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级以上城市垃圾分类全面启动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city_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部署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计划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不仅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垃圾分类这个“关键小事”。2016年,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听了几位年轻党员交流社区垃圾分类推广的做法后表示,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2019年6月,在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
  近年来,我国加速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成效初显。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提出到2020年底前,我国将在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届时我国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两年多来,46个重点城市先行先试,推进垃圾分类,并取得积极进展。在认真梳理、系统总结46个重点城市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将垃圾分类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顶层设计方面,《通知》要求各地级市于2019年底前,编制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明确垃圾分类的标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公共场所管理单位等公共机构要率先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城市教育等主管部门要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平台,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城市团委等部门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并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和服务等实践活动;妇联部门主要负责面向广大家庭普及生活垃圾分类常识;城市街道是开展垃圾分类的基本单元,要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
  社区是城市管理体系的基础单元,先行城市的经验表明,推进垃圾分类,只有以居民为主体,从社区抓起,才能取得较好效果。《通知》特别强调要聚焦城市社区,发动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比如,指出要依靠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社區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力量,发动社区党员骨干、热心市民、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宣传和现场引导、监督生活垃圾分类;社区在公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的分布、开放时间,以及各类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等信息方面要发挥积极作用。
  (珞佳整理)
  责任编辑:李佳婧
其他文献
江苏一直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地区、前列阵营,江苏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发展高质量,要按照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内在要求,全面深化、重点突破、狠抓落实、协调推进。  着力科技进步体制创新,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科技创新是撬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杠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表明,新科技革命的突破常常带来新的产业革命。要以科技体制创新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基础工程。去年以来,徐州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为主线,抓好贾汪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的契机,先行探索,面上推广,着力在抓导向、抓融合、抓动员、抓创新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新阵地。一、在抓导向上下功夫,筑牢干部群众的
全民阅读是在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因为社会力量的加盟,新增了一系列创造性思路、创新性解决方案,让我省的全民阅读文化服务有了更丰厚的底色和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借力社会力量,激活“供给侧”  在江苏,倡导全民阅读已不仅仅只是政府的事,社会力量的加盟,一系列创造性思路
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干预行为,行政手段在我国的宏观调控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现象根源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内在矛盾,而行政手段的采用又强化了这些矛盾
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新时代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应该怎么建?我们一直在探索。作为全省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单位,菱塘回族乡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团结各族人民共建美丽新家园,从偏僻小乡镇发展成为全国民族乡镇排头兵,获得“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称号。  团结奋进铸辉煌  位于扬州市北郊、苏皖两省交界处的菱塘,地处高邮湖一隅,从元朝
宿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部署,积极落实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任务,坚持源头管控与制度约束并进、污染防治与生态建设并重,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先后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坚持统筹谋划和分类发展相结合,着力构建科学有序的空间格局,坚决守住生态红线。充分运用并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