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性研究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xo09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千年不熄的景德镇窑火,不仅给景德镇留存了丰富的传统陶瓷艺术,还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从陶瓷文化的溯源谈起,研究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探索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分析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性的路径,为研究景德镇陶瓷艺术文化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文化传承;创新性
  千年窑火不熄,是景德镇作为世界“瓷都”的重要标志。根据《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制瓷业的历史,距今已有2000多年。传统陶瓷艺术,在景德镇繁衍生息,传承创新,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千年不熄的景德镇窑火,不仅给景德镇留存了精美绝伦的传统陶瓷艺术,还产生了现代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形成了完整的历史与文化体系。根据史料记载,在16世纪英国博物馆的地图上,中国只标有北京、长安、景德镇这三个城市,这也体现了景德镇在中国对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1]
  景德镇拥有丰富的陶瓷文化资源,蕴含着深厚的陶瓷历史文化。依托强大的陶瓷资源优势,传承并创新着景德镇的陶瓷历史文化和传统制瓷技艺。本文从陶瓷文化的溯源谈起,研究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探索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从技术传承与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性发展保护、科技赋能与传统陶瓷材料的创新性技术应用、挖掘人才与制定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开放包容与促进陶瓷文化走向世界等四个方面分析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性的路径。
  一、陶瓷文化与传统陶瓷艺术
  中华民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陶瓷的发展史。陶瓷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璀璨的一笔。中国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朝代,都以陶瓷来表达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革。除此之外,中国的陶瓷艺术成就在对外交流与互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砚祖教授曾谈及,中国瓷器自十六世纪以来,一直出口海外,成为海外热销品。原因除了日益发达的交通之外,瓷器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民族特征也是重要因素。瓷器既可以作为珍贵的艺术品,也可以作为生活用品,成为各个阶层争相获取的产品。
  二、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
  (一)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民族性
  传统陶瓷艺术,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特色。陶瓷的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历代热衷的造物形式,是历史文明的见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宁钢教授在文章中谈到,对于民族文化的态度,应该是我们要勇于接受传统,才能使得现代艺术有所发展。既要学会主动进行对外交流,又要懂得融合。民族的文化发展需要不断地去补充新鲜的力量,才会有新的生命力。[2]
  (二)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性
  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从传统走到现代,是相互继承、相互渗透的。传统陶瓷艺术经过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的发展,不仅留给后人精湛的传统制瓷手工技艺,还有数之不尽的文化资源,这些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传承、发扬和发展。而景德镇作为陶瓷文化的聚集地,聚集了陶瓷的传统技艺、文化资源和工匠人才,对于传承陶瓷艺术的传承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三、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
  (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艺术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之下,传统文化依然是民族艺术发展的基石。传统文化正在以新的形式,融合新的价值观念,利用新的载体呈现在现代生活之中。它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内核與文化意义,反而成为现代艺术灵感之源泉和精神之寄托。[3]因此,传统陶瓷艺术作为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着的、创新的、有生命力的。
  (二)作为陶瓷艺术创新发展的工匠精神
  千年瓷都景德镇培养和滋养了无数陶瓷艺术大师。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熄的背后,是一代代工匠人的坚守与传承。在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的转型升级上,有很大的探索空间。挖掘好工匠精神在当今文化和时代的背景下的位置,利用景德镇特色的文化平台建设,促进文化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和扩张的今天,产品逐渐被市场规模化和批量化,生产效率的提升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但是少了些文化与精神的沉淀和凝练,而如今所提倡的“工匠精神”便是在产品里注入创新和生命力。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许多陶瓷艺术家能够沉下心来,潜心创作,用“心”创作,把对极致之美打磨成为普遍的追求,把“工匠精神”融入今后的陶瓷艺术创作中,才能彰显大国工匠的风范。
