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发挥物理课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

来源 :祖国·建设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rachenq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學物理课程不是为培年物理专业工作者而设立的,它应该和其他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提高学生素质这一总的目标作出贡献。
  高中物理素质教育实验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03-02
  很多人都认为物理这门学科的知识学了没有太大的用处,因为在实际生活中,的确也很难想象会在什么场合要用到“连接体”等高中物理中这类典型问题。即使有些人将来从事科技工作,如果不是去作大学或者中学的物理教师,恐怕也很少需要在这样的层次上去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这就似乎涉及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学习物理对绝大部分的人来说到底能有什么用?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人认为,在中学的有限课时内,应该多学一些“主干知识”。所谓主干知识,则是那些在物理学中影响全局的,掌握不好就无法进一步学习的,也就是说,考虑得较多的是物理学科本身,而并非作为一个人的素质的需要。
  1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用科学的方法
  在物理课程中,强调的就是认真观察,在观察事物时,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而是以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用实验来观察的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着这样一个途径:观察实验、进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理论、通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在其他领域,大到科学理论的建立,小到台灯、自行车故障的排除,基本途径都是相似的,有意识地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我们的物理课程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样的教育。
  1.1作为教师应注意不给学生造成这样的错误印象,好像通过课堂上的一两个实验,收集三五组数据就可以得出一个物理规律。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上用于归纳物理规律的实验不过是科学方法的一种演示。这一点,在前面已经提到过。
  1.2重视“猜测”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一直重视从事实归纳科学规律,而后用演绎方法利用这些规律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是正确对待,但有两点常被忽略。其一,单纯的演绎不能得到新的认识;其二,单纯的归纳得出规律只适用于与原型相同的场合,不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两点都告诉我们,创造性思维往往需要猜想。这种猜想也是在一定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才可以,而不是胡乱猜测。
  2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积累研究问题的方法
  对于物理规律要知道物理规律是怎样得来的,能记住物理规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还要抓住表述规律的关键词语,明确规律的适用范围,了解规律的应用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要深入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还需要系统的练习才能达到领会概念和牢固掌握规律的目的。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1.1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硬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硬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硬性认识,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其实,当学生对教师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1.2每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都包含着大量的具体事例。在物理教学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为了帮助学生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我们教师必须精选典型事例,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物理学史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绝好材料。物理学史是人类对自然界中各种物理学现象的认识史,它研究物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在我们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也总是能抓住各种机会讲解物理学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理论的萌发、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到这些规律、定理也是靠科学家不懈努力最终获得。而物理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了许多,包括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如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上空投掷了两颗原子弹,给人类带来了许多伤害。原子弹出现,不能不说是物理学上的一个伟大成就,运用好了,可以造福人类,运用不好就只能给人类造成各种威胁和灾难。这就要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一种意识;我们的科学技术是用来造福人类的。国家的兴旺更是需要靠科技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物理课程本身所包含内容是很多的,在本文中所谈及的素质与课程整合的教育,指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64-02  我们要通过语文教学达到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还要注重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把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让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热情。  阅读教学中,我尝试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1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
期刊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63-02  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总结了一下,核心内容就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语感强的人话听得明白,说得得体;文读得透彻,写得畅达。语感弱的人则反之。语感的强弱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一个人语文素质的高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1加强在语文阅读中的语感积累。  阅读是手、眼、脑等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是
期刊
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早已不是新名词,它一度在全国各地开展得轰轰烈烈,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各种各样的教学理念相应而出,使素质教育成为现代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成为高考重点考查的问题之一,也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54-01  素質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早已不是新名词,它一度在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64-01  物理课堂提问一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他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下面我谈一下提问的收获。  1应用启发式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这种提问方式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愿望并积极思考,认识现象和问题,寻求结论,并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启发式的提问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不属于启发式提问。提出的问题要
期刊
作为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平时多积累。教师应尽量创设语言环境,用英语授课,烘托课堂气氛,使学生接触活的语言,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并指导学生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  英语;听力;教学;学习;技能;注意力;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93-02  听、说、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四种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
期刊
地理课中的情感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爱国主义的教育范围内,还有人类的高级情感: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情感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它是一种可持续的学习能力,一切的改变只有落实到情感上才能算是真正落实到了实处。因此良好的学习情感的生成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形成的标志。  中学地理;情感教育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94-01  中学生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98-02  有效教学的理念是西方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产物,有效性教学是这一理念的在教育阵地的体现。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了语文教学的生命,使语文学习成为一种生命的需要,学习成了生命的体验,成了潜能的开发,成了艺术的享受,成了师生进行共同创造的神圣殿堂。下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期刊
【中图分类号】O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07-01  纵观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多以被动接受式为主。具体表现为: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并发展自己,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经常布置的作业是大量书面习题与阅读教科书,而很少布置观察,制作、实验、社会调查、数学日记、数学作文等实践性作业
期刊
随着近几年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监理单位也随之增多,目前我国已经有上万家监理公司,受监理的项目约占到70%左右,工程监理工作在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体现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  建筑监理;工作现状;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O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294-02  初中数学从简单的小学数学阶段过渡而来,逐渐涵盖辩证思维的理念,各个概念和知识点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302-01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它主要是指教师通过教学,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幼儿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那么幼儿园老师怎样才能确保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孩子得到最大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呢?我并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际感受和理解,整理为如下三方面:  1教学的着重点应从孩子兴趣入手,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