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语言的网络再造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自然语言是语言哲学中的一个概念,泛指人类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自然语言随着时间的发展会产生变化,这之中,其传播媒介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论述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自然语言在网络媒介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化。
  [关键词] 自然语言; 网络语言; 网络再造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靳琰(1964—),女,甘肃天水人。教授,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及符号学研究。E-mail :jinyan@nwnu.edu.cn。
  一、引 言
  对网络语言的研究,是国内学界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资料检索显示,通过近年来的研究,学者们在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传播模式、语用策略、符号学阐释等方面已经获得许多研究成果,在很多方面已达成一定共识。然而,过往的研究总是单独地对网络语言进行个体研究,而忽略了探讨它与其产生的源脉——人类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然语言及网络这一诱发其出现的媒介之间的关系。这三者间实则存在着这样一种联系:自然语言在网络媒介中被再造并发生变化,导致网络语言出现。故而有必要将自然语言、网络媒介及网络语言三者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本研究以网络语言为实例,以索绪尔的符号任意性原则、戈夫曼的区域行为理论及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理论为理论支撑,以期获得新的突破。
  二、自然语言的网络再造
  (一)自然语言的变化
  自然语言是语言哲学中的概念之一,是人类交流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相对于人造语言(如计算机语言)而言的。[1]在维基百科中,自然语言之定义为“一种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汉语、英语都是自然语言的例子”。[2]简言之,自然语言即人类生活中使用的日常用语。“自然语言”是否会发展变化?对此,索绪尔曾这样表述:“我们找不到任何语言抗拒发展的例子,过了一定时间,我们常可以看到它已经有了明显的转移。”[3]根据索绪尔的论述,自然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必定的。那么,自然语言缘何产生变化?致使其发展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以下以汉语的发展变化为切入点进行讨论,以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早期汉字时期,汉字的表意性很强,文字的笔画及结构繁琐且不规范,再加上书写材料用甲骨及青铜质地坚硬不易于书写,致使书写效率低下,阻碍了文字的记录和传播,所以在记录时通常只记录最重要的字词。周朝及战国时期,笔墨的发明提高了书写速度,使文字结构逐渐规范简化,脱离了之前的图画原型。但受限于当时的书写材料绢帛和竹简,故仍然推崇简洁凝练的语言。汉代,造纸术的出现使得书写成本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此时印刷术还未出现,文化的传播还是以手抄书籍为主,故而对语言的精练度还是有较高的要求。到了唐宋时期,印刷术的出现使得语言文字的传播速度迅速提升。唐宋时期是汉语语法发展进入近代汉语的时期,也正是早期白话文出现的时期。汉语发展至清朝之后,出现了书面用语(白话文)与日常用语(白话文)脱离的现象,并愈演愈烈,最终导致“白话文运动”的发生。
  纵观汉语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汉语的文字结构日趋规范化、简单化,而文法结构却从简洁凝练、言简意赅的文言文变为了相对通俗易懂、言语冗长的白话文。这之中,除时间、政治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因素即是文字记录及传播载体的变化。从最早的甲骨到后来的纸张,从最早的凿刻到后来的印刷,传播载体的方便化和普及化是导致汉语变化的重要因素。而这之中,尤以印刷术的出现意义最为深刻——其出现直接导致白话文及白话文文学的普及发展,使汉语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无独有偶,在西方学界,有许多学者认为“从书写到印刷的意义绝非书写‘机械化’这么简单,这种变化引起了文学风格概念的改变,并改变了词语和思想的精神交流”。[4]可见,传播媒介的变化是导致自然语言变化的重要原因。语言文字的使用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其发展变化遵循了麦克卢汉“新的媒介技术会导致社会生活发生新变化”[5]的媒介观。
