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x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已经能够创设情境化,但在一些地方做到得还不够,还需要探索更好的创设情境化教学的方法。为此,本文就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文中从教学直观性,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理论与实际结合等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接着从教学情境生活化、创设问题化情境和创设活动情境等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景化教学的方法,以期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数学;教学
  【分类号】G623.5
  新一轮的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生活经历和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更好的理解其知识点。创设教学情境作为加强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地使用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1]。
  1.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重要性
  1.1教学更加直观化
  在小学教学中,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有些知识点的学习本身就比较晦涩难懂,需要具有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但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以及生理特点,思维逻辑能力还没有发育健全,抽象逻辑能力还很欠缺,为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样也就加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采用直观形象的例子对学生进行直观化的教学,将一些抽象化的知识点通过直观化的例子给学生进行讲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思考,更好的理解其知识点,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学生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的掌握相应的知识。
  1.2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知识点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不管是在知识基础上还是在思维水平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具有一定的难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为此,教师创设形象化的教学,通过采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情境进行教学,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符合学生知识基础的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知识点,提升数学的学习效果。
  1.3更好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可以采用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为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考虑到实际的教学内容,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心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学会学习并能够爱上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仅仅是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相应的知识进行思考和解读并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从而更好的做到理论和实际结合,做到学以致用。
  2.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2.1教学内容和生活相联系
  为了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在创设情景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将生活化的情境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3]。教师在创设情境化的教学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到小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基础以及现有的思维水平,以此来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在小学数学过程中的兴趣。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将生活情境引入到教学课堂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堂学习到的教学内容是可以应用到生活当中的,从而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生活意义,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学的价值,也培养其数学学习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数学课堂要学习距离这块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将在平时生活中能够用到的物品带入到课堂中,先让学生自己用尺子来测量他们的长度,这样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的问题,这样也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在具体学习表示距离的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实际的体会一下一米有多长,一分米、一厘米有多长,让学生在脑海中有大致的印象,从而更好的理解其单位。
  2.2创设问题化的情境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营造问题化情境,能够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思考能力,能够有效引导积极探究所学知识。通过创设情景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度相应问题的思考,通过问题的引导来解决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一定的紧张感,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情境一般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的,问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的知识点,问题的设计有时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的,学生在解决相应问题时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也可以大胆地进行猜测,这样问题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巩固相应的知识点,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力。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2.3創设活动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到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相应的知识,活动化的情境就是让学生的各种感官都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做到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使学生在学习到相应知识的同时,增长思维能力,还要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动作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
  创设人文化的教学情景境,新课标提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科学精神,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人文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人文情境,在情境中教授给学生一定的人文素养。
  3.结语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情景化教学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情景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数学思维。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意策略的应用,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际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情境,一定要激发学生的思考,也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润芳.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 才智,2009,10:143.
  [2]孙杰,韩明.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数理化学习,2015,07:96.
  [3]徐建明. 情境创设在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好家长,2015,16:45.
其他文献
大致梳理南昌周围的“启蒙者”对南昌的启蒙,以求更清晰展现,在那个满是真理、价值、主义等意识形态烙印的年代,南昌思想发展的轨迹;看到南昌在跌宕起伏的青春思潮中摸索向上
摘要:无论是学习还是做研究,都要需要如琢如磨地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而这样的探究精神的养成不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需要长时间去培养的。最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改革方向。鉴于此,笔者在如何落实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性学习问题上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探究性教学 创新  【分类号】G633.3  引言:毋庸置疑的是锲而不舍的探索是推动人类历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飞速发展,传统行业受到许多新的挑战,出版行业受网络的影响,其市场遭受巨大的冲击,只追求速效产出,已不能成为出版行业发展的立足之本。书籍装帧设计唯有另辟蹊径,寻求新的设计思维和恪守工匠精神才能实现设计的意义。文章即从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和当下的发展现状出发,结合设计师朱赢椿的设计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装帧设计;朱赢椿;工匠精神  书籍在我
研究海绵来源真菌Aspergillus repens发酵产物中的活性代谢产物.分离培养微生物进行活性筛选,采用活性追踪的方法、利用色谱手段分离获得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及其理化性
“西安则天下安、西宁则天下宁”。作为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新疆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疆看干部,首
期刊
郁达夫曾经说过,文学作品大部分属于作家的自叙,而对郁达夫本人来说,这种自叙的题材在他的创作中多表现创作的真实性.郁达夫非常重视自己小说创作的真实.而对于一部文学作品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如何在航务系统运用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机制是关系航务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
摘要:在初中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写作版块一直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因为对于语文学习的基本属性而言,语文的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阶段,作文的写作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有这样几个方面需要学生引起重视,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对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要素的概括,其中议论主体、写作方式、议论点是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讲解的重点内容。 
摘 要:我国竹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从精神追求层面到生活实用层面,处处都有竹子的身影,蕴藏着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平和淡雅的审美追求。这一文化内涵正契合了消费文化时代的消费需求,在满足物质功能的基础上,人们愈发崇尚具有情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消费品。因此,文章以竹质材料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运用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具体的设计案例,从材料、工艺、结构与造型等角度分析当代设计师对竹材质的运用,以及体现出的美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