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打“罚款经济”算盘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tal_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最近几天的微博中,我们其实可以看见两个赛场:一个赛场在英国伦敦,各国运动员为荣耀和成绩激战正酣;另一个赛场在中国沈阳,各种坊间传闻和官方信息在网络舆论场你争我赶。前者无需多言,后者则是指沈阳众多商铺因当地工商部门“打假罚款”的传言而纷纷歇业。
  伦敦赛场上中国健儿争金夺银傲视群雄,沈阳“赛场”上的官方信息却没有跑赢坊间传闻。7月底开始,坊间盛传工商部门将在沈阳市严厉打假,即便店里发现一只苍蝇或缺个灭火器,即便卖牙签的老板没有森林开采证,也要遭受数千元甚至数万元的重罚。传闻让沈阳变成了“满城尽是卷帘门”的空城,可有关部门直到8月初才慢悠悠地出来辟谣。
  往往都是这样,小道消息已跑遍全城,相关部门却还在满地找鞋。反思这场“避检”风波引发的恐慌和混乱,丢分点绝不仅限于糟糕的舆情应对和信息发布机制。若将反思向更深层次推进,“打假重罚”的传言让商家选择罢市,与执法部门长期以罚代管的思维密切相关——生意人很清楚有些部门用罚款创收的“秘密”,所以才会闻“执法”色变。
  “执法”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必需之举,“执罚”却是打着公共管理的旗号寻租谋私。遗憾的是,总有一些地方的执法部门经常混淆二者的概念。究其因在于,“罚款经济”这块蛋糕实在太诱人——《人民日报》曾援引中央党校学者周天勇的文章称,中国仅2009年的收费罚款收入就高达21962亿元,超过当年全国税收的三分之一。
  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显然也想尝一口“罚款经济”的蛋糕。在媒体近日曝光的《云南省滇池保护条例(草案)》中,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拟对滇池流域内6个县区的酒店、旅社入住者收取“生态资源保护费”的消息,就触犯了众怒。明眼人都能看出,向每名游客每天收取10元保护费,无异于要求每位旅客都为滇池的生态破坏现状缴纳一笔“罚款”。
  将生态破坏的“罚单”交给游客,恐怕没有比这更荒唐的“罚款经济”了。如果结合“滇池综合治理资金缺口达80%”的惨淡现实,就变得不难理解了。有媒体测算,如果“生态资源保护费”获批,仅此一项就能给昆明市带来近4亿元收入。不过,在滇池管理局打着如意算盘时,还是有必要提醒一句:如果真需要有人为滇池的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埋单,本地人的责任明显大于外地游客,企业的责任也明显大于个人。
  近些年,在公共管理领域,尤其是一些部门“差钱”时,有些决策者很容易就陷入“罚款经济”的误区,要么动辄将公共职能当作罚款创收的资本,要么变着花样地从民众的腰包中捞油水。无论是哪一种方式,老百姓都是这种“罚款经济”的最终受害者,只不过有时候是直接遭受经济损失,有时候是因成本转嫁而间接受害罢了。长期如此,民众难免会口中有怨言、心中有怨气,相关职能部门的形象也必然在他们赚得盆满钵盈时日渐受损。
  有鉴于此,“罚款经济”的如意算盘,还是少打为妙。
其他文献
“老梁左手叉在腰上,右手扶着书架,正佝偻着在看架上排列的书呢。我默默地望着他的肩部隆起的背影,慨叹地想:他老了,我们都老了,一晃就是三十多年啊……”这是著名作家冰心多年前在散文中对“空巢老人”晚景凄凉的描写。  然而,散文中的这一幕对于现实中的刘惠明来说却是再真实不过的写照。这个年过花甲的老人家住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由于一儿一女都在外地工作,常年与刘慧明相伴的只有一壁藏书和同样感到孤独寂寞的
被称为“中国式禁烟令”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于5月1日正式生效,第一次明确将室内公共场所禁烟列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然而据媒体报道,近日在中国各大城市,仍然可见烟雾缭绕。比如,上海虹桥高铁站等候处,乘客在吞云吐雾,而前方墙上就是一面禁烟牌,警察并没有制止。南京西路高档品牌汇集的恒隆广场里,一家韩国料理餐厅的吸烟区并没有取消。(综合近日媒体报道)  于是,这个结果,让媒体和公众对禁烟令
