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医学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e8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对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高压氧治疗。治疗压力为0.2 MPa,戴面罩稳压吸氧40 min,1次/d。结果:痊愈33例(41%);显效25例(31%),有效18例(22%),无效4例(6%)。结论: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安全有效。
  【关键词】高压氧(HBO);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1.064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发病率极高,危害大,甚至可以导致患者病残,或者危及生命,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关研究表明,脑血管疾病是引起死产的第二重要原因,在我国,脑血管疾病年发病率达200/10万[1],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占70%以上,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
  医学研究表明,无论何种脑血管疾病,都存在以脑缺氧为基础的新陈代谢障碍脑缺氧等症状,脑组织缺氧会造成脑缺血症状发生,从而造成脑细胞损伤,导致严重后果。所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较为严重的疾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血栓、短暂性的缺氧发作以及脑动脉硬化等。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本文主要探讨高压氧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0例患者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43~75岁,平均56.4岁。所有患者均无脑出血、肺大泡、气胸、鼻窦炎、中耳炎、严重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四肢麻痹、困倦,严重者出现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病程最短3 d,最长3个月。CT检查发现,脑血栓形成52例,脑栓塞2例,脑动脉硬化2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急,并且可以在数秒内或者数小时内出现脑局灶症状、体征。
  1.2治疗方法本组患者采用高压氧舱,空气加压为0.2 MPa,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评估。运用纯氧舱进行治疗,治疗压力为0.2 MPa,戴面罩稳压吸氧40 min, 1次/d;治疗10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2~3个疗程。治疗前,对患者进行临床体格检查、心电图、B超、CT检查[2]。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前后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或以下。
  2结果
  通过采用高压氧对8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痊愈33例(41%);显效25例(31%),有效18例(22%),无效4例(6%)。
  3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又被称作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主要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很多研究学者认为,缺血再灌入数小时最为常见。还有学者认为,缺血再灌注前应该进行预防性使用,或者缺血期间同时使用,使用剂量为0.1~0.5 MPa,常用压力为0.2~0.3 MPa,每次使用持续时间为10 min~36 h为宜。最常见为30~60 min。疗程多为单次治疗。
  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最佳时间为发病的第2周或者第3周,效果会更加显著,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高压氧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的治疗作用:可以提高血氧分压以及血氧的含量;提高组织内毛细血管氧的弥散程度,从而可以改善脑细胞缺氧症状[4],而且对改善脑组织代谢、改善各个脏器组织氧供以及促进脑损伤修复具有良好作用。
  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还可以提高患者血脑屏障完整性,从而使脑血流量下降,纠正脑血管缺氧状态,而且还可以使血细胞容积减少,从而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小板聚集以及脑水肿,有效促进血栓溶解,改善血液循环状态。
  高压氧治疗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对脑部具有保护和修护作用,不仅可以提高脑血管患者的存活率,而且可以有效减少脑梗死容量,使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行为功能得到改善。
  临床实践证明,正常人脑灰质毛细血管间距为60 cm,常压下氧弥散半径可以扩大到30 cm,高压氧下血氧含量和氧分压增高,可以进行快速有效地改善脑组织缺氧状态,从而使脑细胞分裂活跃,使受损细胞能够得到快速恢复。
  综上所述,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治疗时,应该控制吸烟、肥胖、高血脂等,并且高压氧可以结合智力训练、理疗以及药物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更佳,并且高压氧可以增加脑组织部分代谢酶活性,对提高脑细胞组织代谢紊乱的神经细胞转归具有重要作用,而且高压氧可以增强吞噬细胞功能,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随着科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医学技术的不断完善,高压氧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疗效会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1] 练庆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与高压氧治疗[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8,15(1):1-2.
  [2] 郭光汉,吴亚琴.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观察[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4,21(1):65-66.
  [3] 陈晓明,张志强.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8):766-768.
  [4] 胡波,李淑萍,丁洁.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1):1-2.
