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中的信号

来源 :语文世界(高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ge2283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汤档案】
  小说家、教育家、学者,中国小说学会常务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汤吉夫先生是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共生的作家,三十年来一直笔耕不辍。出版了《汤吉夫短篇小说集》《汤吉夫中篇小说选》《汤吉夫小说选》《朝云暮雨》(长篇小说),报告文学《郭书俭印象》,以及随笔集《津门乱弹》《湖边记忆》等。近期出版了中篇小说《遥远的祖父》、长篇小说《大学纪事》以及随笔集《书斋内外》。应该说汤吉夫先生是以写小说见长的学者型作家,但他的杂文、随笔因其学养的深厚,同样精彩。这里编发的是《书斋内外》的部分篇章,以飨读者。
  
  朋友从东瀛归来,告诉说在日本有一句非常流行的广告词是:“抽点时间,多和孩子们谈谈”(大意)。我听了,先是惊异,然后就是一头雾水。在我想来,这则广告一点都不商业,怎么会“非常流行”呢?也许是公益广告,但公益广告不用说“非常”,连“流行”都很难,不信你可以看看咱中国的公益广告,哪个能“流行”得起来?
  但朋友的话不虚。因为另一位从日本回来的朋友很快就证实了它。
  这自然引起我的深思。一则普通的广告词能够广泛地流行,总会是有它的道理的。
  在我看来,这则广告所透露出来的信息,一是日本青年当下的文化状态,二是这种状态引起了有责任感的日本人的重视。这广告词的作者肯定是站在日本的民族立场,提请中年以上的家长,关注这一广泛存在的文化危机问题。
  无独有偶,这几年在中国流行歌坛上也有一首很流行的歌曲,叫做《常回家看看》。陈红小姐的每一次深情的演唱,都很能打动人心……特别是如我一样的上了些年岁的人。这歌当然是劝谕青年的,希望青年人不要只顾了事业,而忘记回家去看望老人。歌曲没有说明回家看看的意义,也许主要着眼于是对老人的慰藉。和东瀛的广告牌词一样,这歌曲里也包含着一种劝导的意味。
  但我们的青年人需要劝导吗?我看是需要的。青年人回家看看,说到底不仅仅是为了给老人“捶捶后背揉揉肩”之类,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加强代际之间的交流。在迅速前进的生活里,老年人也许会显得老旧,但不要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是,不要认为他们是被生活甩掉了的人。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也有更多的本民族文化传统,常回家看看,其实是对双方都有益的事情。歌曲里不是唱道,“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吗?这就是交流,是代际间的交流。
  陈红的歌曲取的是完全的青年立场。在她的歌中,母亲就是喜欢唠叨的,父亲就是会张罗饭菜的,老人们最贪图的就是平平安安和团团圆圆的。这显然是青年人心中的那种老人,是一种单向度的理解。如果换一种老年人立场,情况也许就不是这样。不过,常回家看看总比不回家看看好,只是若把回家看看仅仅看作是尽点孝道,帮着老人“洗洗筷子刷刷碗”之类,是不可能做到“常”的,回去过几次以后兴许就烦了。一定要“常”,那也是受了伦理方面的约束,是不大情愿的。
  但无论如何这是个信号,说明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存在着两代人之间的隔膜。这种隔膜恐怕主要是由青年人引起的,他们忙于工作、忙于事业,而较少顾及到老人,于是才有了这种劝导。但这还不够,常回家看看里,还应当有交流的意思,有文化传递和继承的意思。在这个意义上说,陈红的歌似乎没有日本的那个流行的广告词深刻。所以我们似乎也应当关注一下这个问题。
  (天津《今晚报》2001年11月21日)
其他文献
【美的品味】  感恩乐助  云南一考生  助人为乐,乐善好施。  ——题 记  至仁孔子  孔子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以“仁”为主,他乐善好施,以爱人之心爱人,帮助别人。他广收弟子三千,孰不知,他从不收取弟子学费,只叫他们平日交些米粮而已。他游历各国,帮助平民百姓,亦帮助各国提谏良言治国,而不取回报。  他的思想源远流长,他的壮举世人瞩
期刊