2012年初春,夜里十点,北京民间环保组织达尔问环境研究所的调研员陈立雯在北京国贸饭店外发现了惊人的一幕——一群人围着饭店后面绿化带上的污水井口,在掏弄着什么,走近才发现是油腻不堪、由下水道排出的厨房废弃油脂。  据附近的居民说,这一带夜里总有人来掏地沟油,不仅是国贸饭店,不远处的中国大饭店也如此。  对此,《民生周刊》记者采访了陈婷,一位来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博士生,这几年她一直
在由公众环境研究中心等多家组织共同发起的“污染源信息全面公开”的倡议活动中,江苏省环保厅由于在线监测数据平台建设——“1831”工程,成为个中翘楚。  “1831”并非一个数字游戏,具体指的是江苏全省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控系统。  作为江苏省环保厅生态环境监控中心主任,何春银成为这场用信息化塑造环保现代化的“操盘者”,他自信地说,“这里才是真正的云计算。”  在追踪环境信息公开状况已有4年之久的环保专
近日,一些小学生的暑假作业题触动了网友们的神经。比如,根据节奏,写出乘法算式:1、叮叮叮,叮叮叮____;2、啊,啊,啊,啊____。你能算出这些特殊的加减法吗?  @焱:居然连题目啥意思都没看懂。幸好小学读得早,不然怕连小学都毕不了业!  @骑着蜗牛闯世界:都去小学深造去吧,智商余额不足啦。  @罗商其:哪里是智商余额不足,是智商欠费,要到学校交学费了啊。貌似现在学校知识都涉及不同领域了。  @
当选村主任后的楼樟法总是在想如何让村民得到更多实惠。  在浙江义乌下湾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楼樟法的知名度都很高。因为痛恨村里财务状况混乱,十年间他不断举报上访,一波三折。十年光阴转瞬间,他的头发从花白到全白,人却显得更精神。  然而“意外”却在楼樟法68岁时发生了。2011年初,他从村级财务混乱的举报者变成了“执掌”村务大权的村委会主任。如今,时间刚好过去一年,楼樟法如何转身备受各界关注。  
城市污染向农村污染转移的同时,“垃圾围城”也变身为“垃圾围村”,河南省周口市的下口村就是其中的典型。曾经的乡村美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围困村庄的垃圾,村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带来的生命安全问题更让人痛心。    “太臭了,这地方简直没法待。”“城里的垃圾一天不清理就受不了,可我们守着这些垃圾堆已经好几年了,真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下口村的村民们如此形容自己几年来的生活。  水草丰
他们曾经都是亳州市乃至安徽省的名人,是人大代表、劳动模范、身价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致富带头人、企业家,可如今,一个个都赔在了土地流转的“漩涡”之中。  面对《民生周刊》记者,仪大彪哭了。他哭得那样伤心!  他手臂上有两道深深的疤痕,那是他参与当地“土地流转”之后,留下的“纪念”。  仪大彪的遭遇  仪大彪在亳州市小有名气。他曾经是当地少有的“富翁”,资产过千万,后来因卷入“土地流转”漩涡,倾家荡产。
近日公安部通报称,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各种手段向政府部门官员、医药行业协会人员、医生等大肆行贿。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跨国药企在华行贿问题的关注。  调查显示,一些在华跨国药企给予医生的回扣高达药价的20至30%,一些“可替代”药的回扣甚至高达50%。而部分药企针对医生个人喜好制定个性化的行贿方案,腐败手段之高明与精细令人触目惊心。药企
每个年满16周岁的中国公民都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身份证,作为公民特有的身份证明。那么,如果给城市道路两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办一张“身份证”,让这些“城市家具”也有自己的身份证明,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呢?  近日,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发布了《北京市市政市容 “十二五”时期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对北京市内12类城市道路公共服务设施进行规范化设置。此次纳入《规划》的12类设施具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