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贸易政策审议(以下简称“审议”)的目标就是促进各成员认真遵守WTO规则,更好地履行义务和承诺。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WTO成员,参加审议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各成员均可通过审议来了解其他成员的贸易政策,就各自关注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必要时表达自己的质疑和诉求,同时各成员也都有义务向其他成员介绍自己的贸易政策,增加彼此间的透明度。
重视审议的作用
由于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不增加成员的新承诺,也不像争端解决机制那样对成员间的贸易争端做出裁决,可能会有人认为这种机制既然不构成具体约束,就没必要对其予以重视。实际上,通过审议了解其他成员对我们有关政策、措施的理解和看法,对于我们化解矛盾、合理处置争端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审议来督促其他成员认真遵守规则,切实履行自身的义务。另外,作为一个加入WTO仅九年的成员,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理解WTO规则的另一种渠道。
本次审议前,世贸成员共向中国提交了1500多个书面问题,创造了历史纪录。此次政策审议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原因有三个:
首先,与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密不可分。第二,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措施,这些措施备受其他成员的关注。第三,中国的贸易格局呈现多元化,与中国有重大贸易利益关系的成员越来越多,因此,不仅传统上的贸易大国对审议一如既往地关注,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成员也对中国的贸易政策给予了更多关注。
中国没有停止改革开放的步伐
中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此次审议的一大焦点,有的成员认为中国政府过多地干预了经济生活,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不足,欧美甚至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在放慢。
我认为美国等成员所持的中国改革开放步伐正在放慢的观点是错误的,中国没有停止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个人认为,美欧等成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是最大的外部受益者,因此对中国的政策始终非常关注,对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变化,他们有着十分复杂的心态,既希望从中国的经济崛起中继续获益,又害怕中国自身实力增强后挤占他们的原有份额。因此,当他们的既有利益受到影响时,美欧等成员往往会要求中国做出新的承诺或者进一步开放市场。美欧等仅从自身利益受影响的一个局部来判断中国改革开放总体方向,这种方法是片面的。
当然,作为一个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中国仍有许多方面亟待改革,政府对某些经济领域的干预程度仍然较高,这是由中国的体制现状和所处的改革阶段决定的。因此,我们的改革任务仍然很重,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上仍需不断前进。
审议对政策制定有参考、监督作用
对于政策制定、执行而言,贸易政策审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与监督机制。以财政部的工作为例。
财政部的贸易政策审议工作是在商务部的牵头领导下开展的,财政部的牵头工作由关税司负责。
此次审议,我们总结了前两次的经验,对于一些热点和重点问题及早做了准备,相关材料准备得比较充分,对于有关问题的解释也更合理和深入。此次审议,各成员对我国的关注从过去较为偏重中国履行加入承诺的情况转向中国对WTO规则的全面遵守以及承诺履行完毕后的进一步开放市场等方面。
通过审议,财政部了解到了其他成员对我国财政政策、影响贸易和国内生产的诸多政策的评价,也看到了其他成员在WTO规则理解上与我们的差异。全面了解外界关注,对我们今后进行政策调整提供了参考,有些矛盾、关注可以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予以化解和解决,避免政策出台后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减少政策的频繁变动。另外,通过审议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增强了对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外部监督。
继续有效发挥审议机制作用
在应对审议工作方面,中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相关素材,对外界提出的一些关注、质疑进行及早分析,是做好审议工作的两个有力工具。
经过三次审议,我们注意到,成员们关注的问题往往是长期存在的,通过双边机制、其他多边场合等发现重点、难点问题可以使我们在审议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在此次审议会议召开之前,财政部配合商务部对几个重点问题做了应对预案。这些问题都是在审议准备过程中和一些多、双边交流机制中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我们判断这些也将成为审议中各方关注的重点。从最终结果来看,所有的重点关注问题均涵盖在我们已准备的范围内,预案对审议的顺利完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跟踪、了解相关政策的发展和变动(包括背景、目标、实质内容、影响范围等),对全面把握应对原则、合理解读政策措施非常重要,这也决定了审议工作完成质量的高低。
尽管已有三次审议的经验,我们在应对贸易政策审议方面已经较为成熟,但我们在参与对WTO其他成员的贸易政策审议方面稍显不足,我认为主要是由于我们缺乏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机构的支持和参与。以财政部为例,参与对其他成员的审议,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对该成员的经济环境、贸易政策、我国企业和产品受影响程度等进行深入研究,但由于政府部门很难在此方面投入大量人力,而财政部门与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等组织在此项工作上的合作又比较薄弱,因此参与其他成员贸易政策审议的程度不深,不能有效发挥审议机制应有的作用。
