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探测任务协同的系统工程方法应用及趋势

来源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her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述了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MBSE)的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深空探测系统工程与MBSE的问题及挑战,提出构建数字化工程生态是新一代深空探测MBSE的发展方向,归纳了面向深空探测任务协同的MBSE方法框架,提出了支持深空探测任务协同的"4个闭环迭代"流程方法,综合分析了支撑深空探测MBSE的系统模型体系与工具链平台。面向深空探测任务特点,专门探讨了跨专业、跨层级、跨阶段、跨地域的协同设计与持续验证技术,以及基于模型的安全性可靠性质量管理与技
其他文献
名人文化是“东北第一城”辽阳城市发展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特殊的人文资源。通过对辽阳名人文化资源进行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提出开发辽阳名人文化资源,要提升名人文化品位,打造城市文化名片;要深度挖掘名人文化资源,有重点地推进名人文化研究;要加强名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发名人文化物质载体;要打造名人文化品牌,促进名人文化产业开发等。
本文对中式传统家具的拼装工艺进行分析展开,以传统苏工榉木家具为例着重研究榫卯的起因、结构、辅助手段和独特的“榫套榫”结构,研究延伸到榫卯以外的其他连接方式。最终总结为现代工艺应学习前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特别是精益求精的精神这一结论。
介绍了"长征五号"(CZ-5)火箭总体关键技术,包括大型低温火箭气动布局优化设计、摆动助推器发动机姿态控制设计、大型捆绑火箭力热环境预示等,提出总体优化技术方案,采用设计与仿真新技术并利用大型地面试验进行验证,实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 t级的运载能力跨越,整体技术达到同类火箭国际先进水平。为满足深空探测任务需要,对"长征五号"火箭的总体技术进行了优化和改进。
作为高密度、大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车站的火灾危险性高,通常设置有ISCS、BAS、FAS、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通风与空调等系统,本文首先分析了地铁车站综合监控集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综述了火灾情况下,综合监控集成系统的真实运行情况。
随着城市高楼越来越多,数以万计的建筑物屋顶呈现荒芜化,引发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热岛效应、洪涝灾害等城市病使得城市屋顶绿化愈加迫切。本文通过梳理有关屋顶绿化研究中涉及的三大效益,厘清不同受益者从各类效益中所获得的具体益处,以期提高城市居民参与屋顶绿化的意愿。研究发现城市屋顶绿化具有多种效益,大体上可分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参与屋顶绿化的形式,可将屋顶绿化的受益者分为开发者、经营者和居住者。屋顶绿化的经济效益对其正常运转起着关键作用,也是保障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持续发挥作用的基础。
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技术创新及进步的速度相对较慢,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建筑施工一线管理人员年轻化趋势明显,传统与新生之间往往会出现不相适应的情况,本文以中建四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梦网科技大厦项目(见图1)作为依托项目,通过对该项目技术部门年轻态管理团队建设方法的研究及思考,为类似项目年轻化技术团队的建设提供借鉴及参考。
高压补燃液氧煤油发动机应用于“长征五号”(CZ-5)运载火箭助推模块,该发动机采用高压补燃循环,具有高性能、自身起动、大范围推力和混合比调节、结构紧凑等特点。回顾了“长征五号”助推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历程和技术方案特点,分析了液氧煤油发动机自身起动点火技术、双机并联大时差不同步关机技术、单机和双机并联发动机整机结构低频特性等研制中的发动机总体技术。提出了YF-100液氧煤油补燃发动机性能提升、结构轻质化、可靠性增长和全任务剖面环境适应性的改进方向,以及对高精度发动机在线故障诊断系统的需求。
"长征五号"(CZ-5)运载火箭是中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先后圆满完成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探月三期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任务。运载火箭历经30余年关键技术攻关和工程研制,在研制过程中,研发团队攻克了大量的工程技术难题,积累了丰富的大型低温运载火箭研制经验,构建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体系,运载火箭的研制能力和研制基础有了质的提升。本文叙述了"长征五号"的研制背景,立足火箭总体技术方案及
"长征五号"(CZ-5)系列火箭是中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承担着中国探月工程、深空探测等国家重点专项工程。"长征五号"火箭助推器是国内最大的助推器,为"长征五号"火箭提供90%的起飞推力。总结了国内外助推器发展现状及对比指标,并基于"长征五号"助推器研制过程,从助推器总体方案、功能与组成、关键技术特点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展望了助推器的未来发展趋势。"长征五号"助推器的研发为"长征五号"火
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由于低温特性在起动前必须对发动机及其增压输送系统进行充分预冷。预冷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枚火箭射前操作程序的复杂性和推迟发射的适应性,具体选择哪一种预冷方式需要综合考虑。通过比较3种常见预冷方式的优缺点,给出了选取预冷方式需考虑的因素和准则。最后通过AMESim两相流库建立了氢循环泵强迫预冷模型,根据系统特性提炼了贮箱气枕压力、循环泵转速和氦隔离密封腔压力等3个影响预冷的因素。仿真结果表明,这3个因素对循环预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循环泵出口压力与氦隔离腔密封压力差来实现的。越大的压力差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