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高校中国画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美术文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vhfdv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师范类高校中国画专业在生源质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在教学理念上,中国画专业需要转变传统思维定势,以中国画为本,突出师范类高校的特色;在教学内容上,中国画专业需要增设必要的高质量选修课程,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中国画专业需要灵活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其他文献
设计素描不仅要求学生有足够扎实的基础造型能力,还对他们的设计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说基造型能力是基石,那么创意思维就是基石之上建立起的华丽建筑.在引导学生形成创意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设计过程中的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创作的个性化以及创作素材的积累.
威廉·布格罗(1825-1905年)是19世纪法国学院派画家,他一生都专注于艺术创作,并创作了众多造型严谨、体态唯美、细致入微的油画作品,是法国新古典主义后期的代表人物.研究布格罗的绘画艺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布格罗绘画艺术的了解,还能深入了解布格罗生活的那个时代的艺术发展状况.本文首先介绍布格罗的生平,然后对各个时期布格罗绘画题材的变化进行简要分析.
在信息时代,社会快速发展,艺术设计专业既有许多新机遇,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观念、教学课程、培养方式等都需要做出相应的创新性调整,以促进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特点、发展要求、课程存在问题以及创新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提出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实践教学课程的发展策略.
城市雕塑的价值在于它是大众与物的中介,能赋予物意义.本文从符号学双轴关系理论中的组合轴和聚合轴视角出发,对城市雕塑创作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举例说明城市雕塑合理利用这对组合关系能达到的理想艺术效果.
本文以新型“竞-教”模式作为产教融合研究的出发点,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发展角度,通过阐述环境设计专业新型“竞-教”模式概念,对该模式下的教学改革从教学思维训练、构建团队协作课堂平台、激发学生创新兴趣点、教学手段多元化、兼具实用与可操作性、调整适用课程类别、整合校企资源等方面进行研究规划,探索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发展道路.
在生态文明建设及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时期,乡村景观生态设计承担的新使命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大政方针要求,保护修复自然生态,打造美丽宜居城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农村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为指导,以浙江省台州市莆田村为例,简要阐释美丽乡村建设中生态景观设计的影响,探究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生态设计的价值,分析美丽乡村建设中景观生态设计的要点.
本文立足于广东白云学院“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在进行深入探索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校内实验为基础、校外企业实习为延伸、参赛参展为补充、创新创业为拓展“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七公里的木扎提河北岸崖壁上.石窟中独特的壁画风格和洞窟类型显示出佛教经西域向东传播的轨迹,它是在佛教传播过程中经过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形成的产物.本文以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天相图为首饰设计的出发点进行阐述,目的是将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首饰设计创作相结合,并以此研究引导笔者的艺术创作.
目前,“互联网+”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十分明显,其为翻转课堂这种新颖的授课形式提供了技术上的有力保障.本文通过分析艺术设计教学的特点,论述翻转课堂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互联网+”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发展过程,于明清时期发展至巅峰.由于种种原因,传统木结构建筑不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现代木结构建筑应运而生.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与风靡一时的解构主义建筑为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在解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上,笔者尝试进行传统木结构现代化转译的设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