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舞蹈在综合类大学舞蹈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ffis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意舞蹈,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创意思维进行舞蹈的艺术活动。创意舞蹈在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中的兴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创新性思维;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有助于全人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创意舞蹈理论展开研究,并采用案例分析法对中南大学创意舞蹈课程设置展开研究,探讨了创意舞蹈课程对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创意舞蹈;创意思维;综合类大学;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6-076-03
  【本文著录格式】郭贝贝,李甜.创意舞蹈在综合类大学舞蹈课程改革中的运用——以中南大学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6):76-78.
  一、综合类大学舞蹈课程设置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教育已经逐步起航,渐渐迈向多元化的教育方式。随之,舞蹈素质教育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在舞蹈教学模式取得了进步和突破的同时,也对综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综合类大学舞蹈课程设置的特点
  纵观我国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其特点。一是海纳百川的教学设置,综合类大学在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上一般为基础的芭蕾基训课程、中国古典舞课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西方现代舞课程。部分高校还设置了相关的理论课程,如中国舞蹈史、西方舞蹈史、舞蹈编导、舞蹈教育学等,教学设计十分丰富。二是高文化低专业的生源素质,总的来说,综合类大学学生学习舞蹈起步相对较晚,在体型条件、身体素质、舞台经验方面有明显缺憾,但由于普通高中学习的原因,学生的文化素养普遍较高。三是多方位的培养目标,根据各类综合院校的教学特点,课程设置上会将学生往不同的就业方向培养,例如群众文化传播、舞蹈教育、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等。
  (二)现状与问题
  自1999年始,各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精英人才式”教育由此改革转向“全人教育”,在此背景下,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课程应该是培养舞蹈复合型人才,但实际上依然还是存在程度不一的“表演中心论”。没有经过长时间专业训练的普高学生在考前的短期速成之后奔入“艺考大军”行列,大幅度降分的舞蹈专业考学优惠使得综合性大学的生源专业程度不一。通过比较,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开设了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专业舞蹈院校几乎一致。同一难度的课程设置,学生接受课程的反馈层次不一。综合类大学学生未经过启蒙教材打下基础、速成学习遗留的弊端、身体条件的基本定型等问题让教与学的内容脱节。再加上部分学生的考学专业与入学后学习专业毫无干系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削减。此种情况下,面对社会职业需求,综合类大学舞蹈课程设置也出现了弊端。
  二、创意舞蹈课程在中南大学的开展
  创意舞蹈课程,即内容富有创造性的舞蹈课程,创意思维是其核心,同时借鉴心理学、解剖学、教育学、拉班力效分析法的理论与方法。创意舞蹈(Creative Dance)的概念最早来源于拉班的“教育舞蹈”思想体系。拉班早期发表的论文《舞蹈的教育与治疗价值》和1948年所著的《 现代教育舞蹈》(《Modern Educational Dance》)都曾预见性地阐明了这一具有建设性的教育观点。创意舞蹈是西方青少年美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创意舞蹈还延承了德国现代舞先驱玛丽·魏格曼(Mary Wigman 1886—1973)于1927年提出关于“纯粹舞蹈”的现代舞表演风格和动作理论思想。它是培养 “创意思维”的有效途径。 这种舞蹈自20世纪40年代初开始,广泛应用于英国和其他许多国家的中小学,被认为是实施“全人教育”(the education of the whole person)的有效手段。创意舞蹈发展地继承了拉班“教育舞蹈”的理念,建立在现代舞动作理论的基础之上,也是实现拉班“教育舞蹈”理念的有效途径。创意舞蹈的自由性允许不同个体对舞蹈有不同见解(反传统舞蹈的程式化套路,没有对与错、好与坏之分,强调感受),其自发性搭建思想与身体的桥梁,其科學性更是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与外界的关系。
