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延胡索醋制前后潜在质量标志物

来源 :中成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urev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延胡索醋制前后潜在质量标志物.方法 采用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生、醋延胡索潜在特征差异性成分,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分析特征差异性成分相关的主要作用靶点和通路,预测生、醋延胡索潜在的质量标志物.结果 筛选鉴定出生、醋延胡索主要特征差异性成分为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海罂粟碱、延胡索甲素.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表明,4种特征差异性成分与延胡索镇痛作用密切相关.结论 确定延胡索乙素、去氢紫堇碱、海罂粟碱、延胡索甲素可作为生、醋延胡索潜在质量标志物,对延胡索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D-1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楮实子总黄酮的动力学、热力学.方法 分别采用Langmuir、Freundlich、Temkin-Pyzhev、Dubinin-Radushkevich等温线模型,以及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Elovich、粒内扩散、Boyd模型进行拟合.结果 总黄酮吸附符合Freundlich、Dubinin-Radushkevich、Temkin-Pyzhev模型,表明为物理吸附;ΔH>0,ΔG<0,ΔS>0,表明吸附可自发进行,为吸热、熵增过程;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三七总皂苷作为中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在临床和基础实验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从三七总皂苷调节血管生成角度出发,来探究其治疗相关疾病的机制,但现有文献报道表明其对血管生成的调节具有促进或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为了阐明这看似相反的作用,本文梳理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从三七总皂苷对血管生成的双向调节角度出发,论述三七总皂苷的药理作用,以期为三七总皂苷治疗疾病的机制提供一定参考.
目的 建立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 Ying的质量标准.方法 分类学方法鉴别桃儿七基源性状,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TLC)鉴别桃儿七基源,测定杂质、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醇溶性浸出物含量,HPLC法测定4\'-去甲基鬼臼毒素、槲皮素、山柰酚、鬼臼毒素含量.结果 桃儿七显微鉴别与薄层鉴别特征显著.初步拟定桃儿七中杂质不得超过4.00%,水分不得超过9.00%,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4.0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得超过1.00%,
目的 研究茯神Poria cocos(Schw.) Wolf的化学成分.方法 茯神7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8-羟基松脂醇(1)、松脂醇(2)、白桦脂醇(3)、白桦脂酸(4)、3-羰基齐墩果酸(5)、脱氢山楂酸(6)、泽泻醇C-23-醋酸酯(7)、2α,19α-二羟基熊果酸(8)、乌索酸(9)、熊果酸(10)、土莫酸(11)、茯苓酸(12).结论 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
大黄酸是大黄、何首乌、芦荟等多种中药的主要成分之一,除了具有抗菌、抗炎、利尿、降糖调脂等药理活性外,还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侵袭转移、联合放化疗药物减毒增效等多种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大黄酸抗肿瘤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成分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目的 对杞菊地黄口服液中熟地黄原料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HPLC-ELSD法测定甘露三糖、水苏糖含量,分析采用Agilent Carbohydrat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柱温35℃.结果 甘露三糖、水苏糖分别在0.1613~4.0327 mg/mL (r=0.9998)、0.3892~9.7288 mg/mL(r=0.9999)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21%、97.14%,RSD分别为3.53
目的 优化健脾通气无糖颗粒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以成型率、吸湿率、溶化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结合D-最优混料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相对均齐度指数、松密度、振实密度、水分、吸湿率、休止角、豪斯纳比为指标,建立物理指纹图谱,评价不同批次样品质量的一致性.结果 最优条件为干膏粉与混合辅料[乳糖-甘露醇(0.684∶0.316)]比例1∶0.2,润湿剂(89%乙醇)用量40 mL,成型率、溶化率、含水量、休止角分别为91.93%、89.53%、7.89%、30.04°.5批样品物理指纹图谱相似
目的 比较马兜铃药材果皮和种子中马兜铃酸A、B、C、D和马兜铃内酰胺的含量差异.方法 UPLC-MS法同时测定马兜铃果皮及种子中5种马兜铃类成分的含量,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C18色谱柱(2.1 mm× 100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提取离子模式.结果 马兜铃果皮和种子中5种成分含量及总含量差异明显,种子中5种成分总含量约为果皮中的50倍.结论 马兜铃存在区分部位来用药的可能性,以果皮入药更安全.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舒眠胶囊(酸枣仁、柴胡、白芍等)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斯皮诺素、槲皮苷的含量.方法 该药物5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Waters CORTECS C18色谱柱(4.6 mm× 150 mm,2.7μm);流动相乙腈-水(含0.1%磷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42 nm.结果 4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8.95%~ 103.5%,RSD 0.61%~2.2%.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
目的 优化扶正治癃颗粒的提取、成型工艺.方法 以5-羟甲基糠醛、松果菊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毛蕊花糖苷、总多糖、总黄酮含量及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结合信息熵理论优化提取工艺;以吸湿率、成型率、溶化率、休止角、堆密度为评价指标,浸膏粉与辅料比例、润湿剂(95%乙醇)用量、辅料(预胶化淀粉、麦芽糊精)比例为影响因素,采用均匀设计结合G1-熵权法优化成型工艺.结果 最优提取工艺加水量10倍,煎煮2次,每次2h;最优成型工艺为浸膏粉与辅料比例1∶0.7,95%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