  (二)从自然语言到网络语言
  目前学界对网络语言的定义可以概括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6]本文研究中所涉及的对象为狭义的网络语言,即用于网上社区交际时所使用的别具风格的语言。[7]那么,自然语言和网络语言之间是何种关系呢?以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为切入点进行讨论。
  网络语言构成方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谐音,分数字谐音和字词谐音两种。数字谐音即通过发音相似的数字来代替本该使用的字词,比如说“2787”代表“爱去不去”;而字词谐音则是以发音相近或相同的字词代替,比如说,“杯具”表“悲剧”。(2)缩略语,分英文缩略及拼音缩略两种。比方说,“IC”是英文缩略,代表“I see”; “HD”则是拼音缩略,代表“厚道”。(3)语码混用,即各类语言体系混合使用(涉及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体系)。比如说,“LZ8HD”混搭了字母与数字,并运用拼音缩写,表示“楼主不厚道”。(4)符号叠加,即将标点符号与特殊符号叠加,通过相似表情符号来代替文字。比如说,“⊙﹏⊙∥∣°”表示“尴尬”,“(☆_☆)”表示“眼睛一亮”。由构成方式可以看出,网络语言虽变化多端,但并未脱离自然语言这一源脉。其一,从构成字词来看,网络语言中所涉及到的任意一个符号都来自于某一种自然语言体系。其二,从语法来看,网络语言中虽然存在大量的语码混用现象,但是仍受基本语法的规约限制。如“吃饭ing”,虽然以汉英混用形式表示“正在吃饭”,但是,其中的“ing”还是遵循着英语语法中表“正在进行”的作用。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并非是脱离了自然语言体系而存在的独立体系,而是变化了的自然语言。然而,相对于自然语言之前的发展变化而言,这种变化体现出了其独特性。在之前的变化中,自然语言体系中从未出现某一语言突破其固有体系而与另一语言体系混用的现象。比如,之前汉语无论怎样发展变化,其构成字词总是汉语。而网络语言打破了自然语言这种旧的变化模式,其文字、语法体系混用的现象是前所未有的。这种变化模式与网络再造的作用关系甚密。而网络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而特殊的再造作用,与其特性有着直接联系。
  互联网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介”,是最新式的“电子媒介”。[8]作为最新式的传播媒介,网络媒介拥有了传统媒介所不具备的许多特质。首先,网络传播兼具人际传播的直接性和大众传播的广泛性,提供了一种全球范围广泛交流的可能性。[9]其次,它具有极高的兼容性,集聚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的传播优势,博采众家之长,集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的优势与一身。[10]再次,就传统媒体而言,报纸受限于版面,广播、电视受限于时段,即报纸以空间为容器,广播电视以时间为容器,受制于其容器的大小,许多材料无法被容纳。而网络媒介使容器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得到了延伸。[11]可以说,网络媒介彻底打破了以前传播的种种限制,将各种限制传播的因素(如时间、空间)的影响极大地弱化了。
  除了相较于传统媒介的突出优势,网络媒介独特的书写方式也是其再造力的来源之一。在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前,人类的书写方式是“实体”的,即必须用到实在的“笔”或“纸”(最早用于凿刻的石器、兽骨,后来的毛笔、绢帛及现代使用的钢笔、纸张等)。计算机技术出现之后,人类的书写方式发生了根本意义上的改变,从“实体”进入了“虚拟”,书写不再需要纸笔,而是通过键盘和屏幕。在旧的书写方式下,人类必须在大脑中建立一个字词库以便使用,使用者牢记其字库中每个字的笔画,词库中每个词的构成;而在新的书写方式之下,字词库存在于电脑之中,使用者只需通过使用各种输入法来进行输入。在这种情况之下,汉语不同于英语的特征被凸显。汉字输入法主要是拼音输入法和笔画输入法,在这两种输入法中,又以拼音输入法的使用更为普及。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同音或谐音字,因而在以拼音输入时,多数情况下是一个音对多个字。网络传播具有很高的即时性,网民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以达意为目的,因而在输入时,并不苛求自己或对方每个字词都准确无误,这直接导致了汉语在网络环境下具有了极高的可被再造性。相反的,英语虽也通过键盘输入,但在输入时,仍需以每个单词的字母顺序逐个输入,字母顺序一旦随意调换,词义就会发生变化;加上英语中的同音同义词较汉语而言非常有限,其可被再造的程度也就变得有限了。
  三、自然语言被网络再造后的特性
  (一)后现代性
