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分析与对策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uha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幼儿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我国颁布的《幼儿工作规程》,明确地把培养幼儿自信心作为重要目标,我园以和谐教育课程为途径,开展了“我能行”的主题教育意在通过教育引导幼儿在观念上相信“我能行”,行为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以达到增加幼儿自信心的目标,为此我针对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
  通过对许多幼儿的观察与了解,发现绝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依恋父母,用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惧怕陌生人。
  2、上课时不敢或很少发言,不敢在集体面前讲话。回答问题时手足无措,声音轻。
  3、不敢主动要求参加集体活动或其他小朋友的游戏。
  4、对自己的活动结果或过程缺乏自信心,经常要求成人的肯定,“老师我做得对吗?”“老师是不是这样?”
  5、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与别人相比,特别是被别人笑话。
  6、不敢主动地与小朋友交往,常常畏缩,退避,独处或独自游戏。
  7、缺乏主见,总是跟在能力强的小朋友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
  8、遇到问题,常常害怕、退缩、回避,容易放弃,而不能努力解决。
  9、害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在活动时总是选择那些比较容易的活动,而逃避那些可能有一定难度的或有挑战性的新活动。
  10、在必须完成一件未曾做的或看起来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时,常常先说:“老师我不会的。”,“老师帮帮我”。
  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我通过访谈 调查,发现成人过度的包办代替、过多的接受外界否定评价、教育方法的不当,是造成幼儿自信不足的主要因素。
  一、过度保护与包办代替
  幼儿期,是孩子们学习各种技能,培养发展能力的重要阶段,外界各种大量的信息无时无刻地刺激着幼儿生理,心理上的机能,不断促进其功能的运转。而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溺爱、娇惯孩子,事事包办代替,。有的怕孩子做事太慢,或反而给自己惹麻烦,大包大揽;有的过分偏重智育,忽视孩子能力的培养;有的怕孩子被同伴欺负,不让他出去与别的孩子一起玩,忽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正常需求,导致孩子对新环境感到陌生、不安和无助。许多老师也有同样的行为,认为孩子是弱小的,需要我们的帮助,因此在教学中尽自己所能为幼儿做各种事情,解决各种问题,这种过度的照顾、过分的保护,实际上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使他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游戏能力、而且缺乏活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会与人交往、缺乏独立性、依赖他人,一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畏缩退避,而这更易遭受挫折、失败,而形成自卑。
  二、消极及评价与过多否定。
  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缺乏独立性,他们更容易轻信和接纳成人的评价,而不少成人不注意自己的评价对孩子发展的影响,经常随意批评、否定孩子,甚至指责、训斥孩子。由于受不正確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影响,成人习惯地认为我们给予孩子的都是合理的、正确的,而孩子应该是无条件地接交我们的给予。于是要求孩子事事听从自己的安排,“这个不行”“那个不能动,你会弄环的。”“你不会你还小呢。”用这种毫不遮掩的态度来怀疑孩子的能力,使他们形成对自己错误的认识。过高地要求也会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形成,很多父母由于自己 的志愿未能实现或是社会潮流的影响,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对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孩子由于年龄特征和各方面能力所限,常常难以达到成人的高要求,为此受到批评、否定甚至训斥,这种经常性的挫折感和消极否定,会使幼儿产生已不如人的感觉,得不到自信心形成所必需的成功体验,反而使他们经历失败走向自卑。
  三、教育要求的整齐划一与横向比较
  很多老师由于受教育观、自身教育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对全体幼儿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使许多能力弱的幼儿经常不能达到设定的目标,缺乏成功体验而经常体味挫折感,另外有不少成人习惯性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以其他孩子的优点与自己孩子的缺点相比,如“瞧亮亮画得多好,看看你画些什么呀!”“人家有八颗五角星,你才三颗,真让我失望!”“看小朋友都去玩了,你也去呀,这孩子什么都不会。”这种比较会使幼儿认为自己很多笨,很差,怀疑自我的价值,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我的充分认识,它与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尤其是幼儿自我评价水平密切相关,自我评价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促进幼儿积极自我评价形成。
  1、培养幼儿的自信,就要给幼儿以鼓励和肯定。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善于鼓励幼儿,“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激励的条件下,其自身潜力的发挥是平时的2至3倍。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与激励。因此,对于幼儿的任何进步都要给予热烈的赞扬。正确的表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减少心理紧张。其做法是对事不对人,要对活动过程中孩子所作的努力进行评价,让幼儿明白真正值得表扬的是什么;而不是简单地给孩子贴上“好孩子”标签。例如:“当孩子主动地向老师或客人问好时,正确的表扬应该是:“你真有礼貌!”而不是“你真是个好孩子!”其次,表扬要诚心诚意,不要参杂批评的成份,如“今天画得不错,可你不如豆豆画得好。”老师的本意是鼓励孩子进步,可孩子却觉得老师在批评他。使自信心受到害伤而放弃努力。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成人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点,特别是要给予发展慢的孩子以关怀和鼓励,让孩子懂得人人都有长处。让孩子从成人的赏识,夸奖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就会觉得“我能行”“我一定能干好” 2、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给孩子创设成功的机会。   自信心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一种认识,幼儿时期正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想让幼儿从自身获得信心,感受到自己实力,成人就必须给幼儿以充分的信任,帮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经历产生对自己能力的正确认识与评价。如:对身体素质差的孩子,成人要多鼓励帮助,陪伴孩子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对自理能力差的孩子要多给机会练习;对手工、绘画、舞蹈技能差的孩子要耐心指点。使孩子逐渐树立对自己的正确评价。在日常生活中,成人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一些易完成的事,使孩子有机会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后再增加难度。当孩子取得成绩时,应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即使孩子失败了,也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让他再试一试,使他们知道通过努力能获得成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从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在培养孩子能力时,成人不能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锻炼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同时也不能操之过急而责备孩子,否则对孩子树立自信心不利。
