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伴肱骨干骨折

来源 :中华创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x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伴肱骨干骨折的疗效。

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1998年7月— 2015年7月收治的58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伴肱骨干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27例;年龄18~86岁,平均63岁。按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42例,四部分骨折16例,其中合并肱骨头压缩性或劈裂骨折4例,伴发肩关节脱位38例。肱骨干骨折按部位分类:上1/3骨折36例,中、下1/3骨折19例,肱骨干多段骨折3例。均应用骨折解剖复位、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根据Neer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18年,平均8.6年。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24周,平均14.5周。Neer评分:优23例,良25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83%。术后无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前屈上举功能受限6例;1例肱骨头部分坏死,应用冲击波治疗;1例切口愈合欠佳,远端渗出血性液3周,经换药治愈。

结论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伴肱骨干骨折疗效显著,患者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评价不同浓缩红细胞(PRBC)∶新鲜冰冻血浆(FFP)比例对创伤大输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7年1月— 2015年6月收治的210例初始24 h输PRBC≥10 U的成人创伤大输血患者,并按24 h内PRBC ∶FFP比例分为四组:A组(PRBC ∶FFP≤1,41例)、B组(1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时尺神经前移与非前移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08年1月— 2015年12月74例肱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46例;年龄32~83岁,平均63.2岁。骨折按AO分型:A2型7例,A3型4例,C1型14例,C2型28例,C3型21例。根据术中尺神经的处理方法分为前移组(43例)和非前移组(31例)。比较两组手术时
目的探讨单一外侧切口和内外侧双切口治疗肘关节三联征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0年7月— 2013年6月手术治疗的57例肘关节三联征患者,按手术入路分为单一外侧切口(A组,32例)和内外侧双切口(B组,25例)。A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40.2±3.3)岁。B组男18例,女7例;年龄(39.1±2.6)岁。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
期刊
目的探讨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3年10月— 2015年10月收治的96例老年移位的闭合性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44例;年龄62~74岁[(68.2±1.4)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两部分骨折27例,三部分骨折57例,四部分骨折12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组(观察组)和解剖钢板内固定组(对照组
期刊
目的探讨超声辅助下经皮微创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 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24例,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8~50岁,平均30.5岁。MRI检查示跟腱完全断裂,受伤至手术时间1~3 d。均在高频超声辅助下,采用改良经皮微创缝合跟腱断端。记录手术时间,观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
期刊
目的探讨TOI分型对创伤性T型寰枢椎脱位(AAD)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2年1月— 2015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T型寰枢椎脱位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38.4±14.7)岁。TOI分型:T1型15例,采用外固定治疗或非融合内固定治疗;T2型17例,采用融合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寰齿前间距(ADI)、脊髓有效空间(SAC)、寰枢关节活动度、Symon和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