同时,中国企业和地方政策制定者在审议中的参与程度还十分有限。目前,其他成员已经在审议中提出了与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有关的问题,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使地方政府对审议机制深入了解,并逐渐成为审议工作的参与者。对于企业而言,特别是一些对外有大额投资、贸易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集中力量,通过审议提出自己的关注,表达自身利益。
(作者为财政部关税司调研员)
重视审议的作用
由于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不增加成员的新承诺,也不像争端解决机制那样对成员间的贸易争端做出裁决,可能会有人认为这种机制既然不构成具体约束,就没必要对其予以重视。实际上,通过审议了解其他成员对我们有关政策、措施的理解和看法,对于我们化解矛盾、合理处置争端正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审议来督促其他成员认真遵守规则,切实履行自身的义务。另外,作为一个加入WTO仅九年的成员,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理解WTO规则的另一种渠道。
本次审议前,世贸成员共向中国提交了1500多个书面问题,创造了历史纪录。此次政策审议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原因有三个:
首先,与中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断上升密不可分。第二,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一揽子措施,这些措施备受其他成员的关注。第三,中国的贸易格局呈现多元化,与中国有重大贸易利益关系的成员越来越多,因此,不仅传统上的贸易大国对审议一如既往地关注,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成员也对中国的贸易政策给予了更多关注。
中国没有停止改革开放的步伐
中国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此次审议的一大焦点,有的成员认为中国政府过多地干预了经济生活,贸易政策的透明度不足,欧美甚至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在放慢。
我认为美国等成员所持的中国改革开放步伐正在放慢的观点是错误的,中国没有停止改革开放的步伐。我个人认为,美欧等成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是最大的外部受益者,因此对中国的政策始终非常关注,对于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变化,他们有着十分复杂的心态,既希望从中国的经济崛起中继续获益,又害怕中国自身实力增强后挤占他们的原有份额。因此,当他们的既有利益受到影响时,美欧等成员往往会要求中国做出新的承诺或者进一步开放市场。美欧等仅从自身利益受影响的一个局部来判断中国改革开放总体方向,这种方法是片面的。
当然,作为一个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中国仍有许多方面亟待改革,政府对某些经济领域的干预程度仍然较高,这是由中国的体制现状和所处的改革阶段决定的。因此,我们的改革任务仍然很重,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上仍需不断前进。
审议对政策制定有参考、监督作用
对于政策制定、执行而言,贸易政策审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与监督机制。以财政部的工作为例。
财政部的贸易政策审议工作是在商务部的牵头领导下开展的,财政部的牵头工作由关税司负责。
此次审议,我们总结了前两次的经验,对于一些热点和重点问题及早做了准备,相关材料准备得比较充分,对于有关问题的解释也更合理和深入。此次审议,各成员对我国的关注从过去较为偏重中国履行加入承诺的情况转向中国对WTO规则的全面遵守以及承诺履行完毕后的进一步开放市场等方面。
通过审议,财政部了解到了其他成员对我国财政政策、影响贸易和国内生产的诸多政策的评价,也看到了其他成员在WTO规则理解上与我们的差异。全面了解外界关注,对我们今后进行政策调整提供了参考,有些矛盾、关注可以在政策制定过程中予以化解和解决,避免政策出台后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减少政策的频繁变动。另外,通过审议增加政策的透明度,增强了对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外部监督。
继续有效发挥审议机制作用
在应对审议工作方面,中国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在日常工作中积累相关素材,对外界提出的一些关注、质疑进行及早分析,是做好审议工作的两个有力工具。
经过三次审议,我们注意到,成员们关注的问题往往是长期存在的,通过双边机制、其他多边场合等发现重点、难点问题可以使我们在审议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在此次审议会议召开之前,财政部配合商务部对几个重点问题做了应对预案。这些问题都是在审议准备过程中和一些多、双边交流机制中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我们判断这些也将成为审议中各方关注的重点。从最终结果来看,所有的重点关注问题均涵盖在我们已准备的范围内,预案对审议的顺利完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另外,在日常工作中,及时跟踪、了解相关政策的发展和变动(包括背景、目标、实质内容、影响范围等),对全面把握应对原则、合理解读政策措施非常重要,这也决定了审议工作完成质量的高低。
尽管已有三次审议的经验,我们在应对贸易政策审议方面已经较为成熟,但我们在参与对WTO其他成员的贸易政策审议方面稍显不足,我认为主要是由于我们缺乏政府部门以外的其他机构的支持和参与。以财政部为例,参与对其他成员的审议,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对该成员的经济环境、贸易政策、我国企业和产品受影响程度等进行深入研究,但由于政府部门很难在此方面投入大量人力,而财政部门与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等组织在此项工作上的合作又比较薄弱,因此参与其他成员贸易政策审议的程度不深,不能有效发挥审议机制应有的作用。
同时,中国企业和地方政策制定者在审议中的参与程度还十分有限。目前,其他成员已经在审议中提出了与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有关的问题,可以以此作为切入点,使地方政府对审议机制深入了解,并逐渐成为审议工作的参与者。对于企业而言,特别是一些对外有大额投资、贸易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集中力量,通过审议提出自己的关注,表达自身利益。
(作者为财政部关税司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