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基施恩本牌(ZT—08益生菌)生物肥料田间效果试验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kanhaow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为客观科学地评价不同剂量恩本牌(ZT-08益生菌)生物肥料在小麦种植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小麦基施恩本牌(ZT-08益生菌)生物肥料田间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增施益生菌能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增加单株分蘖,确保基本苗,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从而提高小麦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ZT-08益生菌75 kg/hm2增幅只有2.73%,施用ZT-08益生菌150 kg/hm2增幅达12.61%,且表现出ZT-08益生菌施用量越大其产量越高,因此此类土壤推荐益生菌施用量以150~225 kg/hm2为宜。
  关键词 小麦;ZT-08益生菌;性状;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1-0014-01
  为验证恩本牌(ZT-08益生菌)生物肥料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广空农场三场一农户水稻田。供试土壤为水稻土,土种为浅灰潮沙田,耕层质地为轻壤,土壤肥力中等偏下。供试作物为小麦,品种为鄂麦170。供试肥料为恩本牌(ZT-08益生菌)生物肥料、48%复合肥(16-16-16)、46%尿素。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A:益生菌剂75 kg/hm2 48%复合肥(16-16-16)450 kg/hm2 追施46%尿素187.5 kg/hm2;处理B:益生菌剂150 kg/hm2 48%復合肥(16-16-16)450 kg/hm2 追施46%尿素187.5 kg/hm2;处理C:益生菌剂225 kg/hm2 48%复合肥(16-16-16)450 kg/hm2 追施46%尿素187.5 kg/hm2;处理D:常规施肥,48%复合肥(16-16-16)450 kg/hm2 追施46%尿素187.5 kg/hm2。
  不设重复,依次排列[1-3],厢向南北,排列由西向东,每小区面积为667 m2(101.0 m×6.6 m)。小区四周留2 m保护行,保护区为常规种植。试验前茬为水稻。
  1.3 试验过程
  本试验采用小麦撒播全苗,于2015年10月27日播种,播种量210 kg/hm2,试验田用70%吡虫啉拌种剂(拌必丰)拌种[4-6]。益生菌剂、48%复合肥各处理均基施,追肥氮肥分2次,返青分蘖期120 kg/hm2、拔节期67.5 kg/hm2。年前喷除草剂1次,2016年3月12日,用20%三唑酮防治锈病、白粉病1次,3月31日用25%氰烯菌酯(劲护)防治赤霉病1次,4月9日用25%氰烯菌酯(劲护)补防1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益生菌不同施用量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基本苗、主茎绿叶数不同益生菌施用量基本持平,随着益生菌施用量增加,其总苗数、单株分蘖数及株高也相应增加。处理C总苗数为676.5万株/hm2,较处理B增加37.5万株/hm2、增幅5.87%;较处理A增加91.5万株/hm2、增幅15.64%;较处理D增加154.5万株/hm2、增幅29.60%;处理C单株分蘖数为2.04个,分别较处理B、A、D增加0.12、0.20、0.47个,增幅分别为6.25%、10.87%、29.94%;处理C株高为45 cm,分别较处理B、A、D增加5、7、1 cm,增幅分别为12.5%、18.42%、2.27%。
  由此说明,增施益生菌能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增加单株分蘖,确保基本苗。
  2.2 益生菌不同施用量对小麦经济性状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施用益生菌各处理比较,有效穗数、穗长、穗粒数均有差别。处理C有效穗数为512.85万穗/hm2,分别较处理B、A、D增加30.90万、115.65万、130.35万穗/hm2,增幅分别为6.41%、29.11%、33.08%;处理C穗粒数为31.6粒,分别较处理B、A、D增加0.4、0.9、0.8粒,增幅分别为1.28%、2.93%、2.60%,千粒重施用益生菌各处理也有所增加;理论产量处理C为7 049.64 kg/hm2,分别较处理B、A、D增加508.61、1 757.43、1 948.47 kg/hm2,增幅分别为7.78%、33.21%、38.20%。由此说明,增施益生菌生物肥料能增加小麦分蘖数、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从而提高小麦单产。
  2.3 益生菌不同施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C产量为5 202.0 kg/hm2,分别较处理B、A、D增产379.5、802.5、919.5 kg/hm2,增幅分别为7.87%、18.24%、21.47%。由此说明,不同益生菌施用量均表现出增产效果,施用益生菌75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增幅只有2.73%,施用益生菌150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增幅达12.61%,且表现施用益生菌量越大其产量越高,因此此类土壤推荐益生菌施用量以150~225 kg/hm2为宜。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增施益生菌能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增加单株分蘖,确保基本苗。施用益生菌225 kg/hm2总苗数为676.1万株/hm2,较施益生菌150 kg/hm2增加37.5万株/hm2、增幅5.87%;较施益生菌75 kg/hm2增加91.5万株/hm2、增幅15.64%;较不施益生菌增加154.5万株/hm2、增幅29.60%。
  增施益生菌生物肥料能增加小麦分蘖数、有效穗数、穗粒数,从而提高小麦单产。不同益生菌施用量均表现出增产效果,施用益生菌150 kg/hm2与常规施肥相比增幅达12.61%,且表现出施用益生菌量越大其产量越高。因此,此类土壤推荐益生菌施用量以150~225 kg/hm2为宜。
  4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杨碧荣,黄春国,等.生物有机肥不同施肥方法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12):1286-1288.
