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新的历史阶段为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是一项负责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历史任务,赋予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以崭新的重要使命。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发表重要讲话中,讲话对于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提到了完善和落实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创新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机制,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敢于创新、敢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注重培育一批引领创新的优秀企业家。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拓宽技术创新的间接融资渠道。
一、 人才强国目标下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要求
结合习总书记在云南关于人才培养的讲话,以及国家人才强国的大方针,对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确定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个大背景之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契机。结合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国家人才强国目标下的三个发展阶段,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在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之下,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第一个转型战略是:实现从重视经济物质基础到重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转变,从现行教育与传统工业化阶段需求相吻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到针对未来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一大的目标之下,国家确定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针对这一方针,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之下,转变职业教育观念,结合市场需求,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培养模式,以培养市场需要的新型人才。在这一阶段职业教育从以教育者为主体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主体,从学历本位转变到以能力本位,为最终创建一个“学习型社会”而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在这一阶段当中职业教育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云南省政府根据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到2020年云南省要建立起具有云南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规模合理、产教深度融合、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内外发展环境优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第二次战略转型是随着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确定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的总体战略目标。在这一阶段当中主要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重视数量的增长转变为重视质量的提升,这一时期的发展可以用四个字来概况“以质图强”,就是指要实现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为根本,实现从以量求大到以质图强的战略转移,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阶段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云南省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提出了扩大规模,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转变方式,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拓宽范围,丰富继续教育内容;统筹协调,加快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在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按照“贴近行业、围绕行业、面向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校企合作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创新顶岗实习形势,建立健全学生学习实习制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用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核心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专业标准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立专业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的机制,推动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互衔接,形成对接紧密和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体系。
从这些具体的措施当中可以看出,云南省政府结合国家关于人才强国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在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方面所做出的两个重大的转变:一是教育发展重点从以关注规模增长和教育机会供给为重点,向更加关注教育质量和人的培养质量转变。二是在教育质量上,在重视国家统一的质量标准的同时,更加关注特色、优质和多样化学校的建设,建立统一与多元结合,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教育发展模式。这一转变凸显了国家在人才强国战略第二阶段的“以质图强”发展理念的深入发展,结合云南特色不断开发人力资源。
3.人力资源强国目标下教育发展的第三次战略转型表现为:创新人才战略、教育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R
一、 人才强国目标下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要求
结合习总书记在云南关于人才培养的讲话,以及国家人才强国的大方针,对云南省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确定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个大背景之下,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一个重大的发展契机。结合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高职院校必须根据国家人才强国目标下的三个发展阶段,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1.在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之下,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第一个转型战略是:实现从重视经济物质基础到重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转变,从现行教育与传统工业化阶段需求相吻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到针对未来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一大的目标之下,国家确定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决策。针对这一方针,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之下,转变职业教育观念,结合市场需求,打造产学研相结合的一体化培养模式,以培养市场需要的新型人才。在这一阶段职业教育从以教育者为主体转变到以学习者为主体,从学历本位转变到以能力本位,为最终创建一个“学习型社会”而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在这一阶段当中职业教育发展速度不断提升,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云南省政府根据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方针,提出了到2020年云南省要建立起具有云南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规模合理、产教深度融合、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结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内外发展环境优良、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第二次战略转型是随着我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确定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的总体战略目标。在这一阶段当中主要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重视数量的增长转变为重视质量的提升,这一时期的发展可以用四个字来概况“以质图强”,就是指要实现教育发展模式的转变,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为根本,实现从以量求大到以质图强的战略转移,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一阶段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云南省政府在职业教育方面提出了扩大规模,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转变方式,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拓宽范围,丰富继续教育内容;统筹协调,加快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在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按照“贴近行业、围绕行业、面向职业、服务就业”的原则,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校企合作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创新顶岗实习形势,建立健全学生学习实习制度。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时用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核心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专业标准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建立专业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的机制,推动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互衔接,形成对接紧密和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体系。
从这些具体的措施当中可以看出,云南省政府结合国家关于人才强国第二阶段的战略目标,在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方面所做出的两个重大的转变:一是教育发展重点从以关注规模增长和教育机会供给为重点,向更加关注教育质量和人的培养质量转变。二是在教育质量上,在重视国家统一的质量标准的同时,更加关注特色、优质和多样化学校的建设,建立统一与多元结合,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教育发展模式。这一转变凸显了国家在人才强国战略第二阶段的“以质图强”发展理念的深入发展,结合云南特色不断开发人力资源。
3.人力资源强国目标下教育发展的第三次战略转型表现为:创新人才战略、教育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创新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