  网络语言的“语料库”来源于广大网民的创造,在创造过程中网民们主要使用了自创、曲解及拼贴等方法。为了方便论述,有必要列举一些实例来说明。(1)自创,网友们自己创造一些文字、符号或词汇并给其赋予一定意义,这些符号得到认同并传播开来。比如说,自创“ORZ”这个符号表“五体投地,佩服”。(2)曲解,通过谐音、同字或同义等方法给原有的固定表达以不同的定义。比如说“BMW”,正常的意思应该代表汽车品牌宝马,但在曲解方法下,就可以被理解为“别摸我”(BMW三个字母恰好是“别摸我”三个字的拼音首字母)。这样的例子还有“后起之秀”,代表每天起床最迟的人,等等。(3)拼贴,将各种书写系统混合使用。比如说“学习ing”,代表正在学习中(借用了英语现在进行时的特征);“独1无2”,等同于独一无二,以阿拉伯数字代替汉字。
  网络语言的这些构成特点,是语言文字后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想为:(1)批判传统的主体性;(2)批判理性至上主义;(3)批判崇尚超感性、超验的传统形而上学;(4)批判以普遍性、统一性压制个体性差异性的传统思想模式;(5)把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归结为人的审美生活——自由生活的彻底实现。[12]在语言文字方面,后现代主义坚信对一个给定的文本、表征和符号可以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字面意思和传统解释要让位给作者意图和读者反映,即要给已有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赋予新的含义。从上文的例子中,可以发现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打破了传统的语言规范(比如语码混用),改变固定的造字造词方式(比如以自创的图形代替文字表达),让原本确定的语义有了新的含义(比如对已有表达的刻意曲解),这些恰好与后现代主义的主旨思想相吻合。若希望读懂“变化多端”的网络语言,首先就要打破思维定势,要对原本确定的语义产生怀疑,若希望自创网络语言,则需要将语言规范和语法概念“抛弃”,故而说网络语言是语言文字后现代性的体现。
  (二)任意性与规约性
  索绪尔在研究语言符号时,曾提出一个重要的原则:符号的任意性。索绪尔这样解释任意性:“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连接的整体,所以我可以简单的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13]许国璋先生在讨论语言的任意性时,将索绪尔的论述概括为图1。[14]根据这一解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可以被解读为:一个所指可以对应多个能指,所指和能指之间的对应是任意的。
  网络语言是一种开放性的符号系统,其能指和所指之间的任意性是其特点之一。但相对于自然语言,网络语言的任意性显得更为“任意”。在网络语言中,一个所指可以对应多个能指(如图2所示),同时一个能指可以对应多个所指(如图3所示)。然而,不同于上文中将能指仅设定在各类不同语言中,网络语言中的能指和所指,有时是不同语言(网络语言中存在大量的语码混用现象),有时又是同一语言(刻意曲解、谐音等手段赋予语言新的意义)。比如说,在网络语言火星文中,“你”这个字,就可以有“ㄚòひ”(语码混用)、“亻尔”(拆字)、“袮”(异体字)、“泥”(谐音)等多种写法,即一个所指对应了多个能指。而“TMD”这个能指在网络语言中可以被理解为“甜蜜的”、“他们的”,或者是骂人的粗口,即一个能指对应多个所指。可以看出,相对于自然语言,网络语言的任意性更强,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从单向对应变为了双向,关系更为复杂,因而解码难度更高。
  然而,索绪尔又曾这样补充符号任意性:“任意性要加上一个注解。……一个符号在语言集体中确立之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的。”[15]而在论述符号的不变性时,索绪尔又表明:“能指对它所表示的观念来说,看来是自由选择的,相反,对使用它的语言社会来说,却不是自由的,而是强制的。……已经选定的东西,不但个人即使想改变也不能丝毫有所改变,就是大众也不能对任何一个词行使它的主权;不管语言是什么样子,大众都得同它捆绑在一起。”[16]通过这些论述,索绪尔提出了另一个重要概念:符号的规约性。许国璋将规约性解释为“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是通过语言的制约和社会的制约建立联系的”(如图4所示)。[17]
  任意性和规约性在语言系统中构成一个对立统一体,表现在任意性是动态的,而规约性是静态的。[18]规约性指语言系统整体上的约束力,通过符号的规约性,符号的任意性被限制,一个确定的能指指向了一个特定的所指,形成“一对一”的对应关系。任何一个言语社团的使用个人不能对其语言符号的规约性进行改变,同时还必须遵守规约。规约性的这一作用使得语言使用者彼此之间可以相互理解。可见,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使得语言符号具有新的创造力,而符号的规约性限制并规范了新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使得新符号可以被理解并传播。根据索绪尔的观点,符号的任意性在与其他外部因素结合后,通过时间的作用形成规约系统。[19]即是说,语言符号最终都会由任意性转向规约性。被网络再造的自然语言最终也会走向规约性。比如说,网络词汇“打酱油”,最早源于“艳照门”事件时,记者采访路人看法,一位群众不愿表示观点,因而用“不关我事,我出来买酱油的”来回答。之后,这句话在网络上迅速流传,网民们普遍觉得这种表示“不表示任何观点”的表达方式非常好用,“打酱油”于是成为了“不发表观点”的同义词。由此可见,自然语言在被网络再造时虽然任意,但再造一旦完成,这种任意性就会转向规约性,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表达方式。
