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效率的提高策略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yf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石柱县农村小学的现状是: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小学生无心向学的现象向比比皆是。要完成以上任务。这无疑给我们每一位农村数学教师提出了一个艰巨而严峻的考验。要想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让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我们教师必须从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着手。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效率 策略探究
  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是教育学生的最重要场所,因此,研究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而小学是学生开始受教育的打基础阶段,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很关键,因此,要加强对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笔者是教数学的,在此就总结一下在教学实践中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一、通过创造有趣味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本质上还是小孩子,他们的天性就是爱玩、对感兴趣的东西能够集中精力研究其中的秘密,而要他们在课堂中一直保持注意力是非常难的,除非教学的内容或者形式是他们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创造趣味环境,让他们有兴趣听教师的讲课并吸收和内化这些知识点。笔者一般是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教学小游戏来创造这种趣味环境,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并综合运用脑、口、耳、手等多种器官,让思维始终处于高度积极活跃状态,还可能会越来越爱学习、越学越有劲头。比如在教授数字如何确定大小关系时,笔者创造了一个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即在讲解完如何确定数字的大小关系知识点后,写一些包括个位数、多位数在内的几十个数字,每个学生发一个,然后让学生两个为一组开始比赛谁大,大的可以“吃掉”小的,然后被吃的同学就被淘汰了,然后赢得游戏的人进入下一轮比赛,这样反复多次后就得到了最后一个最大数。在这个游戏过程中要注意启发为什么大数比小数大、最后的大数有什么特点等,以在游戏中启发学生,让他们在乐趣中内化知识。
  二、创设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力保证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它能更好地解决数学教学中一些较复杂的,抽象性较强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同时也符合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现代教育和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教师在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熟悉的富有吸引力的现实数学学习情境,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思考和创造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数学学习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只有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我们教师在上每一节课前都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现实生活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富有吸引力的现实数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愿望,从而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1.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笔者事先设计了数扑克牌的游戏,设计的教学方法是首先按小组分,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其次在小组内进行二次分配。游戏是学生自己实践操作,而教师只是在教室中巡回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动手分配中发现问题,然后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后想办法去解决问题。游戏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不但积极思考,而且还能认真完成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2.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课堂上要想办法使用变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组织课堂,积极引导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使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笔者利用孔融让梨的故事导入新课,“有8个梨,我们现在有两个学生,每人分得几个梨?”回答的同时,笔者要求学生伸出手指来表示每一个人分得的数量。学生“有4个梨,平均分给2个学生,每人分得几个?”……最后说“1个梨,平均分给2个学生,每人得几个?我们该怎么分?”由此笔者导入新课。实际上这个导入就是创设了一个思考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实践、表现,学生由此也获得了一个成功的体验。
  三、把学习的话语权还给学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想办法,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思考、探索、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在课堂上只有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他们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人,他们才会有事可干,才会开动脑筋,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双创背景下,我国针对双创人才进行了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改革.本文结合国家最新政策,以PBL教学理念为基础,将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过程进行构建并阐述,探索出
【摘 要】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大纲目的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为此,已经有许多教师采用“故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本文就小学美术“故事教学”分析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达到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故事教学 实施策略  小学的美术课本身就是非常有趣的,加之学生可以从严谨的数学语文课中脱离出来对小
目的:无预兆的猝死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常见表现,然而研究表明大多数此类心血管事件起源于非血流限制的冠脉斑块。病理研究表明斑块成分是粥样斑块激发
【摘 要】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阶段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对他们来说就显得特别的重要,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形成小学生较好的锻炼意识和习惯,老师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养成学生终生体育的的意识。要让学生不仅现在喜欢上体育,还要对他们以后造就一个积极的影响,终身都喜欢上体育。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的积极培养和引导。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教学意识的确立对教师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