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智能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517441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制造在推动中国制造产业升级的同时,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挑战,急需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新理念、新经验.常州工学院以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为平台,力图通过产教融合育人机制解决智能制造专业建设中普遍面临的痛点、难点.通过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重构、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资源保障等方面探讨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改革经验,可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智能制造专业人才提供一些经验.
其他文献
在深入调查高校经管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现状、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新要求和经济管理类学科特点,提出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强化导师指导、搭建学术平台、增加学术交流、重视科研实践、加强质量监控、完善学术评价体系、营造学术氛围、丰富学术资源等多途径,培养经管类学术型研究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构建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相关研究表明,当前中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尚存在某些不足,未达到理想效果.中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与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国家政策导向与中职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的新形势下,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者应强化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素养,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建设,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程的同频共振.
专业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过程.“报酬管理”介绍薪酬及福利相关的理论、系统设计等内容,它与金钱直接关联,是进行财富金钱观教育最好的切入点,是思政育人的重点环节.基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结合“报酬管理”教学知识点,从学术理论、国家战略及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有关概念内涵的拓展,有效组织我国最低工资水平及国家薪酬政策、有关福利的法律法规等相关教学材料,立足于中国历史、国情,挖掘课程思政内容.通过课堂导入、课下阅读和上课讨论等形式进行思政融入,运用不同形式的考核达到使学生提升意识、爱岗
艺术院校应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艺术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创新,强化艺术类教师思想政治学习意识,提高艺术类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形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专业教学和专业实践,通过音乐创作、美术写生、戏剧创作、舞蹈表演、摄影创作、电影编导等不同艺术创作形式,创新开展艺术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学实践的有机融合、相促相长.
为探究雨课堂结合Mini Quest模式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将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2019级150例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老年护理教学,依据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结果显示:在校生自我评价结果显示,观察组评价效果相对更好;两组成绩测评结果显示,观察组测评成绩更高;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操作技能评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得出结论:雨课堂结合Mini Quest模式在老年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可将测评成绩与操作技能最大范围的提升
工科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大量课外时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薄弱环节,导师作为唯一适合主体,肩负着在此环节对研究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工科研究生导师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可从师生之间的接触方式入手,采取以长期渐进渗透为主的隐性教育形式和智慧的教育方法,同时结合不同的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因势利导,并辅以必要的现代科技载体手段等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策略,从而确保研究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以期取得良好效果.
面向高等学校工科专业,深入思考和分析课程思政教育的难点与原因,结合专业课程教育教学实践,着重探究新时期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三个关键,即思想政治传递设计、德育内容的组织和施教方法的重点.通过“多视角、多内容、多手段”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筑牢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民族团结和创新教育,不断深化、细化、优化更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培养各民族学子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代人才,助推国家建设和民族事业的蓬勃发展.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四基”,增强“四能”,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时序更替,过往如尘.rn自1979年创刊以来,《教育实践与研究》(前身为《河北教研》)已与广大教育工作者携手走过四十余个春秋,我们用纸笔沟通心意,共同守护立德树人的初心.rn四十余载的相守,我们看到教师们为了适应每一次课改,深夜伏案的身影;我们看到你们为了一堂好课,反复打磨教案;我们看到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毅然成为乡村特岗教师的一员;我们看到受新冠疫情影响,正常教学无法进行时,是教师用行动安抚了学生和家长的恐慌.
期刊
社会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是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大学时代也是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在这一阶段深入挖掘社会学课程思政元素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家庭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是社会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以“家庭社会学”课程为例,从三个方面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途径:一是创新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二是创新教学内容;三是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这对其他相关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