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民间鼓吹乐班的“开放与坚守”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87s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枣庄崔家班因唢呐吹奏在国内享有盛名,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笔者对乐班一直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其演奏的音乐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展现出时代文化的变迁。因此,本文通过调查崔家班的生存现状,试图探讨其音乐文化的变与不变,评述乐班音乐发展现状的得失,以此为例思考传统音乐在当代的发展。
  关键词:鲁南鼓吹乐 崔家班 变迁
  几年前,笔者着手在“唢呐之乡”①进行鲁南鼓吹乐的考察,在田野调查中认识到,随着历史变迁,传统鼓吹乐班在当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为求生存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故本文以鲁南鼓吹班——“崔家班”为研究对象,观察传统音乐在面临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压力之下,其自身是如何调整、变化的,并从中找出其原因所在,通过其传承、变迁的轨迹,试图发散开来,审视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历史规律。
  一、仪式文化背景
  1.羊庄镇概况
  滕州是枣庄地区的“平派”唢呐三大中心之一。羊庄镇隶属于枣庄滕州市东南部,相传因越国大夫范蠡曾隐居此地牧羊,故得此名。面积约128平方公里, 辖89个村,人口8.1万人。
  羊庄,良好的自然条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为这块热土保存了绮丽的邾娄文化和文物古迹。这里有7000年的化姑庵文化遗址,有昌虑故城、陶山经石等名胜古迹;还有西施牧羊、聚宝盆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说。明朝洪武年间,羊庄已发展成为交通和商业重镇,物产丰富,经贸活跃,商贾云集。现在的羊庄,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
  2.乐班概况
  羊庄镇共有十余个唢呐班②,其中最著名的是羊南村“崔家班”鼓吹班。据“崔家班”的“班主”崔怀义老人介绍:“‘崔家班’祖辈曾师从‘曹家班’,当时“曹家班”已经有四、五辈的历史,在滕县(现为滕州市,笔者注)有很大的影响。但‘曹家班’后继无人,‘崔家班’就成为了曹家唢呐班的延续。”③由此可以推断,如果上溯到“曹家班”,这支唢呐乐班已有二百余年的传承历史。
  在鲁南民间,婚丧嫁娶都离不开唢呐班,尤其是丧葬仪式中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地最为著名的唢呐班——崔家班,至今仍然活跃在民间重要仪式中。乐班里的乐师们吹拉弹打样样拿手,技艺之娴熟令人叹服。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间艺术的重视,崔家班从民间走向专业学院,从民间仪式风俗吹奏走进了录音棚。1987年,他们受邀到北京录制专辑、唱片发行到全国;2009年,赴中国音乐学院举办了铜杆唢呐演奏会,并代表鲁南“平派”唢呐录制音响资料;2013年,在文化部举办的“第十届中国文化艺术节”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比赛中,获非职业组“优秀演奏奖”等。崔家班跨越了传统文化的围墙,将枣庄地区的民间鼓吹乐作为区域传统文化向社会做以传承和展示。
  二、传统的坚守与顺应时代的变迁
  笔者在田野中发现,崔家班在乐队配置、曲目编排和传承等方面发生变化。
  1.乐队配置的变迁
  长期以来,鼓吹乐主要应用场合是婚礼、葬礼。乐班所使用的乐器至今保留了传统配置,主要以铜杆唢呐、笙、板胡、号、二胡、笛子和銅鼓等组成,其中唢呐是主奏乐器。
  在当代乐班中,铜杆唢呐、笙、板胡、号、二胡、笛子和梆子、钹、锣打击乐器等传统乐器尽管依旧保留,但面对社会发展,人们的审美情趣必然也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为了顺应听众的需求,崔家班在保留传统配置的基础上,增加了架子鼓、电子琴、木管、萨克斯、长号、小号等西洋乐器,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有机融合,新加入的这些乐器多由年轻乐师演奏。葬礼时,传统乐器与西洋乐器可以混合搭配,一般在演奏传统曲目时多用传统乐器,而演奏流行音乐时主奏乐器也兼有唢呐等传统乐器的参与;但在婚庆用乐时,乐队基本保持西洋乐器的配置。
  2.表演曲目的变迁
  乐班仍保留传统乐队的配置是崔家班能够演奏众多传统乐曲的重要因素,乐曲演奏声音效果也非常丰满。为与民间仪式程序相配合,演奏传统乐曲是必不可少的,如葬礼时悲痛欲绝的《哭长城》,婚礼时纯朴热情、民风浓厚的《百鸟朝凤》等。崔家班因此传承了较多的传统乐曲,如《五六五》、《凡调五六五》、《雅调五六五》、《十样景》、《将军令》、《天下同》、《清河令》、《老少同音》、《采花歌》、《一支花》、《集贤宾》、《大开门》、《全家福》等。
  当代演奏曲目的改变不仅是因为乐器变化,同时是为迎合听众的审美需求,与百姓的喜好紧密结合。尤其是多年来创编的一些曲目,融入了对当地生活和民俗的真切感受。早些年根据当时流行的戏曲唱段,创作改编了《朝阳沟》、《七品芝麻官》、《李二嫂改嫁》、《打虎上山》等曲目。《沙家浜》中“智斗”的惟妙惟肖,《朝阳沟》中“上山”的生动逼真在“咔戏”吹奏方式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者,在这一乐种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看到许多新的融合,比如,在丧葬仪式中,演奏流行歌曲仍以吹打的形式表演,曲调也常用唢呐的滑音、打音、气顶音等传统技巧来表现等(在婚庆仪式中则往往用西洋乐器来演奏流行歌曲)。
