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BQ123 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E-、P- 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胰腺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xuns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动物模型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和P-选择素(selectin)的变化特点以及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T-RA)BQ123治疗后的改变.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 = 6),ANP组(n = 24),BQ123治疗组(ANP + BQ123,n = 24).采用胰腺实质注射牛磺胆酸钠的方法 制作ANP模型,制模后6 h用BQ123进行治疗,监测制模后24 h、48 h、72 h 和7 d血清淀粉酶活性;光镜下观察肺及胰腺组织白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观察胰腺组织E-选择素、P-选择素表达;RT-PCR检测胰腺组织E-选择素、P-选择素mRNA变化.结果 ANP组肺及胰腺内大量白细胞浸润,而BQ123治疗组白细胞明显减少.ANP组胰腺选择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水平,而BQ123治疗组较ANP组显著降低.结论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可通过调控ANP时选择素的表达水平,达到减少白细胞在局部器官浸润,保护器官功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慢性胰腺炎的病因构成.方法 回顾分析2001 ~ 2004年19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相关因素.结果 仅有12例(6.12%)病因不明确,184例(93.88%)患者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因相关因素存在.其中患有胆道系统疾病116例次(26.73%),吸烟92例次(21.20%),长期饮酒79例次(18.20%),胰腺疾病97例次(22.35%),高脂血症40例次(9.22%),自身免
假性胰腺囊肿多继发于急、慢性胰腺炎、胰腺手术后或胰腺外伤所致的胰液外渗或胰管断裂所形成的局部包裹性囊肿,亦有少数患者继发于恶性肿瘤或无明显原因.约有2/3的患者选用非手术治疗能够控制急性期症状,而另外1/3的患者需手术引流或切除囊肿[1].我院自1995年6月至2005年10月采用经皮囊肿穿刺外引流、内镜超声引导下经胃穿刺引流及手术内、外引流等方法治疗假性胰腺囊肿患者39例,报道如下。
儿童急性胰腺炎是常见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随着内镜技术发展,复发性胰腺炎应用儿童内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其病因,而且可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内镜治疗[1].现将长海院收治的3例儿童复发性胰腺炎报道如下。
由于著作权法未明确'数据库'的地位,与计算机程序结合在一起的电子数据库能否作为'软件'的一部分而接受法律的保护受到质疑.根据财务软件的构成,论证了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