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股静脉采血技巧及心得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0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对小儿股静脉采血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临床上股静脉采血方法已被国内外儿科的护理人员广泛应用。本文从小儿股静脉的解剖特点、采血前准备、穿刺前定位、进针角度、注意事项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股静脉采血是儿科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但又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操作,是衡量儿科护士技术操作水平的重要指标。采血失败即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又破坏了护患关系,甚至导致了医疗纠纷。
  1.小儿股静脉的解剖特点
  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内,股三角位于大腿的前上部,其上界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外上是髂前上棘,内下是耻骨结节,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外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在股三角上缘,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1】。大腿外展外旋,自腹股沟中点至股骨内侧髁上方连一线,连线的上2/3为股动脉的体表投影【2】。股静脉伴随股动脉,就在其内侧。新生儿把其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就是股静脉的体表投影【3】。注意左右两下肢股静脉存在明显差异,左股静脉位置较浅,而右股静脉位置较深【4】。
  2. 采血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2.1 做好对患儿家长的宣教
  2.1.1 告知家长采血目的及重要性 小儿股静脉采血时,经常会遇到家长的拒绝,即使同意并配合者,也是心存疑虑。所以,当护士不能一针见血或工作稍有疏忽时,家长对治疗及服务稍有不满时,采血就可能成为医患矛盾的一个导火索,造成医疗纠纷。因此,采血前的宣教工作至关重要。
  2.1.2 告知家长采血量 许多家长采血后往往抱怨采血量过多,而与护士发生争执,如果事先告知采血量,则能避免此矛盾。
  2.2采血物品准备
  2.2.1 常规采血物品 5-10ml注射器、7号或9号针头。一般选择7号针头?,对脱水严重、黄疸、高热、采血量多的患儿可采用9号针头。
  2.2 .2标本瓶、 血培养瓶的准备?需提前消毒瓶塞并上压无菌棉球,旁边备无菌针头,抗凝瓶需提前打开瓶塞。因小儿年龄小、血管细,而采血量与成人相似,故采血的时间相对较成人长,标本易于凝血,所以,采血前应做好一切准备。?
  2.3患儿的准备
  采血时患儿正确的体位是穿刺成功的基础,一般来说,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外旋、外展与躯体纵轴成45度角,臀下垫一小枕或沙袋,使腹股沟展平,小腿弯曲与大腿成90度角,另一腿伸直。
  2.4采血护士准备的心理准备
  患儿家长对采血的心理是复杂而又多变的,若护士又不能一次采血成功,很可能产生不良后果。所以,采血护士一定要树立信心,尽心准备,把每一次采血都当做是家长给予的最后一次机会。
  2.5助手准备
  人员充足时配助手1名,按压患儿,助手站在患儿头侧,用两肘及前臂约束患儿躯干及四肢,两手分别固定患儿两腿。
  3.穿刺点定位方法
  穿刺点定位是股静脉穿刺的难点,也是关键所在。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决定采血能否成功。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触摸法 触摸法是股静脉穿刺点定位的首选方法,也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可靠及穿刺成功率最高的方法:根据股动脉与股静脉平行走行的特点,于腹股沟中、内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后,自股动脉内侧0.5cm处为穿刺点或穿刺点选在腹股沟韧带中、内1/3交点下方1.0-1.5cm,股动脉搏动内侧0.3-0.5 cm处。较胖的患儿穿刺点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较瘦的患儿可直接在搏动点明显处穿刺,因较瘦的患儿皮下脂肪薄,股动脉和股静脉较贴近,且因股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好,不易误入。但有些较胖的或病情危重的患儿因股动脉触摸不清而不易使用。
  3.2 垂线法 肥胖儿、哭闹较剧及各种原因所致循环不良,使股动脉难以触清者,可采用此方法:从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沟,垂直交叉点内侧0.3-0.5cm處为穿刺点或以脐窝为中心向耻骨联合上缘与髂前上棘的联线作垂线,与腹股沟交叉点就是穿刺点。
  3.3 目测法 适用于新生儿 ,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
  而四肢较少,血管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动脉搏动不明显,尤其是循环衰竭的新生儿。目测法:患儿仰卧,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侧肉眼即可看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由缝匠肌与长收肌所形成,在此三角区下角顶点向内2/3处即为进针处。或将新生儿的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处就是股静脉的穿刺点。
  3.4 连线法 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与该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其内侧。或将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作为股静脉穿刺的定位标志,两下肢有差异。左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至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向内0.2-0.3 cm作为穿刺点,右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正中作为穿刺点。
  3.5 快速法 此方法一般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有利于节约时间。在腹股沟中点作为股静脉穿刺点。
  3.6 三指法 适用于新生儿。操作者握住患儿大腿肌肉最丰满处,中、拇指分别置于大腿内外侧,其指尖两点连线与腹股沟韧带平行,食指置于两点连线的中点上方,腹股沟韧带下方2 cm处穿刺点。
  4.进针角度
  4.1 垂直进针法 右手持注射器在穿刺部位垂直刺入,然后逐渐向上提针,并同时轻轻抽吸,见有回血时停止提针,抽取所需血量。
  垂直进针法适用范围:触摸法、垂线法、目测法及快速法。
  垂直进针法的优点 :在股静脉定位准确的基础上命中率高,损伤面小。
  垂直进针法的缺点:针头进入血管部分短,仅针头的斜面在血管内,活动范围小,不易固定,抽吸时易滑出血管,导致穿刺失败。
  4.2 斜角进针法 右手持注射器沿股静脉的体表投影方向进针,由浅入深,进针手法呈20-30 度,肥胖儿童加大角度为30-40度,见回血时抽取所需血量。
  斜角进针法适用范围:连线法、三指法。
  斜角进针法的优点:针沿着股静脉走向由浅入深进针,进入皮下及血管内针的长度较多,活动范围大,易于固定,抽吸时不易滑出。
  斜角进针法的缺点:损伤面积较大。
  5.注意事项
  5.1正确了解股静脉解剖位置,科学选择静脉穿刺点,避开股神经【5】,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患儿痛苦
  5.2有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此法,以免引起出血。
  5.3若穿刺失败,不宜在同侧反复多次穿刺。
  5.4如抽出鲜红色血液,提示穿刺误入动脉,立即拔出针头,压迫10分钟至不出血为止。
  5.5穿刺时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面色、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操作,穿刺后一般按压穿刺点3-5分钟,局部如有活动性出血,应延长按压时间,直到出血停止。