  [2] 吴剑峰,檀尊社,丁志强,等.新型斐特有机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耕作与栽培,2009(5):46.
  [3] 冯自军.生物肥料在小麦无公害生产中的效应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01.
  [4] 毕君,夏光利,张萍,等.无机生物肥与作物秸秆配施对冬小麦群体和产量的影响[J].上海农业科技,2002(3):79.
  [5] 李廷强,王昌全,李廷轩,等.汁液生物肥在小麦上的作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1(增刊1):33-37.
  [6] 仇志华,胡雪,闫龙翔.阿姆斯生物肥在冬小麦上肥效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1999(3):83-84.
其他文献
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也是当今世界高度重视的问题。环境污染直接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至于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007年1月17日,山西省临汾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一次关于政治环境污染的动员大会。会后,本刊记者就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问题对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市长李天太进行了专访。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
对土壤有效 Cd 的化学提取方法进行了评述。研究表明,不同土壤上最为合适的浸提剂各不相同,但相对地中性盐尤其是 CaCl2可能是适应性最广的土壤有效 Cd 浸提剂。更多还原
摘要 总结油菜新品种浙大622高效配套“四统三防二控一协调”栽培技术,包括统一播种、统一开沟、统一施肥、统一机收;防积水、防病虫、防缺硼;控苗、控草;协调均衡生长等方面内容,以为该品种油菜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浙大622;栽培技术;四统三防二控一协调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8-0015-01   浙大622是
略论五脏调节学说*蔡定芳(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脏象研究室上海200040)脏象学说是中医生理学与病理学的集中体现,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脏象
通过对榆次地裂缝现状发育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得出地质构造是地裂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大量超采地下水,并形成地下水降落漏斗是地裂缝发生发展的直接诱因的结论,并在此基
这是一封充满激情的信,它表达了一个妻子对因公早逝丈夫的思念,倾诉了对各级组织的感激,完成了丈夫未竞的义举——将生前收藏的岩石、矿石、矿物、晶体和晶族、化石等标本,无偿贡
<正> 斯图尔特·休斯说:“绝望年代的法国社会思想从历史学开始而以人类学结束。”说得更确切一点,1955年莱维-斯特劳斯的自传体的人类学著作《热带闲愁》的出版,改变了而不是结束了这个年代的法国社会思想。这本著作不仅使他出了名,而且为他写作《结构人类学》(1958年)和接受结构主义铺平了道路。他系统地尝试揭露深层的普遍心理结构,这种普遍心理结构表现在亲属关系和更大些的社会结构中,表现在文学、哲学、数学中,还表现在推动人的行为的无意识心理模式中。从那以后,结构主义的理论与方法论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
<正> 据法国《世界报》1987年11月25日报道,法国政府组织了一个以E.富尔为首的法国大革命和《人权宣言》二百周年纪念活动筹备组。该筹备组的初步计划和方案是:1)1988年6月3—10日在巴黎维莱特地区新建的科学城举行了“1989年庆祝集会彩排”;2)建议为纪念法国大革命二
为明确桦甸市玉米种植方法,开展了玉米均匀垄种植(常规种植)与二比空种植方式对比试验,对各处理的生育期、叶片生长状态、生物学性状及产量构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常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