  另外,在传统乐曲的演奏技巧方面也做了积极探索,例如崔家班在其《百鸟朝凤》的演奏中,惟妙惟肖模仿了鸡叫、蝉鸣以及各种鸟叫声。崔怀义的《百鸟朝凤》中还可以模仿兽类的声音,这些都已经不知不觉突破了传统的定义。
  3.传承方式的变迁
  崔家班以家庭传承为主兼有收徒。老艺人崔怀义的曾祖父崔凤铮,师从曹姓师傅,并将吹奏技艺传授给了其祖父崔宝振,崔宝振传授给其父崔星海,崔星海传授给崔怀义。崔怀义现收授徒弟多人。可以说,崔家班最主要的传承方式就是家传。当然这里主要指唢呐演奏传承,其实对整个崔家班来说亦是如此。目前,都是靠传统的口传心授传承。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传男不传女”的现象笔者觉得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思考。如果家族掌握的某项技艺有严格的传承“家规”,也从另一角度表明了它的珍贵性。   乐班现有成员12人,列表如下:
   如上所述,崔家班是一个家族性的传承。诚然,这种谋生手段在曾经很艰难的岁月里让“老崔家”比其他人家多了一条生路。时至今日,鼓吹,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作为传家之宝——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传统是一条河流”,在这样一个传承严密的乐班里,尤其是年长如崔怀义老人,绝不愿意让祖辈手把手传下来的鼓吹技艺在自己手中断送。这其中已不再只是鼓吹技艺的传承,应该还满含着对祖辈的尊重 ,那些传统演奏方式的保留也正是这种情愫的体现。
  三、传统鼓吹乐班生存现状的思考及建议
  鲁南鼓吹乐雖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但它只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音乐所面临的遭遇几乎是一样的。因此,放眼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首先,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传统音乐的传承,并不是要“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任何想要“原汁原味”地保护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改变——只是时间的问题。尽管改变是必然的,但如若任其自流,也许,传统音乐的消亡将是我们所看到的唯一结果了。因此,要加大力度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处理好继承、保护、发扬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过去几十年,经济发展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忽视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近年来,虽然“传承文化”已经是一个热门的字眼,似乎与经济发展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关系,但在和谐的外表之下,仍然没能脱离“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实质。因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提升传统文化的发展步伐,适当做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使经济能够反哺传统文化。
  再次,重视对乐人的保护。乐人是音乐的载体,一个乐人能带活一个乐种。崔家班就是例子,因为有了崔怀义等老一代乐手,传统才会被大量的保存,崔怀义和他的传统曲目就是崔家班的旗帜。如今,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对传统音乐的坚守与传承,并不是每一个乐班都能做到,正是崔怀义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们,使大量优秀传统曲目和民间技艺得以保留。另外,对于民间乐人的保护,还应关注其后代的培养,现年63岁的崔家老二崔怀金,6岁学吹唢呐,从小爷爷背着出去接活,因个头不够高,需要站在椅子上表演。而年轻的乐师,如29岁的崔建,17岁开始弹电子琴、吹笙,两代人从起步就有十年的差距,在传承上也一定会存在缺失,面对这种现状,理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鲁南鼓吹乐”这一传统乐种,在当地民间仪式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传承这一乐种的“崔家班”,在生存、发展过程中的开放与坚守,终将使鲁南鼓吹乐在社会复杂的链条中为民间习俗的传承与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注释:
  ①以枣庄为中心的鲁南鼓吹乐“平派”唢呐于1992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唢呐之乡”.
  ②另外有些乐班是崔家学徒们自己组织的小唢呐班,在组成上与崔家班并无太大区别,演出人员及规模也是相似的。以崔家班作为研究对象颇具代表性.
  ③2012年5月17日采访录音.
  参考文献:
  [1]项阳.当传统遭遇现代[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山东省滕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滕县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90.
  [3]山东省滕州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 滕县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90.
  [4]张振涛.葬俗中的唢呐乐班——榆林地区丧葬仪式的调查现状研究[A].