  5.6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腹股沟处易被大小便污染,穿刺前应充分消毒皮肤。
  5.7正确判断动脉血与静脉血,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6.小结
  儿科护士能熟悉小儿股静脉的解剖特点 ,采血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掌握了穿刺点定位方法和进针角度及釆血的注意事项 ,能顺利完成此项操作技术,减轻患儿的痛苦和恐惧,亦可减少儿科的投诉和提高服务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刘世华. 新生儿股静脉穿刺点三指定位法.护理学杂志,2002,17(4):245.
  2、 严振国.正常人体解剖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92.
  3、 鲁文军,李玲,马恒銮等.小儿股静脉穿刺的体表定位及穿刺方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6:42.
  4、 郑玉琴,严爱明.解剖患儿尸体探讨股静脉穿刺部位特点.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8:38.
  5、 刘淑芳,张敏. 股静脉穿刺的临床体会. 黑龙江医学,1995,4:3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本文对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关系进行Meta分析,以更好地帮助医院提高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用本文的关键词作为检索的关键词,所选择的数据库为中国期刊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同时通过文本文献进行检索,查找文献资料。结果:纳入实验的文献共有10篇,中文文献共有9篇,英文文献共有1篇,涉及到的研究对象共有2510例,冠心病患者有1255例,非冠心病患者有1255例。与非冠心病病患
期刊
胸外科患者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手术创面大、危险系数高,术后为了促进伤口的愈合、进行营养治疗等,使患者术后常需要各种管道,包括:经鼻胃肠减压管、十二指肠营养管、颈部伤口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纵隔引流管、腹部伤口引流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经鼻(口)气管插管、深静脉导管、尿管等。根据患者病情不同,所携带的管道数量达到3-8根不等。为了使患者治疗更安全,减少医生的抱怨,减轻患者的痛苦,作为护理人员应做出更
期刊
摘要:目的: 对狼疮性肾炎应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对其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72名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仅给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运用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就治疗总体有效率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男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男性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120例老年男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20例老年男性甲状腺癌患者中乳头状癌患者为42例,占总人数的35.0%;滤泡状癌患者为31例,占总人数的25.8%;未分化癌患者为33例,占总人数的27.5%;甲状腺髓样癌14例,占总人数的11.7%。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诊断,观察组使用标准MRI进行诊断,对比两组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对照组诊断方法的敏感79.8%,准确度78.6%,特异度77.8%,阳性预测值51.2%,阴性预测值93.8%,诊断破裂膝数为15个,未破裂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支气管炎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2例,根据14C-UBT检测结果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14C-UBT阳性,对照组32例14C-UBT阴性,观测两组发病情、病情缓解情况以及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WBC)。结果:观察组12例患者出现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率为30.00%;对照组18例患者出现慢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COPD并肺心病心力衰竭hs-CRP、BNP检测临床意义。方法:观察组:选择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随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检查hs-CRP、BNP水平以及动脉血检查。对照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检查hs-CRP、BNP水平。结果: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经过检测后,其hs-CRP、BNP水平更高,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5%;其次,不同心力衰竭程度的hs-CRP、BN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A双能量检查在诊断颅内动静脉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例经DSA检查确诊并行双源CTA双能量检查的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比较其双源CTA与DSA的检查结果,并比较其与另外20例经DSA检查确诊并行单源CTA检查的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辐射剂量。结果:20例患者接受双源CTA双能量检查,3例大型脑AVM(直径>6cm)与DSA检查结果一致,5例中型脑AVM(直径3~6cm)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在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姜黄素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不同实验模型中的作用,并基于1010例老年痴呆亚洲人的一个大群体调查进行了姜黄素效果的流行病学研究。结论:姜黄素能帮助几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其它衰老相关疾病明显改善健康状态,可能成为神经退行性疾病营养干预的候选药物。  姜黄素是从姜科、天南星科中的一些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化学成分,为橙黄色结晶粉末,味稍苦。研
期刊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常用新型糊剂在慢性牙髓炎一次性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本前瞻性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于收治的慢性牙髓炎患者154例(168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A组77例(82颗患牙):采用Cortisomol糊剂(法国碧兰公司)填充;B组77例(86颗患牙)采用Apexit Plus糊剂(列支敦士登Ivoclar Vivadent公司)填充。观察比较两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