  为推进教学工作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中南大学针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详细研究。开设“创意舞蹈”课程,本课程以“创新思维”为核心,日常生活为课题素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创意舞蹈课程进行舞蹈构思,结合课题、舞蹈道具进行实践,以肢体语言进行创意表现和舞蹈创作。
  (一)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
  根据教师与学生多次的创意舞蹈课堂实践经验,及其课程教学大纲的研究,中南大学创意舞蹈的教学设计特点可从五个方面总结。
  教学内容:主要从训练身体、认识空间 、运用情感三个方面来设置教学内容,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主要教学背景,将舞蹈专业知识、拉班巴特尼夫动作分析法、心理学舞动治疗融入其中,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教学方法:创新为主,传统为辅。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性思维,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舞蹈活动。一反教师“主宰”课堂的惯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基本包括教学准备、身体预热、教学引入、游戏启发、教学难点分析、教学评价、课后作业巩固几个步骤。完整的教学过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其课堂专注力,促使学生从课堂开始至结束都有强烈的参与感。
  教学评价:学生互评与师生互评。在创意舞蹈的课堂上标准不再只有一个,每位学生都能有自己的审美、评定标准。课堂中允许个性的存在。
  教学结果:课程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的创造性和抽象性思维有所提高,能基本认识和运用自己的身体,掌握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编创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灵活创新的教学理念
  创意舞蹈课程的教学理念核心是创新思维。它通过肢体的舞动来提高人类综合素质的启发式教育。它将艺术学、心理学、教育学相结合,传承并守护着人类身体与心灵原有的智慧。每个学生都有着与生俱来且独一无二的创造力,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或将它丢失或将它遗忘,封闭了自身的创造能力。中南大学开设的创意舞蹈课程以实践方式来激发学生创作、创新的能力,将创新思维嵌入在每一个课题练习中,唤起每一位学生的表现欲,它带动脑部与身体同时工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看得到、听得到、能唱、能跳、能思考的身体艺术体验过程。   (三)形式多样的课程内容
  创意舞蹈课程内容上将舞蹈专业知识、拉班巴特尼夫动作分析法、心理学舞动治疗有机结合。在被记录下的练习过程里,学生们可以看到自己的舞蹈调度、舞蹈力效。这些最真实的身体反应则映射了我们的心理状态。我们从这些迹象中与内心真正的自我对话,调整不健康的生活状态,在各种小游戏中通过生理力量的释放间接减轻心理压力,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课堂中不再做特定舞蹈人物形象的模仿练习,而是要求每个学生遵循内心感受而舞动,强调每个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使得学生能在一次次的小课题实践研究中摸索到自己独特的舞蹈方式,并从动作速度、动作运动轨迹、动作力效、动作风格等特征中分析和深入了解自身的心理状况。
  (四)突破常规的授课模式
  拉近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圆圈队形席地而坐的方式进行沟通, 打破一对多的常规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每个人都是平等关系。教师只做引导教学,以此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让教师能够得到真实反馈,因材施教。
  强化肢体沟通。除了课后的课题探讨与感受分享是以语言沟通的形式进行,在课上多采用肢体语言来表达想法感受本体与他人的关系。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曾受过的隐形心理创伤、各方压力、各种情绪其实是潜藏在潜意识之中的,身体会储存这些负面记忆,用肢体说话,去表达一些以往不便或不愿去表达的情绪,舞蹈动作不再强调绝对的美化,而是用来反映真实感受。用舞蹈表达情绪、诉说故事,用肢体动作去感受他人的情绪。它既让学生探寻了个体身体的无限可能性,又使学生间接倾诉心理感受。