  (三)私人性
  1. 私人语言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第243节中,提出了“私人语言”这一概念,并在之后的几节中对其展开了论证。关于私人语言,维氏的表述是:“我的意思是这种语言的单词,用来指只有讲话人能够知道的东西;指他的直接的私有感觉。因此另一个人无法理解这种语言。”[20]学者们认为,私有语言一般分为两种情形:为了某一目的自己发明一种使用符号,如鲁滨逊在小岛上发明使用的记号;描述个人经验(即只有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没有被任何人看见也没有被任何仪器记录)的日常语言。[21]“私人语言”具有保密性高、不易被解读的特点。
  网络语言中存在大量的自造字词及自创新意。此外,网络语言具有很强的任意性,能指和所指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要求参与者对交谈事件的发生环境(即语境)有所了解。自造字词对应了私人语言的第一种情形,而语境要求又对应了私人语言的第二种情形。以此判断,网络语言是一种私人语言,而网络语言中,最能够体现私人语言特点的,非“火星文”莫属。“火星文”是时下流行于青少年网民中的一种网络语言,因其难于阅读、难于理解而得名;而其受青少年喜爱“首要的原因是这种文字难于解读,父母和老师看不懂,所以一些想法和秘密就得到了保护,即相当于过去使用的带锁的笔记本”。[22]有这样一个典型的火星文例子“①苆斗4幻J,↓b倒5d!”(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到我的!)。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出现了数字、谐音、字母、图形符号等多种构成因素,而在火星文之中,这种构成方式司空见惯。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创造者自己本人,理解起来会有很大的难度。
  2. 前台语言与后台语言
  依据戈夫曼的区域行为理论,“人们表演的区域有前台(人们进行表演的地方)和后台(为前台表演做准备不让观众看到的地方)之分”。[23]前台是一个人在社会活动中固定的,为观众特定的情景部分。在前台,表演者“力图使观众相信事情就像他们看上去的模样”,这部分的活动意在被他人看到。“后台”是与前台相对应的一个场景,是表演者脱离表演的休息处,在后台区域,表演者显示出了真实的自我。故而说,前台是意识到观众存在、有意识的表演,而后台是没有观众、放松、不考虑自身形象的表演。戈夫曼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舞台设置”来标志前台,比如说人的服饰、地位、职务等。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表演者常有这样的感受,在观众不同的情况下,所使用语言的正式化程度是不同的。通常在前台要使用语言正式化程度较高、口语性较弱的“前台语言”,比如说,在工作单位,遇到工作上的困难,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表演者会使用表示敬意的“请”、“麻烦”、“您”等字眼。而在后台,表演者通常会使用语言正式化程度降低、口语性增强的“后台语言”,与上例相对,如果在自己家中,希望家人帮忙,表演者通常不会使用敬语,而是直接陈述。
  网络世界是一个高度虚拟化的世界,对话双方不再通过面对面的方式直接沟通,而是通过屏幕彼此连接。在这种交流方式下,标示前台的“布景”不复存在。即是说,网络媒介将“从前不同的社会场合组合在了一起,将私下行为和公开行为的分界线移向了私下一方,并且弱化了社会位置和物质位置之间的关系”。[24]后台的前移,模糊了前、后台间的界限。于是,表演者的后台语言也就逐渐移向前台,故而使得网络语言具有了私人的口语化特征。
  四、结 语
  自然语言是网络语言的根源,网络语言是经网络再造后的自然语言。自然语言的网络再造是在媒介和人类需求双重作用下促成的。在网络媒介的再造作用下,自然语言具有比之前更高的任意性和更强的私人性。此外,经网络再造后的自然语言体现了语言文字的后现代化,它是现代人对社会固有原则的突破和改变,是现代人对自我空间需求的体现。这是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更新的必然结果,也是一种符合人性需求的改变。
  
  [参考文献]
  [1] 隋然.自然语言与逻辑语言:人脑与电脑[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增):1~7.
  [2] [DB/OL].http://zh.wikipedia.org/zh-cn/%E8%87%AA%E7%84%B6%E8%AF%AD%E8%A8%8.
  [3] [13] [15] [16] [瑞士]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明凯,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5~49.