  (三)作为陶瓷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
  瓷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名片,是中国与世界对话的语言,中国故事由瓷器来讲述。在中国的历史上,陶瓷一直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传统陶瓷文化,更是世界认识中国的媒介。在当前“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下,陶瓷文化更是肩负着重要的对外交流的职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坚持传统陶瓷文化的精华,向世界更好更全面地展示中国陶瓷文化的传统精髓与现代创新。
  四、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性的路径
  (一)技术传承,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性发展保护
  沈怀清《窑民行》中提及:“景德产佳瓷,产器不产手。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五湖四海的工匠来到景德镇,制成的器具从景德镇走向天下四方。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景德镇传统瓷业的地位及其影响世界的成就,也体现了工匠的成就。陶瓷是手工技艺的典范,传统陶瓷艺术文化的传承,需要深挖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用文字记录传统制瓷技艺。2019年出版的《百工录·陶瓷》中国工艺美术记录丛书,被誉为陶瓷艺术领域的《天工开物》,获得江西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这套丛书的主编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华陶瓷大师联盟主席宁钢教授。这套丛书以“百工录”为主题,分为《陶瓷古彩装饰》《陶瓷颜色釉装饰技艺》《陶瓷影青刻花》《陶瓷釉下青花装饰》《陶瓷玲珑装饰》等,通过全程记录景德镇传统陶瓷工艺全过程,挖掘传统工艺的内涵,展现景德镇陶瓷从业者的工匠精神和工匠态度,以工匠技艺创造历史,创新历史,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和艺术价值。[4]   (二)科技赋能,传统陶瓷材料的创新性技术应用
  景德镇拥有悠久的制瓷史。在从古至今的不断发展演变中,尤其是在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中,新科技、新技术的引入深刻影响了传统陶瓷材料的应用。在新科技的推动下,陶瓷材料发生重大的变革,同时还对众多艺术门类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科技赋能,对传统陶瓷材料进行了创新性的技术改造,在传统陶瓷文化、陶瓷材料、工艺技术的结合上进行深度的挖掘和创新,以提升陶瓷产业的效益,并促进陶瓷产业升级。[5]
  (三)集聚人才,制定并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
  集聚人才,才能做陶瓷产业的引领者。2020年7月江西省省长易炼红在景德镇市调研时强调要乘势而上、乘势而为,加快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并指出要制定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人才政策,吸引世界各地手工制瓷大师云集于此,让优秀人才施展才华、成就抱负。只有将人才集聚,才能将景德镇建设成为陶瓷产业集聚地;才能将景德镇变成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者;更成为陶瓷产业发展壮大的引领者。发展陶瓷产业离不开人才,创新引领靠人才支撑。例如,坐落于景德镇三宝国际瓷谷的三宝蓬艺术聚落,就是由一家景漂企业投资开发。如今的三宝国际瓷谷汇集了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和国家级、省级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创办的140余家工作室,聚集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设计师和手工艺人,形成了春有婚礼、夏有泼泥、秋有瓷展、冬有论坛的四季文化活动体系,吸引了包括众多“景漂”“景归”在内的陶艺家、手作匠人、小微工作室、原创自媒体等泛艺术人群积极参与,成为迅速传播的文化景象,已经成为陶瓷产业聚集和文化高地。
  (四)开放包容,促进陶瓷文化走向世界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景德镇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2019年,景德镇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要把千年瓷都打造成国际瓷都。围绕“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的发展定位,打造直面文化、对话世界的交流平台,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
  五、结束语
  瓷是中国的民族瑰宝,中国是瓷的故乡。从陶瓷文化的历史源起,到景德镇传统陶瓷艺术的传承的当代价值,无一不在证明着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传承与创新,从技术传承、科技赋能、人才培養到开放包容,让我们用更多的途径为陶瓷文化传承与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郭建晖,梁勇,龚荣生.历史文化名城的复兴及其启示——来自景德镇的调研报告[J].江西社会科学,2019(3):241-253.
  [2]宁钢.浅谈深化陶瓷艺术创新[J].陶瓷研究,1998(4):31-32.
  [3]麦夏兰,方李莉,关.未来的遗产和遗产的未来[J].民族艺术,2018(5):19-24.
  [4]王洪伟.在历史田野里建构中国陶瓷科学体系[J].陶瓷学报,2019(1):127-130.
  [5]宁钢,张朝晖.传统陶瓷材料的创新性技术应用─以常州天宁寺瓷佛殿为例[J].装饰,2015(11):124-125.
