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法舒地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盲法分别给予盐酸法舒地尔联合辛伐他汀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结果:盐酸法舒地尔联合辛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且不良反应少。结论:采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见效快,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盐酸法舒地尔 辛伐他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026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男26例,女16例;年龄50~74岁,平均61.2岁,病程10分钟~24小时;并发高血压8例,2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4例,冠心病2例;治疗前颈内动脉型24例,椎-基底动脉型18例,发作次数3.1±2.3次/日。对照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48~75岁,平均59.3岁;病程10分钟~24小时,并发高血压6例,2型糖尿病3例,高脂血症5例,冠心病2例;治疗前颈内动脉型23例,椎-基底动脉型15例,发作次数3.3±2.5次/日。两组患者年龄、性别、TIA类型及发作次数、主要并发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TIA标准,且每次发作次数≥1次,并于治疗前及病程(24~48小时)后检查头颅CT无新梗死灶。TIA患者行血脂化验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脂异常。
  治疗方法: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包括休息、补液等),治疗组用盐酸法舒地尔30mg+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8小时1次,辛伐他汀20mg,1次/日,睡前服,均连用14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或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日,14天为1个疗程。两组中血压最高达170/110mmHg,未给予降压治疗,合并糖尿病者给予相应治疗,使空腹血糖维持在6.0~8.0mmol/L,未使用其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疗效判断标准:①速控或基本痊愈:日平均发作次数≥1,在治疗开始后3天发作控制者;②有效:发作在3~15天内控制;③无效:发作在15天内未控制;④恶化:转为脑梗死。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讨 论
  TIA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或视网膜的功能缺损,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多在1小时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小时,不遗留任何后遗症状。
  TIA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心脏病、血液成分改变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病因及多种途径有关,学说很多,主要有微栓塞学说、血流动力学危象学说、脑血管痉挛(CVS)学说、颅内血管炎和脑盗血综合征等。TIA按其临床特点分为颈内动脉系统TIA与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期频繁发作的TIA更是脑梗死的特级警报,4%~8%的完全性卒中发生在TIA之后。因此应积极有效干预治疗,防止脑梗死的发生。TIA发作期是预防脑卒中的黄金时间,微栓子学说是目前解释TIA发病机制的主要学说。
  盐酸法舒地尔分子结构为5-异喹啉磺酸胺衍生物,属于Rho激酶抑制剂。Rho激酶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它是小G蛋白Rho的下游作用底物,其主要通过抑制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LCP)的活性来上调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MLCP)磷酸化水平,增强平滑肌收缩,参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发生,故有效抑制Rho激酶活性可能为CVS的预防开辟一条新途径[1]。法舒地尔通过增加MLC磷酸酶的活性扩张血管,而丁咯地尔则通过拮抗血管平滑肌α受体使血管扩张。可以从根本上抑制CVS的发生、扩张血管、选择性高。
  辛伐他汀在治疗TIA中的作用机制包括:①降脂功能:降低LDL-C,有利于斑块内脂质的清除,减少泡沫细胞形成和LDL-C对内皮细胞的毒性。②非降脂功能:改善内皮功能,内皮细胞在维持正常血管张力和预防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高胆固醇血症损害内皮功能,内皮功能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的特征之一,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功能,他汀类药物抑制血小板功能,机制可能与减少TXA2的生成和调节血小板膜的胆固醇含量有关。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血小板和红细胞的胆固醇含量降低,这可降低红细胞的致栓性,可抑制损伤血管的血小板沉积,减少血小板血栓形成[2]。增加斑块稳定性,他汀类药物增加斑块稳定性是通过降低脂质水平,减少巨噬细胞聚集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生成而综合实现的。③他汀类药物抑制血管的炎症反应:在动脉硬化病变发生发展直至最终血栓形成的各个阶段,炎症活动起着根本作用。C反应蛋白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是人体非特异炎症的敏感性标志物之一。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同时可抑制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
  本资料研究表明,盐酸法舒地尔联合辛伐他汀组疗效优于丹参组,二者联用,不仅使TIA的发作次数减少,而且LDL-C和TG水平明显降低,避免进展为脑梗死,二者作用叠加、互补,临床疗效好,且未发现低血压、皮疹、出血等不良反应,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炜疆.Rho激酶与脑血管痉挛.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2005,25(10):896-900.
  2 使旭波,胡大一.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6,18(5):334-335.
其他文献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资产阶级在“九&#183;一八”事变后提出的抗日救亡主张,对当时国内政治时局产生了
研究发现,硼钼杂多酸能与罗丹明B形成缔合物,导致罗丹明B的荧光发生静态猝灭,以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测定痕量硼砂的新方法。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当λex/λem=540/582nm,硼砂浓度在2.4~108
摘 要 目的:探讨中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对58例诊断为脑卒中的中青年患者进行调查及评分,并将数据录入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青年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7.93%,抑郁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病灶的部位等无明显关系,而与神经功能缺损、烟酒嗜好、合并高血压等有一定关系。结论:中青年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所以应重视中青年卒中后抑郁的早期预防和诊治
【正】 杜甫的诗歌创作素有“集大成”之说,从《诗经》至汉魏六朝之苏李、曹刘、颜谢、徐庾等都给予杜诗的创作以巨大影响。其中,梁--北周的望乡诗人庾信,便是给杜甫的诗创作
应用循环伏安法(CV)和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在玻碳电极(GCE)上对二氯喹啉酸进行了研究,发现二氯喹啉酸在pH=2的B-R(Britton-Robinson)缓冲底液中于+0.954V(vs.SCE)左右产生一个尖锐的阳
西汉时期,儒家经学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和正统学术,对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经学的繁盛为史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为史学编撰准备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研究发现,在硝酸介质中,Ce(Ⅳ)氧化连二亚硫酸钠产生较弱的化学发光,奥美拉唑可以大大增强此发光,由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奥美拉唑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法的线性范
【正】 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风俗习惯。不同的风俗习惯是不同民族的特点之一。古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各个民族都把祭祀做为社会生活的大事。各个民族由于所处社会发展阶
【正】 中国内战爆发后,撤归日本人的工作被中断,以东北地区为主的数万日本人不得不被留了下来。大约有八千多日本人支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参加新中国的建设,而其中约有三千
摘 要 目的:观察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总结临床经验。方法:412例临床诊断为早孕者自愿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终止妊娠。结果:完全流产381例,完全流产率92.47%,不全流产31例,不完全流产率7.53%。结论:完全流产率与妊娠49天内及不同孕产次数关系不大,妊娠囊B超值>30mm完全流产率明显低于妊娠囊B超值<30mm。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终止早孕是一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