  (收稿日期:2012-02-08)(本文编辑:李静)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Vimentin与LMP1蛋白在鼻咽上皮和鼻咽癌中的表达,揭示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MP1与Vimentin在30例鼻咽上皮组织和60例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结果:(1)LMP1在鼻咽上皮组织与鼻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3%和90%;(2)与LMP1(-)组织比较,Vimentin蛋白在LMP1(+)的鼻咽上
期刊
【摘要】 目的: 通过对68例瘘管高于内口3.0 cm以上的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外切内挂加胶管引流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对此类患者采用外切内挂加胶管引流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结果:该组患者住院天数为8~16 d,脱线时间为8~15 d,愈合时间2~5周,切口瘢痕小,肛门变形轻,无一例感染,无一例发生肛门失禁,复发3例,占4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结肠镜在小儿出血性结直肠息肉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便血患儿进行成人肠镜检查并电切除治疗息肉,分析息肉的临床表现、镜下形态、病理特点,评估其安全性。结果:85%便血患儿发现结直肠息肉,临床症状主要为便血(35/35),腹痛(5/35),肛门有肿物脱出(9/35),粪便表面可见沟槽(6/35),直肠指检可触及肿块(8/35)。35例患儿发现息肉共38颗,单发占91.4%(3
期刊
【摘要】 目的:对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在非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下小儿眼科手术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87例眼科短小手术的患儿,应用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进行静脉全麻。入室后对患儿进行多功能监测,对于个别不合作小儿先肌注氯胺酮3~5 mg/kg,入睡后抱入手术间,缓慢静注咪唑安定0.05~0.4 mg/kg,约2~3 min后缓慢静注氯胺酮1~2 mg/kg,手术开始前可选择性行球后阻滞。术中追加氯胺酮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白血病患者菌谱及耐药性分析,探讨菌谱变化。方法:通过对本组患者的细菌分离和分析,按照NCCLS标准方法进行ESBLs的检测,观察苯唑西林的药敏结果。结果:本组分离出的病原菌中仍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其次为真菌和革兰氏阳性需氧球菌。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防治的关键,有效的药师干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白血病; 医院感染; 菌谱; 耐药性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的主要处理措施。方法:对2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总结处理策略。结果:236例患者中死亡45例(19.07%),预后不良111例(47.03%),发生并发症36例(15.25%)。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管理和处理,可以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围手术期; 处理策略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颅锥钻孔结合尿激酶清除硬膜外血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总结60例采用颅锥钻孔结合尿激酶清除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血肿量≤30 ml者15例,31~50 ml者42例,>60 ml者3例。每次尿激酶用量为5000~2万IU,尿激酶使用次数为:1次/d者15例,2次/d者42例,3次/d者3例。术后CT扫描动态观察硬膜外血肿显示,3 d内解除占位效应,血肿量明显减少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溃疡穿孔的临床治疗效果,为治疗上消化道溃疡穿孔老年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给予患者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甲硝唑3种药物,考察治疗的疗效。结果:患者在服用药物一段时间后,治愈21例(70.0%),有效7例(23.3%),无效2例(6.7%),共治愈28例,总有效率93.3%。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甲硝唑3種药物能及时、有效地治疗老年人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减少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通过将央芪汤制作成流浸膏制剂,检测央芪汤流浸膏制剂对胃癌动物模型中瘤体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胃癌SGC-7901细胞悬液皮下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当接种部位肿瘤长至最大径4~5 mm时,将裸鼠随机分为四组(10只/组):A组(央芪汤敷贴剂);B 组(氟尿嘧啶注射液);C组(央芪汤敷贴剂+氟尿嘧啶注射液);D组(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药期间观察裸鼠的一般情况及移植瘤的生长状况,连续用药2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中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PCCC)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同时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采用角巩膜缘隧道切口,对45例78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进行手术使晶体后囊中央形成约5 mm的囊膜缺损区,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AV),以避免后发障的发生。结果:Ⅰ期植入人工晶体40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