  3、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必须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现代情绪理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值越高,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值越低,自信心越弱。儿童的阅历和能力是有限的,在许多事情上容易面临困难与挫折,因此,成人一定要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切不可拔苗助长。我们提倡的教育方法是重视孩子发展区的需要,提出的要求应是循序渐进的,成人对孩子的期望值要与孩子的身心发展及所处的客观条件相适应,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如发现这一期望值不适合孩子的实际发展状况时,应及时调整,避免孩子经常处于踮着脚尖还够不到苹果的处境。因为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丧失信心。
  4、要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就要增强幼儿的耐挫力和教给补偿的办法。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一帆风顺,怎样评价自己,怎样对待失败,不同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孩子的情况,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应珍视孩子的努力,帮助孩子正确对待不足和失败,要让幼儿明白,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風顺的,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只有不断战胜困难的人,才能进步。如有的孩子遇到失败只会伤心难过,这时成人要主动接近他,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通过其他补偿方式来弥补弱点以获得自信。有的孩子智力发展一般,但社会性发展较好,能关心集体,热爱劳动,成人要帮助他们发扬长处获得自信。成人还要教育孩子看到自己和他人各有长处,当自己获得成功时要关心帮助弱者,当自己失败时也不自卑。成人要经常展示孩子的强项,使孩子获得自信。
  总之,自信心是一种动力,推动孩子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自信心是一洲新绿,散发着勃勃生机;自信心是一面风帆,鼓动理想之舟抵达胜利的彼岸。如果家长和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用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教育孩子,从小为其播下自信的种子,那么将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并能为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面对没有音乐基础的学前学生,如何开展钢琴课的教学,如何解决同学们习琴初期信心不足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与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就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现整理成文。  一、让学生掌握弹琴技巧  学生面对陌生的钢琴,一切从零开始,掌握正确的手型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为了让他们感受正确的手型,教师可以把弹琴的基本手型比作“隧道”,掌关节的支撑犹如圆圆的隧道顶,所有的手指就像坚
期刊
【內容摘要】智障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培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这个问题为中心,论述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如何引导中度智障孩子进行强化训练,使他们初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系列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中度智障 自理能力 自理意识  现今智障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是特殊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走好智障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这一课呢?本文结合环江县特殊教育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首先、
笔者认为从大档案的视角下管理和建设档案馆的文化功能,才能更充分地挖掘高校档案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并提出了在大档案的管理下实现高校档案馆文化功能的几点策略.
本文介绍了现阶段档案馆的服务模式,指出了上述服务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Wiki的特点,提出了基于Wiki的档案馆服务模式.
目前,我国的档案利用收费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公众对档案的有效利用。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当严格限定档案利用收费项目,扩大档案利用收费减免范围。 At p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最根本的依据,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对教材作适当处理,调整部分缺乏吸引力的内容。毕竟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教师按照自己的计划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从内容的要求、技术操作的要求、语言的要求等作了大胆的调整。不拘泥于教材,立足学生的需求。教学中,我努力做到:  一、改编教材,贴近生活  1、内容的实际化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由于编写时候的背景
期刊
我们特殊教育学校培养的聋生,终究要走向社会,面对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是不懂手语或懂少数手语的正常人,要与他们进行熟练而正常的交流,主要靠书面语言。因此培养聋生的习作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聋生从写完整的句子,到能迅速写一段通顺的话,再到熟练的布局谋篇,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呢?以我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重点要解决好以下问题:  激发习作兴趣 
期刊
本刊讯(通讯员陈禹存)2011年,上思县以深入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为契机,积极构建社保安福工程,社会保险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实现养老保险参保11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但它在任何的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管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或技能,如果对其有兴趣则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偏科的现象,就是因此而形成的。对感兴趣的学科学得特别好,而且会超额完成任务。对其不感兴趣的学科则较为头痛,很难独立完作业,学得特别吃力。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其它东西都不能取代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特别注意:如何培养学生的
期刊
在一场毕业十年的同学会上,十年前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十年之后,身价早已拉开很大差距。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有的朝穷走,有的朝富走?其实,贫穷与富裕,只在一线之隔。一位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