  [5]曹本冶.中国传统民间仪式音乐研究(西北卷)[C].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注:本文系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1706116。
其他文献
摘 要:钢琴艺术指导,它不仅要求演奏者能拥有醇熟的演奏功底,还要能驾驭作品的文化能力和协作意识,与伴奏对象一起走入相互映衬的作品佳境。由此说来,就要求钢琴伴奏者在准确掌控作品全貌的前提下,还要去衬托、融入和推动、提升作品整体的艺术性。而令人遗憾的是,在时下舞台上所看到的一些钢琴伴奏表现,还是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演奏方式。这不仅让作品的品质大打折扣,还反映出作为钢琴伴奏(艺术指导)在诸多方面的不足。本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声乐的起源和发展,其次从多个方面具体分析声乐曲对我国传统及近现代器乐创作的实际影响,并探讨这些影响的不同方式及其形成的多种原因。最后以古典中吉他的民族化发展为例具体阐述古典吉他在演奏技巧、演奏作品和演奏教材方面的民族化表现,并做出总结。  关键词:声乐曲 器乐创作 实际影响 古典吉他民族化  一、声乐的起源与发展  杨荫浏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史学家,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增加提到:“
期刊
中国戏剧史研究,以王国维为开端,吴梅、齐如山踵其后,并有开山之功。其后郑振铎、任中敏、孙楷第、钱南扬、王季思、董每戡、郑骞、青木正儿、吉川幸次郎等人均为一时之选,为中国戏剧史的研究作出了贡献。而大象出版社2017至2018年出版的《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以下简称《自选集》)丛书二辑21卷,涵盖了中国大陆、港台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美国等地共计26位学者的著述,其中一些海外学者的论文首次
期刊
摘 要: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所采用的“一字一音”记谱法一直是中国古代音乐史领域重要的研究事项之一。在词调音乐的相关研究中,清代方成培所著的《香研居词尘》是较早涉及该领域的著作。其书中一则所提出的“一声叶一字非乐”的观点似乎与俗字谱的记谱法方式并不相符。文章试图以此为楔,通过对词调音乐的历史形成缘由的把握,再次梳理“一字一音”记谱法与文本的呈现关系。  关键词:《香研居词尘》 一字一音 词调音乐  
期刊
摘 要:《你好,之华》是日本著名导演岩井俊二执导的首部中国电影,该片不仅延续了其一贯的诗意唯美风格,而且将日式美学元素因地制宜地融入到中国语境中。通过对這部作品的分析,我们能进一步总结出岩井俊二的电影艺术风格:他的电影往往以多样化的青春为主题,汲取了日本传统的美学思想,用意蕴深远的情感表达、清新细腻的画面影像、浪漫舒缓的钢琴配乐来阐释其对于个体生命和成长本质的理解与期待。  关键词:岩井俊二 《
期刊
摘 要:谭盾是中国之于世界的一张音乐名片,他极富创新意识,其作品有着多元化的特征,形成了东西方的交融、民族与世界的相合、文化与文化的对位风格。本文从他的创新意识、多样的音乐形式、西方技术与东方意蕴的结合三个方面着手,来梳理他的创作。  关键词:谭盾 观念创新 多元形式 人文理念  谭盾作为中国在世界上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从观念、形式到内涵都体现出一种无法简单归纳的多解性,这得自于他内心的豁
期刊
摘 要:新冠疫情的爆发导致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满足疫情期间电视受众对节目收视的需求,部分节目的生产制作方式也作出相应的调整。湖南卫视的《天天云时间》就是这种变革的实践探索。节目邀请多名艺人,通过“云录制”的形式展现节目内容。当然节目也存在题材局限等问题,无法进行户外拍摄,导致画面视觉效果单调等不足。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电视综艺节目 《天天云时间》 应对与创新  
期刊
张道一先生,山东人,出生于1932年11月,先后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东南大学、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东南大学艺术学系系主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江苏省美学学会会长、东南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等职。2005年,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颁发“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
期刊
摘 要:本论文从历史、文化、政治等多元因素探究大庆版画群体的确立、生产机制及潜在的文化逻辑,探究大庆版画的历史生成形态及蕴含的文化精神、美学思想及大庆经验,进而探寻大庆版画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庆版画 地方性知识 大庆经验   黑龙江所在区域负载了新中国的农业、工业、林业、石油的想象,大庆版画就是孕油而生的,显现出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正如宋源文先生所说“要像许多乡土艺术散发着泥土味一样,
期刊
摘 要:20世纪初期由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配歌或作歌的西乐学堂乐歌是我国早期的“流行歌曲”。它是在“维新”强国思潮的影响下,音乐家和音乐教育家对当时旧有的国乐进行自觉改良的产物。在音乐改良上,引进欧美音乐名曲取代我国固有的曲调,这是国乐改良的核心;在歌词和内容上,以通俗化的歌词或古诗词名作取代高深难懂的文言歌词,以健康向上的学堂乐歌以正社会歌曲的淫靡之风。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学校唱歌集二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