理发店剪了头发,姐姐跟着下午也去剪头发。外人看来,两个人走在一起就像是在照镜子。  有一次,只有姐妹俩在家,因为淘气,摔碎了一只翡翠镯子。
期刊
一天晚上,夜已深了,男主人踩着虚晃的步子回来,刚到门口就有一股浓烈的酒气喷过来。据说是参加一个聚会,因为高兴,喝了八杯酒,也喊了八支歌,兴尽归来,倒头便睡。  突然,一只老鼠撞过來,我倒了,发出了“哐当”的一声。男主人一个鲤鱼打挺起来,立即拽上女主人,夺门而出,并且大喊:“地震了!地震了!快跑!”  我知道,这是因为那只可恨的老鼠!可我却制止不了主人的行动。  女主人其实也还没醒,被男主人三下两下
期刊
时间在黑瓦灰墙上流转,推倒了老墙催长了蔓草,一切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模样。青年人从祠堂前走过,旁边晒谷子的阿婆停下手里的木耙望着他,青年人热情地向她打着招呼,寒暄了几句之后,继续向巷子里走去。  “丁零零”自行车铃声从青年人身后传来,他转头向后看,前方阳光刺眼,伴随着一阵欢笑声,一个女孩骑着自行车的身影渐渐清晰,还有一个男孩在她后面跑着追她,喊着:“湘姝,湘姝,等等我。”青年人转回头,几个中学生骑着自
期刊
我之所以称广西作家沈祖连(笔名:申弓)是小小说的“南天一柱”,不仅因为他是当代小小说的拓荒者之一,在整个小小说专业户中出版小小说作品集、由省级作协召开作品研讨会、加入中国作协和荣获省级政府奖等方面,都位居前列,而且还在于近30年来,沈祖连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创建了“广西小小说学会”,组织笔会、举办征文、开展评奖,带出了一支数以百人计的“小小说桂军”。  5.12大地震已过去十余年,关于那场地震留下
期刊
女人,不同于其他村妇高门大嗓、身板宽厚,她声音细碎、身如薄片。她逢人喜欢笑,可笑起来的样子不好看,像哭。  她和庄里人一样喜欢蹲着吃饭,吃起饭来架势很猛的样子,大口大口地吸溜面条,就着大蒜。  她身子骨弱,干农活儿不行,不只力气不行,技术也不中。地里的活儿,种子撒不匀,地蹚不平,收了包谷又漏了豆子。  在家里,家务也做不利索,一年四季家里家外邋里邋遢,鸡喂得像她一样精瘦,羊也瘦得只剩一身长毛。  
期刊
白岭圩粉店多,汤粉、拌粉、煮粉、炒粉,应有尽有。而最给白岭人长脸的当推“大石炒粉”,居然卖到680元一份,还供不应求。  白岭圩最受伤的莫过于粉店同行。大发粉店的老板林麻子就眼馋得不行,心想自己卖8元一盘的炒粉都顾客寥寥,他林大石凭什么卖出天价,难不成米粉里放了黄金和钻石?这不是挣钱,是在抢钱!林麻子甚至怨恨白岭圩上的人瞎了眼,只会跟风从众,并不识货。  林麻子来白岭开粉店两个月来,对林大石略有耳
期刊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也没有见到过海。  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  爷爷指着村子里有个半亩地大的池塘子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蛋子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块池塘子。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  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
期刊
“你看这村子里,人家都给祖先立碑了。”山明指指院子旁的那片坟地。  月光里,乳白色的大理石碑一座紧挨一座,密如丛林。  这些年,人们富裕了,纷纷给祖先修坟立碑。座座石碑精致漂亮,彰显着人丁兴旺,家族繁盛。越是豪华的石碑,越显示那家人经济实力雄厚。  他淡淡地说:“咋能看不见!”  “都立碑了,就爷爷奶奶坟头上光秃秃的,你心里咋想?”  “我们这里曾有个清代的翰林坟地,雄壮气派,雕梁画栋,如一座宫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