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天然产物的药理活性成分发现与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rug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代谢综合征是以机体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代谢紊乱为特征的病理状态,是导致糖尿病、代谢性脂肪肝病和急慢性肾病等的危险因素。线粒体是细胞内提供ATP的能量工厂,也是三大类物质代谢的中心枢纽。大量临床与基础医学研究均表明,线粒体氧化呼吸活力下降、线粒体定位蛋白遗传突变或转录下调等,与肝实质细胞凋亡、脂肪组织产热、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以及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等息息相关。基于外周组织(包括肝、肾、胰和脂肪组织)功能性实质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紊乱,研究团队建立相关的功能表型模型,展开药食同源以及传统中药民族药来源的天然
其他文献
药典收录中药品种是中药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品种,但药典品种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仍然不充分。本课题结合天然药物化学、分子药理学和结构药理学,通过化学成分分离、活性筛选、结构修饰、化学生物学方法研究,开展了丹参、土荆皮、泽泻和川芎等若干药典收录品种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发现丹参酮、土荆皮甲酸、泽泻醇和苯酞类化合物新的作用机制和靶点,通过结构修饰和构效关系研究,探讨了构效关系,为找到候选药物分子奠定研究基础。
目的二至丸由墨旱莲、女贞子2味药配伍而成,具有补腰膝、壮筋骨、强肝肾、乌髭发的功效,是补益肝肾的经典代表方。本研究以二至丸为研究对象,以雌雄激素样作用为切入点,阐明二至丸体内药效物质基础,揭示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证的化学活性物质和生物学基础,为临床精确使用二至丸提供科学依据,诠释中医“异病同治”科学内涵。方法采用LC-MS、LC-NMR-MS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二至丸中化合物进行鉴定,明确二至丸口服吸收入血的化学物质及药动学特征;基于高内涵筛选及报告基因技术确认二至丸及入血成分雌雄激素样活性;利用与肝肾阴虚症
灵芝及其有效成分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入侵和在体内增殖、破坏,发挥抗病毒作用。此外,体外抗病毒试验发现,灵芝及其有效成分对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登革病毒(Dengue virus)、肠病毒(enterovirus)和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具有抗病毒作用。其抗病毒作用的机
转化医学旨在提高总体医疗水平,保障患者的健康以及促进基础研究的深入发展。美国及英国、德国等国家均将“推动实验发现用于临床治疗”作为国家医学研究的重要战略,且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对转化医学的支持和发展的力度。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医学实践中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的先进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创新发展,其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从宏观、系统、整体角度揭示了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传统中医药理法方药及其主要治病手段——中药复方以其在慢性复
“桑枝总生物碱片”是我国原创降血糖天然药物,于2020年3月获批上市,是目前糖尿病治疗领域唯一的有效组分天然药物。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掌握该品种的关键核心技术,先后获中国发明专利以及美国和日本PCT专利授权。“桑枝总生物碱及其制剂”从立项到上市历经21年,体现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中医药发展理念。桑枝生物总生物碱是以种桑养蚕过程中的废弃物“桑枝”为药材,经提取、分离、纯化而得。在非临床研究中,采用了多种现代药理学和药学研究方法,挖掘出桑枝总生物碱具有作用靶点清晰、物质基础明确、质量可控和降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