  着重寓教于乐。舞蹈本是能让人感受到纯粹快乐的艺术,但由于教育环境原因,它被赋予了“枯燥”“痛苦”“升学捷径”等的符号印象。创意舞蹈课程借助各类道具各种小游戏来带领学生回归“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原始乐趣。在游戏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当主导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对舞蹈的热爱。
  (五)脚踏实地的实践应用
  育人职业的辅助。根据数据调查,我们可以看到,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一般以舞蹈教育业为主。且由于舞蹈教育门槛的限制,综合类大学舞蹈专业学生的教育对象以幼儿居多。面对此种情况,创意舞蹈就起到了它的育人作用。面对幼儿来说,对其长时间灌输专业性知识只会使其逐渐失去舞蹈兴趣。创意舞蹈的知识传授能给予幼儿启发式的舞蹈基础教育。可见创意舞蹈对于选择了教育职业的毕业生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
  亲密关系的处理。我们可以发现,创意舞蹈课堂一个特点便是课堂游戏很多。在大量的集体接触活动里,学生会叙述、模仿、表演不同的亲密关系。因此,学生能从一次次的游戏中感受、反思,甚至审视自己处理亲密关系的方法正确与否。
  编创形式的创新。舞蹈创新性思维的核心,结合综合类大学得天独厚的多学科性特点,促使学生在编创作品中呈现了多样性和创新性,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几个组合,而是自主发现创新点的能力,以及多学科知识交汇的运用能力。
  可见,创意舞蹈课程在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影响学生,更是延伸到了家庭、群体和社会。
  三、思考与总结
  最好的课程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创意舞蹈由西方国家引入中国舞蹈教育业,还处于一个比较年轻的发展时期。这一把火的点燃,势必会驱逐综合类大学传统舞蹈课程设置中的不足。无论对于舞蹈课程的主体还是客体,其功能都是促进性的。充分利用创意舞蹈的优点,依托其已建立起的科学体系发挥教育功能。
  创意舞蹈的开展与运用,有效地解决了当今综合类大学舞蹈课程设置中所出现的教学内容单一、教育模式死板、学生舞蹈学习起步较晚、身体素质优良程度不一等的问题。
  创意舞蹈的课程运用对舞蹈教育的主、客体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未接触过此课程的主体(教师)来说,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工作。区别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师在授课时并不反复式地进行舞蹈游戏或即兴舞动,而是要在此过程中去捕捉学生动作中表达的细腻想法。动作的瞬时性要求教师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对课堂授课节奏的整体把握能力。对于已经在开展创意舞蹈课程的老师来说,照本宣科并不是长久之计,创意无处不在,创新无处不在,当下创意舞蹈课程开展时间还较短,利于教师建立有自己风格特色的创意舞蹈教学模式。对于客体(学生)来说,创意舞蹈的意义莫过解决舞蹈专业学生缺乏舞蹈想象力、舞蹈主见和创造力等问题。它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主动提问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意舞蹈的特殊性也强调了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双商的能力以及对身体的无限开发。
  再者,创意舞蹈课程强调师生关系的平等化,课堂上不是一部分优生的课堂。专业技能上的弱化让学生更有参与感,当堂的课堂反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舞蹈由精英化教育转变到大众化教育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进程,更是我国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由过去的注重技巧训练、苏联式教育模式、分工性明确,到现在的注重理论研究,注重舞蹈通识教育等都表明舞蹈发展形式大好。无论专业型、教学型还是综合型舞蹈院校,都必须培养具有新知识、新技能、新思维的创新人才。应注意研究创新舞蹈学科发展的新途径,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舞蹈教学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苗子薇.创意舞蹈在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8,38(12):247.
  [2]宁静.创意舞蹈在高校舞蹈艺术教育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下),2018(2):126-127.
  [3]徐熳,姚倬云.创意舞蹈在高校舞蹈艺术素质教育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7,30(6):375.
  [4]陈禹西.创意在原创性舞蹈中的意义[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3):15-19.
  [5]霍蕾,李宇舟.论创意舞蹈与即兴教学——以中国台湾艺术大学为例[J].舞蹈,2016(4):52-56.
  [6]霍蕾.拉班“教育舞蹈”思想溯源及传播研究[J].舞蹈,2015(10):31-33.