其他文献
黄杨木雕艺术在中国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一项国家级的非遗项目,是具有中国特色和地方本土特色的一项手工艺.黄杨木雕以立体圆雕为主,具有多点透视相融合的构图,内容丰富,层次多样,色泽淡雅,具有乐清黄杨木雕独有的特色.但是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黄杨木雕行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带给传统手工艺的是一种新的冲击和威胁,黄杨木雕的传承和创新迈入了一个新的困境之中,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本人对现代新形势下的黄杨木雕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也有了一些属于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希望通过本文与诸位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这为我们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日,继动画视频《病毒往事》风靡全球社交平台之后,新华社国际部又推出抗疫动画新作《疫苗大战病毒》,以怀旧电子游戏为表现形式,以大胆的创意,轻松诙谐、通俗易懂的风格,找到与海外传播对象的共振点,以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为全球抗击疫情所做的巨大贡献,有力批驳了西方抹黑中国、甩锅中国的卑劣行径,收获大批海外网友点赞.该视频也为创新对外话语表达、塑造可信
期刊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在这里阐述的“自然”是一种不是人为造作的自然.寿山石本源于大自然的造化,天赋神韵鬼斧神工,其灵性在于出水芙蓉般的自然美,而雕刻师们的造化之功,皆取材于日月山川、人文景物、花鸟虫鱼、大千世界,“师法自然”的这一美学立场为我们工艺美术创作提供了方向.
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为美化自己生活服务的美术与工艺美术作品及其创作活动.几千年来,民间美术表现的内容直接来源于人民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大多是为群众耳熟能详并喜闻乐见的题材.有些民间美术,随着老艺人的消失而消失了.有些民间美术代代相传,随着变革、创新,发扬光大.儿时,邻居老奶奶手工制作的纸蛇,四十多年来,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摘 要: 首饰作为金属工艺的一个品类,其创新和传承性亘古流传。自古至今首饰装饰品都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它有着彰显主人身份、体现民族风格和一个时代的艺术风格的作用,在古代及现代制作首饰的原材料一般都是金银等贵金属,而如今锻造和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顺应潮流出现了各式不同材质的首饰品。作为传统手工业大国的中国,有着最为深远的手工材料发展史,其中金属银的运用大概可以追寻到先秦时期。  关
今年6月8日,美国公益新闻组织ProPublica发布了使用数据挖掘手段生产的深度报道《超级富翁如何避税》,其中称:巴菲特、贝佐斯、马斯克等亿万富豪的纳税税率“远低于普通中产,有些竟然一分钱没交”,一时引起舆论喧哗.rn这则轰动新闻是近年来ProPublica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取得的又一成果.ProPublica在创建后不久,就成立了以记者、程序员和数据分析员为核心的数据团队,拿手武器便是从数据中挖掘新闻.借助先进的机器学习和挖掘技术,ProPublica已经发布了大量数据驱动的深度报道,并多次斩获普利策新
期刊
摘 要: 本文重点探讨石雕艺术作品中人物雕刻技法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具体石雕艺术作品的研究分析,把石雕艺术作品所运用的雕刻手法真实呈现出来,通过不同角度从人物挑选和造型、线条勾勒、神态刻画等多方面综合探究石雕艺术作品所运用的人物雕刻技法,为石雕艺术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创造更多有文化有價值的艺术作品,推动艺术事业兴旺昌盛。  关 键 词: 石雕艺术作品;人物雕刻技法  经过岁月的洗涤和冲刷,文化
摘 要: 以南梁红色文化与陇东民间艺术资源为主体核心要素,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并通过前期的搜集整理和归纳,提取文创设计中所需元素,以分解与重构的艺术手法进行再设计,同时结合实地市场现状与消费群体结构、社会审美趋势等调研分析,修正完善实际具体产品的设计方案。设计出包括动漫形象、红色旅游周边产品、城市形象宣传周边产品、当地博物馆文创产品、红色文化时尚产品、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红色主题手作活动等一系列
摘 要: 我國如今正处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立德树人机制。版画以其特殊的历史时期和人文环境蕴含着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版画艺术家们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与精神表达在作品中,从诞生之初便是为了宣传思想起到教育的作用。版画作品是非常有力量的,艺术家通过夸张的手法、独特的构图传达正义的能量。红色题材响应新时代需求,顺应时代
摘 要: 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主流美术而言的,是根植于民族文化深层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民间文化底蕴,同时全面地反映了民间社会的精神、意识及生活状态。陕西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有剪纸、面花、木版年画、香包、皮影、刺绣、社火、脸谱、泥塑、石雕、印花布等多种形式,成为陕西地区的重要文化艺术,展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承载着民族文化、地域历史、社会风俗等文化蕴意。陕西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