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魅力的思想品德课教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_x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在回忆教过他的老师的文章里是这样写我的:很想念黄老师,多想再听听她上的思想品德课。身为老师,受到学生的肯定无疑是最大的荣幸,那么,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有魅力的思想品德课老师呢?这一直是我思索的问题,下面就此谈谈我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记得在师范读书时,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也曾听过:“打铁先得自身硬。”思想品德学科作为一项综合性、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丰富的知识是驾驭不了的。不仅如此,思想品德学科还具有时代性的特点,当今时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周期变短,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对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思想品德课老师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进修,关心时事,以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知识、能力等素质,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才能胜任我们的教学,也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博学多才的老师。为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我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及学历提高,如:参加漳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专业的本科学习,并已顺利毕业;参加漳州师院举行的省级继续教育培训;参加新课程培训等等,以知识不断武装自己。
  二、尊重、关爱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思想品德课具有思想性的特点,要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只有关心热爱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会相信你讲的道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当学生解不出题,得到的是老师的鼓励,而不是讽刺挖苦;当学生犯了错,得到的是老师的宽容,而不是粗暴训斥;当学生有困难,得到的是老师的热情帮助,而不是置之不理,我相信,学生感受到了满满的尊重和关爱,最愿意跟这样的老师成为朋友的。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情感才能唤醒情感,思想品德课教师更应懂得用爱感化学生、打开学生的心扉,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我就注重与学生建立这样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和学生是师生;课后,学生有困难会找我帮助解决,有些学生有事没事经常找我聊聊天、谈谈心,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三、把握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听起课来肯定是昏昏欲睡。要想把课上得精彩,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前的备课下功夫,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多方搜集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事例等,设计并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如果把一堂课比作是一台戏,那么,教师要:
  1、把握导入新课环节,拉开精彩序幕
  一台优秀的戏剧,有个精彩的开头,就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一堂课也是如此。“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就像熊熊燃烧的火苗,能迅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顺利进入最佳状态,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我经常采用的导入方法有:歌曲、故事、漫画、游戏、小品表演、时政热点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开始新课的学习。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八课《竞争?合作?》时,我采用 “两人三腿”的游戏导入,学生不但兴趣盎然,也感受到了游戏中充满了竞争和合作。
  2、把握新课教学环节,学生是戏的主角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如果思想品德课教师不顾学生的信息反馈,用“填鸭式”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不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不考虑学生的需要,那么,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唱主角的应该是学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选择教学方法,当好这出戏的幕后导演。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时,我让学生分小组在课堂上制作水果拼盘,学生们用课前准备的材料,做出了一盘盘精美的水果拼盘,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不禁为之惊叹。这样的课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忙得不亦乐乎,既让学生唱了主角,也把课本知识落实到实践。教学八年级上册《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时,我引导学生对网络的利弊展开辩论,学生热情高涨,唇枪舌战,不但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能力。
  3、把握总结环节,让戏完美收场
  一台戏有个精彩的开头固然重要,但有个完美的结局也是必不可少的,思想品德课老师要做到“有始有终”。课堂总结是对课堂知识的梳理,教师的总结要突出重点、难点,要具有针对性,通过总结把课堂推向高潮。如在教学九年级《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后,我与学生一起欣赏了歌曲《越来越好》,学生坚信,坚持我国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的生活就能越来越好,课堂就这样完美收官。
  四、做好教学反思,有助教师的成长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只重视备好课,上好课,却不重视教学反思。殊不知,教学反思是教学的延续,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个合格的教师,必然会努力反思自己的教学,以让自己更快的成长起来,成为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可以通过写反思日记、自我提问等方法进行教学反思。我平时就十分注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如:教学八年级上册《世界文化之旅》后,我上完一个班级就对教学进行反思,发现在第一环节让学生列举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时,让太多学生列举,浪费了很多时间,结果在教学文化的差异这个重点时,变得十分仓促。经过这样的反思,我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在其他班级上的时候,时间安排就十分合理了。
  总之,要想当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有魅力的思想品德课老师,需要作出很多的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使自己成长为更加优秀的思想品德课教师。
  参考文献:
  [1] 吴一凡 主编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
  [2] 张耀灿 陈万柏 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3] 黄蓉生 主编 中学政治课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农村中学由于受教学设备、师资条件等多方面的影响,阅读教学改革仍然举步维艰,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中发挥阅读教学的最大“功效”。我认为老师应作引路人,给他们阅读空间和时间,并加以耐心引导,读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使阅读体验和感悟真正落到实处,使阅读有所升华。  一、解决名著书籍来源问题  中学生必读名著篇幅相对较长,对于学习时间安排较紧张的农村中学生来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的名著是很困难的。同时因为各种原
期刊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各科的课程标准都将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会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中学习成长作为一项主要的任务。于是“合作学习”这一形式便如一缕清新的空气扑入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所有的老师都想抓住这一亮点,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活力,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有所获得,有所创新。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渐渐出现了这样一些情形:特别是在一些
期刊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些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法,甚至于难以理解的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式和备课方式,多研究学生,上课是多倾听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即时反应,多一些让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而不是一心只盯着教学内容的讲解,教师作好学生的倾听者是上好新课程的前提。 “鼓励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恰当、充分地发挥其应有功能,增强自觉性,
期刊
在人的各种感知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及空间时间知觉)活动中,视觉占主导地位。研究表明:人从环境中获得的大部分信息(约80%)是通过视觉传递给大脑的,而色彩感知觉(即色觉)在视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孩子们喜欢色彩,因为它璀璨而又缤纷,能唤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和表现的欲望。赤、橙、黄、绿、青、蓝、紫,孩子们认知世界就从这缤纷的色彩开始,色彩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色彩能带给人不同的感觉,万
期刊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随之发展起来,以快速的步伐走进了农村校园,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改革的重要问题。自从现代信息技术走进我们的农村校园,我发现它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使我们的教学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教育信息技术更新了我们的教学理念。作为边远山区的农村教师,在过去,转变教学理念的途径是派人
期刊
自我教育是指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正确地认识自我、激励自我、监控自我。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主体人格的新型人才.人格主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自立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这对学生诸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刚参加工作时,我眼里的学生是一张白纸,无论是知识能力还是思想品德,都需要教室去传授,培养,灌输,塑造,真正的
期刊
二十一世纪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中学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及逻辑性强的特点,而信息技术对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强大交互式特点使多媒体课能充分创造一个图文并茂的、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激发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相整合,这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现把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相整合的几点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亲自参加学习实践,那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图形、和谐的声音使枯燥无味而又抽象的数学知识变的生动而具体,使数学教学具有很
期刊
摘要:学生科学成绩素质参差不齐,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教学中很难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总是顾此失彼,使一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以至于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也曾主张班内分组教学。本人以这两个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小学科学分层教学的尝试,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此谈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关键词:小学 科学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学习活动有重要意义,它能推动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更大的学习欲望。而数学又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障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充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期刊