  [7]王杰.中美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理念比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3
  [8]霍蕾.拉班的“教育舞蹈”思想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作者简介:郭贝贝(1980-),女,汉族,湖南湘潭人,硕士,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舞蹈编导;李甜(1996-),女,汉族,湖南浏阳人,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舞蹈表演。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文化的传播是传统音乐文化发展和传承的主要动力之一。传统音乐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积淀的蕴含丰富文化思想的珍贵遗产,因此,如何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是每个音乐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本文以弘扬传统音乐文化为出发点,从文化政策、媒体宣传、文化传承、音乐教育四个方面分析了中韩两国为弘扬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所做的努力,并做对比研究,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同时,借鉴韩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传播
【摘要】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大量陶人形器。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完整人体雕像或人体头部。二类是在某种器物口、肩、腹等部位雕饰人头或身体其他部位。三类是将整个器物塑成人形。陶人形器人像之性别、年龄、装饰等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本文拟就新石器时代陶人形器所反映的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习俗及器物用途进行解读。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人像;发展阶段;社会习俗;用途  【中图分类号】K871.13 【
【摘要】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舞台表演创作过程中,一般都是从原生态的基础元素中进行动态的提炼和筛选,并通过艺术加工融入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最终形成舞台作品。本文则是针对这一创作过程,以土家族撒叶儿嗬的舞蹈创作为例,加入了艺术原理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美学原理,思考和探索这一创作历程的美学认知感受。  【关键词】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创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J722.2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音乐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根本所在,是凝聚广大民众,维系内在凝聚力的关键。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对地域音乐文化的认知性错误以及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地域文化受到了较大的冲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这种危机之下寻求发展的契机显得尤为重要。东北二人转作为东北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当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危机和发展契机,笔者将以二人轉为例,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地域音乐文化存在的危机
【摘要】莫兰迪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有一部分作品的重点在于描绘生命世界中的微观生命,而笔者就主要根据莫兰迪创作的与微观生命相关的画作进行本文的撰写。本文阐述的重点在于莫兰迪对于细小的、容易被人忽略的微观生命世界中物象的静观态度。笔者通过文献研究法研究了艺术领域中生命微观艺术创作的相关资料,具体分析了莫兰迪的作品和艺术创作手法,通过分析莫兰迪的生命微观艺术创作,从而得出生命在时间长流中的印记,以及莫兰
【摘要】本文以陕西科技大学为例,探析在新时代弘扬“西迁精神”的时代背景下西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路径。从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维度对科大校园文化品牌进行深挖,并结合科大校园文化品牌中的办学特色及文化精神进行分析,重点探究基于“西迁精神”的科大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路径,最终树立起具备科大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以期为将来实现西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自主创新及推进其品牌生态圈的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内在原生动力。  【
【摘要】在我国的文化设施中,公共图书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承载着历史文化传承的使命,也是人们学习和获得信息的重要平台。以公共图书馆为依托的“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提升民众的综合素质,更有助于新时期群众文化体系的构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所在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全民阅读是城市品位提升、城市文明建设的核心元素,由此,阅读推广是全民阅读最有效的手段。在全民阅读的活动中,公共图书馆如何借机进行自身品牌
【摘要】彩瓷是我国陶瓷文化的重要形式,在明清的时候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景德镇就有几十种,比较典型的是青花、五彩、斗彩、珐琅彩等,丰富多样的彩瓷品类和外部饰品,给陶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由于五彩和斗彩在外观纹理和制作工艺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度,一般很容易造成混淆,因此本文以山东东营馆藏青花瓷为例,简要分析了五彩和斗彩的主要区别。  【关键词】陶瓷工艺;五彩;斗彩;区别;分析  一、馆藏青花五彩罐简
【摘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然而,正如电影《百鸟朝凤》所呈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际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只有切实提高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兼顾历史传统与现代创新,静态保护和动态传承并举,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可能在与现代文明交流和对接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
朱中政  朱中政(1996-),男,漢族,山东菏泽人,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2020级在读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中国画人物画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