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中的班主任问题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j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生活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段真实的“人生”旅程。在这段旅程中,有些经历如过眼烟云稍纵即逝不留任何痕迹,有些经历却积淀于心灵和大脑,化为个体人格与命运的有机组成。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生活”的,并且,每个人都通过这种交往和互动学习生存、发展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所以说,班级生活为学生的交往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可能。一个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班主任,一定会用心经营班级生活,通过班级生活去促进学生真实的生命成长。
  然而,当前很多中小学的班级生活不能不令人心忧:或者是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或者是课堂学习生活的简单延续,因而缺少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缺少因主动经营而形成的班级成员共同的兴奋点和凝聚力,良好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自然也就无从谈起了。
  本文从班级生活的广度、节律和深度这三个维度,探讨班主任在经营班级生活中的问题及成因。
  
  一、班主任班级建设价值观的狭隘导致班级生活的狭隘
  
  班级建设应该是为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而展开的教育实践,是学生学校生活有血有肉的重要组成。然而,有部分班主任却简化或异化了班级建设的主旨,使班级建设只剩下一个“躯壳”。
  1. 把班级生活简化为学科生活
  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有部分班主任将班级建设的价值定位于辅助学科教学。他们鼓励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埋头苦读圣贤书”;他们引导学生将班级生活的重心偏向学科学习,使班级成了高分者的乐园,同伴关系也成为单一的学习成绩竞争者。那些在学科学习中暂时失利的学生因此无法从班级生活里找到自身发展的立足点,甚而会迷失发展的方向。这样的班级生活,因为内容的单调枯燥而使学生失掉了多元个性充分发展的机会和平台。
  2. 把班级生活异化成制度生活
  一部分班主任将班级建设的价值定位于班级管理,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对学生的管教和约束,追求的是班级不出乱子,家长没有意见。在这种班级建设价值观的驱使下,班级生活可能只是最初的制度建立以及后来一成不变的制度维护。这使得班级制度建设因失去生活的土壤而显得冷漠、机械,缺乏民主和人性化,班级生活异化成了班主任自上而下的灌输与管束,学生的自主体验以及参与班级创建的权利被剥夺了。
  因为缺乏民主氛围,班级成员之间丢失了许多对话的可能,因而彼此很难获得精神交流和价值分享。平时,我们确实会发现具有这样一些品质的班级:学生行为规范,班级纪律严明,但是班级缺乏核心精神文化的引领,学生对班级和同伴的感情相对比较淡漠。
  3. 把班级生活固化为组织生活
  长久以来形成的班级管理形态,使一小部分班主任将班级内部的组织建设看成是班级建设的全部。在这样一种班级建设价值取向的导引下,班级生活与班级内各类组织建立的过程相互重叠。班级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围绕着组织职能的形成和作为而展开。班委以及中队委甚至是小队委,乃至各科课代表、各类班级小岗位,组织形态丰富严谨,也确实促使班级表面的生活朝着井然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当这一组织形态相对“固化”或者缺乏与班级活动的有效沟通时,它也会失去其生命力。这样的组织建设同样违背了“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的初衷。
  班级生活的价值具有多维综合性,而上述三种片面的班级建设价值观,都不能将班级生活聚焦到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上去,也缺少了生活应该具备的鲜活性。当我们从学生生命成长的价值取向出发,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样的班级生活的局限和失误。
  
  二、班主任班级建设规划性的缺失导致班级生活节律紊乱
  
  具有强大教育影响的班级生活绝不是自发的,它需要前期用心规划、潜心研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班主任老师头脑中缺乏对班级建设的愿景,应景性的班级工作,随意又率性的教育行为,导致班级生活缺乏动静结合、张弛有度、循序渐进的节律与美感。这样状态下的班级生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 以已有运行轨迹为轴心的班级生活
  以班级已有运行轨迹为轴心的班级生活,是指班级按照已经形成的惯性运行的生活。每一天,这样的班级生活,都会照例从有序的早读课开始,随着放学后值日生值日工作的结束而结束。但是这样的班级生活没有任何的“热点”可言,没有任何的“情趣”可言,一切都按部就班。这样的生活可以展现班主任的管理技能,却不能激发学生们的“激情”。长此以往,班主任可能“省事”,而学生真实的生命成长将黯然失色。
  2. 以班级内突发事件为轴心的班级生活
  以已有运行轨迹为轴心的班级生活,当遭遇到班级突发事件时即被打破。一石激起千层浪,班级生活或者会因为这些特殊的人物与事件而变得纷繁复杂起来。这种情况下,班主任随机的教育行为,也许会产生相当的效果。但是,突发事件是偶然的,也许每周都会发生,也许几周都碰不上,也许几周发生的突发事件都具有相同性质。而以班级内突发事件为轴心的班级生活带来的教育影响也是因人而异的。再说,班级生活是群体的生活,是绝不能以“个体事件”取而代之的。
  3. 以外围活动为轴心的班级生活
  班级处在学校这个大环境中,又与相邻的几个班级同在一个年级组,势必会遇到许多校级及年级层面的活动,这可以使班级生活获得丰富的外部支持。但是,当班级生活只是因着这些外部活动而跳动脉搏时,班级生活的自身节奏就被彻底打破。常常会发生这样的状况:有时一个月里,外部活动很多,班级生活很繁杂;而有时则什么活动也没有,班级生活一片沉寂。现实工作中,缺乏规划性的班主任会觉得无力应对这方方面面的活动,原因在于他们往往不能将这些活动纳入到班级生活的自行轨道中来。
  上述三种班级生活的类型,班级生活的推进或依赖于班级的惯力,或依赖于外力,唯独缺少的是班级自身的内驱力。只有班级生活朝着规划好的方向有计划、有节律地运行时,才不至于因为习惯而因循守旧或者因为一味跟着外部的节律而乱了自己的方寸。
  
  三、班主任对班级生活缺乏敏感导致班级生活不能向深层次推进
  
  这一点建立在上述两点的基础之上。班级生活的推陈出新依赖于班主任老师对班级工作的不断反思和再设计、再实践。而对班级生活不敏感的班主任,对班级生活推进过程中产生的教育资源缺乏敏感,很多良好的教育资源、教育契机到他那里就白白流走了,班级生活仍是死水一潭。这样的班主任所经营的班级生活都是点状的,前后无法沟通起来,也无法向深层次推进。要知道,班级生活因为涉及方方面面才变得丰富多彩,班级生活也因为科学合理的规划才变得既有节律又富有教育張力。由于生活是在不断生成中推进的,所以更需要班主任始终保持对班级生活的高度敏感,将班级生活中的资源转化为教育的灵感和契机,使班级生活朝着纵深发展。事实上,一个不潜心于班级生活经营的班主任老师,永远也不会有“灵感一现”的快乐。
  作家周国平先生多次倡导人们应该重视心智生活。班主任的这份工作,应该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更是一份能使人获得内在自由和充实的生活。唯有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并将这种思考与外部工作建立恰当的联系,才能享有这份职业所特有的自得其乐的心智生活。到那时,身处班级生活中的班主任,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会与孩子们一样丰富起来呢?
  (责 编 若 洋)
其他文献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因此,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非常重要。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训练学生的语感。    一、创设情境,训练语感    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而想象必须有特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运用形象思维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出课文中所描写的艺术形象,产生“内心视像”,这样学生才会有身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