  [4] [24] [美]约书亚·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13~14, 269.
  [5] [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33.
  [6] [7] 曾丹,吉晖.网络语言研究现状与展望[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5): 103~106.
  [8] 雷跃捷,等.互联网媒体的概念、传播特性、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现代传播, 2001,(1): 97~101.
  [9] 刘艳, 唐永松.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0,(9):61~62.
  [10] [11] 魏李力.网络传媒与三大传统媒介之比较及发展趋势[J].湖北社会科学, 2004, (11):101~102.
  [12] 但海剑,石义彬.后现代语境下的网络语言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5): 40~43.
  [14] [17] 许国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语言哲学探索之一[J].外语教学与研究, 1988,(3): 3~10.
  [18] [19] 张绍杰.语言符号任意性研究——索绪尔语言哲学思想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107~110.
  [20] [英]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汤潮,范光棣,译. 北京:三联书店, 1992.120.
  [21] 侯彦明.解读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中的三个区分和八种样式[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3):56~59.
  [22] 潘坤.探析网络新语言“火星文”[J].青年记者. 2008,(11):89.
  [23] 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黄爱华,冯刚,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102~109.
其他文献
笔者通过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利用主题学习网站的培训模式来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设计了主题学习网站的结构和模型,并对在线培训、协作交流和考试评
2018年10月1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局长申长雨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警示教育的重要批示,对全局开展警示教育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局党组书记刘俊臣传达中央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及软件工具的逐渐完善,BIM技术应用在大中型水电站设计过程中的可行性越来越高。通过项目实施,也能反映出当前BIM应用中的薄弱点,以便反馈技术流程体系中的问
本文运用常规天气资料及NCEP1°×1°间隔6h再分析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环境条件、物理量场及垂直螺旋度等方面分析2015年8月31日发
[摘要]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个人学习环境迅速引起学者的关注,也为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以高校课程学习为切入点,提出基于课程的个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与构建方式,并选择“教学设计原理与方法”课程开展应用研究,总结个人学习环境在课程中的应用方式,并对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 课程; 个人学习环境; 构建;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
本文以笔者所在学校开展的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实践为例,结合项目管理的有关知识和技术,详细阐述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在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的应用和得到的启示,以期为从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