我们介绍了猜谜和制谜的四种基本“格”——秋千、卷帘、徐妃、求凰。我们以后还要陆续谈一些其他的谜格。一条构思精巧的灯谜就是一件玲珑的艺术品,虽然有人认为是“雕虫小技”,技艺虽小,但是文化蕴含很博,智慧闪光很亮,文字学问很深,小小灯谜给人以极丰富的想象。有时我们从谜面上看到似是而非、时隐时现的句子,往往苦思莫解,但是一旦顿悟,妙趣无穷,寥寥数言,形象深刻,简直就是一首诗,一幅画。  比如有这样一条谜:
期刊
今年2月11日,是《汉语拼音方案》颁布50周年。两千多年前,中国第一个封建集权国家推行“书同文”,将中国的文字统一。两千多年后,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汉语拼音的出现,让中文走向世界。已为汉语拼音的普及和研究工作了半个多世纪的、今年102岁的语言文字专家周有光说,50年来,汉语拼音的应用扩大,快速惊人。原来主要应用于教育领域,现在显著地应用于工商业领域;原来主要是小学生的识字工具,现在广泛地发展为信息传
期刊
(一)  提到“材料丰富,论据充实”。 这,大概是许多学生写作文时最底气不足的了。“写作文没材料,没论据,无米下炊呀”。其实,在学习、生活中大有资源可用。只是我们没能很好地挖潜,没能找到与作文的转接点,为我所用。 那如何使得材料为我所用呢?  (二)  第一,挖潜“专长领地”,释放“文化积存”——专长、爱好中的文化积存。  请看下面以“旅行”为话题的作文片段。  【示例】  殷墟甲骨,周代鼎彝,嬴
期刊
《插图中的世界名著》(余凤高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书名已提示了书的重点;封面上“叩开插图门扉,尽享名作魅力”两行文字,使作者的用意更为显豁。这是一本有关文学作品插图的书。  何谓插图?插图的作用是什么?书前范景中的《序言》作出了回答:    插图是将图画和文本联系起来的一种形式,就印刷本的书籍而言,最早的实例大概产生于9世纪的中国。在西方尽管要到15世纪才出现这种形式,且常为几乎是整块木板刻
期刊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者,出其所必趋也。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①;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②。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
期刊
考点点击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高考大纲规定的重要考点,也是“现代文阅读”部分必设题的考点(多数是直接设题,少数是间接设题)。其命题的主要表述形式有三:  1.“……”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何作用?(或:“……”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或:“……”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或:解释某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或:联系某某段,谈谈你对“……”一句的理
期刊
考点点击  散文阅读属于文学类作品的阅读。“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大纲》)    备考攻略  从《2008年全国高考语文大纲》中的规定可以看出,散文的阅读思路应在内容的理解和手法的表现上下工夫。  明白了高考的要求,我们就可以在散文阅读中对症下药。  对
期刊
青春芳华,游走于世事之缘,年华正少,漫步于青春之路。为如是的我感怀忧伤。   ——题 记    徘徊于街市的喧闹、嘈杂,在闪烁的霓虹下,独自漫步,倾听着这个城市带给我的所有,内心不免有些感怀。也许,我不属于这个城市,或是这个城市不属于我,我厌恶它的喧嚣,而它也无视我的存在。然而,它又是那么的与我交汇,我出生于此,在此度过了一个个漫长而又难熬的冬季,现如今,这被披上沉重枷锁的高中生活也会在这里画上一
期刊
又是一个五月初五,还是在这个凄清、孤寂的泽畔,芳草又如约地展现几千年不曾改变的容颜。可你,去了哪里?……  还记得那个下午吗?你,依旧是独自一人,依旧是容颜憔悴,愁肠百结,在这个芳草萋萋的江边,忧伤地行走,愤慨地吟唱。路,在脚下延伸,而你却不愿去涉足,泪水滑落进你的瞳孔,闪烁的尽是无限的茫然……  多少年了,你,竭忠尽智,侍奉君主,进不隐谋,退不惜命,用一颗丹心来诠释忠义的内涵。  多少年了,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